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育是指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为目的,培养学生具有美的理想、品格、情操、素养,让学生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美德最根本途径是美育。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是不能单靠对他们灌输进行的,教师只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正确认识和把握美育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美育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因为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够从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小学生素质培养最为重要的方面是学生的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2.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美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儿童的智慧活动需要美的激活,美育的实践性教育需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发展。所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价值方面,值得我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美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培养文明行为。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是不可忽视的。而体育课又是为学生获得健美的体态、优美的姿态、健康的体质和高尚的精神品质的教育过程。因此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如何结合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 ,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文明行为 ,陶冶学生美的情操等 ,是摆在我们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仅从自身的体验来谈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美育。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仪表美仪表是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 ,是内在素质的反映和个人修养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正>优秀的儿童文学因其语言浅近生动、主题单一明朗、富于故事性和趣味性,深受儿童欢迎。而美育,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美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儿童的智慧活动需要美的激活,美育的实践性教育需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发展。所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价值,值得我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化学教育中进行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正愈来愈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  相似文献   

6.
语文美育是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在帮助学生感知体验美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体现了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特点。美育可以塑造人的灵魂,改善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之美、结构之美、语言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来实现这一目标。下面作者主要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谈如何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贯彻美育思想,我认为,应下功夫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质,使他们具有感受认识美、鉴别欣赏美、表现创造美的能力,这样才能确保作文训练向“美”的方向靠拢,以达到美育的目的。具体操作我是这样入手的:  相似文献   

8.
<正>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情趣和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和语文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进行美育的过程,除了文学作品教材所具有的艺术美外,教师本身的言谈举止也是向学生传递美的活教材,同时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也是流淌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的音符。因此,挖掘教材,创设美的意境;树立形象,给予美的感染;注重交流,潜移美的喜悦,是奏响我们语文课堂教  相似文献   

9.
黄静 《教育艺术》2010,(4):31-31
一手好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对小学生进行写字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更是对学生进行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的培养。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可以受到美的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审美观念和一丝不苟、爱好整洁等良好习惯,有益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小学阶段必须重视写字教学,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音乐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更要注重音乐对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是培养小学生语言的重要学科,美育教学指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美、认知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阅读能力有一定影响,提高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2.
黄辉 《学苑教育》2012,(16):39-39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是教学目的之一,美育在语文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它着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是兼顾美的典范佳作,作为美的载体,是人类感情与美的沉淀。怎样才能更好地将美育渗透在语文课堂中呢?  相似文献   

13.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本和课堂等美感资源,使学生回归真正感悟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成为美育的沃土,使语文课堂充满美感、情感,使学生在“美”的沐浴下,受到美的熏陶、感染,从而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艺龙 《中国高校科技》2019,(11):I0016-I0016
近年来,中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致力于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综合型人才。其中“美”即美育,是指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而油画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阵地。其美育过程是学生对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艺术意境进行感受、领悟、理解,得到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思想认识、道德情操等方面交流的过程。寓教于乐。寓智与美,以美育人。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就看你能否发现。把握美的特征,领悟美的真谛,寓美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增强语文教学的魅力、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素质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综合全面发展的人。美的情操的培养也是一种素质的培养,必须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过程,概而言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美是教育的磁石,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小学教育阶段,识字与写字教学,无疑是对美育的最好渗透,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小学生在学习识字与写字的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语文教师所公认的事情.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地欣赏、评价自然美、艺术美及其精神,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激起学生的爱心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其创造美的能力一那么.敦师该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该呢,基于语文情感美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说:"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美育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为目的,从而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实质上是一个美育过程,也是学生对雄材闻师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在美育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渗透美育,从而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升华他们的情感,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美的修养.因此,语文课堂应该成为美育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