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国民党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第一个革命高潮。在这次国共合作中,李大钊作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他是促成国共合作的“主角”,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的楷模。  相似文献   

2.
统一战线是一定时期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中国共产党建立伊始首先面对的就是发展力量问题,实行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是形成革命力量联盟的最好途径。作为党的重要创始人,李大钊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事业的缔造者和维护者,堪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楷模。李大钊在1923年至1927年的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李大钊与丁惟汾作为国共两党在北方的主要领导人.共同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了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合作;大力发展国共两党在北方的组织,扩大了两党的力量和影响;反对右派的分裂活动,维护国共合作的大局;领导北方人民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运动,推动了北方革命高潮的发展。但是,由于所代表的阶级、思想上的差异,两人在合作中也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并直接影响了北方国共合作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与孙洪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兴办教育的知名人士孙洪伊,在反对袁世凯复辟专制、拥护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及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过程中,与李大钊有过深厚的交往,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李大钊都曾得到过孙洪伊的关怀、支持,孙洪伊更得到李大钊的信任、鼓励,俩人结下了互敬互重的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5.
一九二四年一月,在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方针的推动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使之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大会宣告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它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成为中国革命高潮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反帝反封建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关系,推动了大革命高潮的到来,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打败了北洋军阀,将革命势力推进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主办的《向导》周刊,为促进、发展和维护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共合作建立之初,《向导》周刊为推动国民党改组,促成国共合作建立,做了大量促进工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不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等方面,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而且对早期中国工人运动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对工人运动理论的探索李大钊探索工人运动的理论,与他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分不开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和传播,更多地或主要地是马克思经济学说中的剩余价值论和马  相似文献   

8.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揭开了国民革命的新篇章。李大钊在会前会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大会的顺利召开和取得圆满的结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共产国际代表达林、马林等人的斡旋下,国共两党于1922年上半年初步达成了合作革命的意向。但是,在两党合作的具体形式上却存在一些分歧。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事件.马林作为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第一位正式代表,曾三次来华,在帮助中国共产主义者创建共产党、开展工人运动、推动国共合作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革命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他在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错误,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左派与第一次国共合作莫志斌70年前,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孙中山、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人曾为之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谁也不能否认,以廖仲恺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为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出力甚多,功不可抹。然而对国民党左派与第...  相似文献   

11.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周恩来为发展国共合作,巩固革命统一战线,创建新型的革命军队,支持工农革命运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支援北伐战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本文仅论述周恩来对第一次国共各作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23年到1927年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又是这个革命的总演习。可以说,没有这个第一次大革命,就不会有在此以后相继兴起的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进行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又一次国共合作共同进行的八年抗日战争和又是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进行的四年全国解放战争,就不会有1949年中国革命在祖国太陆上的胜利。不仅如此,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大革命,也为我国人民争取通过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祖国大陆和台湾的和平统一开辟了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国共两党曾建立过两次合作,即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和1937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国共合作。两次国共合作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适应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赢得了两次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进程。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中共早期军事斗争思想的形成及指导大革命时期的军事工作实践为依据,深入分析李大钊对中共早期军事斗争思想形成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这些重大贡献主要包括:李大钊为党在创建时期形成正确的军事斗争思想进行了长期的理论准备工作;在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建立民主革命联合战线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领导北方地区党的军事工作中积极贯彻和发展中共早期军事斗争思想;在北伐战争准备和实施阶段领导北方区党委进一步发展了中共早期军事斗争思想。  相似文献   

15.
蔡和森作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自始至终地参与了我党对国共合作大政方针的制定。他以反对与国民党合作 ,到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并以《向导》为阵地 ,发表了一系列宣传国共合作的文章 ,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共合作的理论原则 ,不仅丰富了其统战思想 ,而且对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促成和巩固第一次国共合作 ,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文化基础陈金龙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学术界大多只论及了其政治基础,而对其文化基础则有所忽视。笔者认为,第一次国共合作之所以能够实现,除了国共两党共同的政治基础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中国国民党“党魁”的孙中山和作为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大量参阅了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有关“第一次国共合作”研究的新成果,围绕“中共二大前国共有无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形式的评价”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三个主要争论问题做了述评,认为:中共二大前国共两党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但只是一种不自觉的、党派性不明显的合作,是一个从不合作到酝酿合作的认识转变过程;“党内合作”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本形式,在国共合作之初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应当适时地采取“党外合作”形式,这样会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国共两党的合作是有条件的,在其原有的内外条件都发生变化后,“党内合作”的形式就成为双方的桎梏,使双方无法化解发展变化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合作的破裂  相似文献   

18.
关于1937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学术界基本一致的意见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的反对和阻挠,国共两党始终没有形成固定的统一战线组织形式,这一特点给统一战线的巩固增加了困难”①。这个评价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第二,对此含有批评和否定的意思。现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又发出了建立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号召。在此形势下,重新讨论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是有积极意义的。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不同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组织形…  相似文献   

19.
廖仲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核心人物,他得到孙中山及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各方的信任,主持国民党改组工作。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成为国民党党务领导人,在其领导的中央工人部、农民部、黄埔军校等部门重用共产党员,坚决反击右派分裂国共合作的图谋,巩固和发展了国共党内合作。在广东工农运动和军人运动中,构建了由廖仲恺领导、中共广东区执委策划、共产党员负责实施的国共合作的典范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当建国四十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当前四化建设的需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民主革命时期两次国共合作的回顾,阐明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及其意义。一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是从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到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为止。这次国共合作首先是由党的“二大”提出,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