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如阳光,沐浴其中,古今智者无数,读书经验颇众,现拾以“三”类之者,与各位共赏。读书“三味”与“三余”。绍兴三味书屋,是少年鲁迅从寿镜吾先生达五年光景的读书之所,“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酭”,据有关资料,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  相似文献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如何解释?历来不尽一致,现试作寻绎:“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三余”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意思无非是劝勉学子利用“三余”之时以刻苦勤学而已。后来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将“三余”改为“三味”。那么这“三味”又是什么意思呢?周遐寿认为“书有三味”:经书味如米饭,史书如肴馔,子书如调味之料。(参见《鲁迅小说里的人物》)林辰认为这“三味”一词的取义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参见《…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1998年第7期《“三味书屋”命名缘由三说略评》一文说“三味”有“三说”:一是指读书有味,书屋后的腊梅有味和桂花有味,是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介绍的;二是指“读书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是指“再三体会玩味”。《略评》认为一说将读书之“味”与梅、桂之香味搅合在一起,失之于牵强,故不  相似文献   

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其中“三味书屋”是少年鲁迅读书的地方。每每讲课至此,总有学生提出:何为“三味”?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现整理如下,希望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三味书屋”原名为“三余书屋”。所谓“三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书塾叫三味书屋,这个小院落在浙江省绍兴市内鲁迅故居的对面,是现鲁迅纪念馆的一个部分,原貌仍然完好的保持着。书屋为何取名“三味”,这里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据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老师寿镜吾的次子说,前人有“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  相似文献   

6.
鲁迅儿时曾受教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书屋为何以“三味”名之?我们曾见到三种说法,兹略述简评于下。第一种是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介绍的。“三味”指读书有味,书屋后园的腊梅有味和桂花有味。其说将读书之“味”与梅、桂之香味搅合在一处,失之于牵强,故不大为  相似文献   

7.
“三味书屋”位于浙江绍兴城内鲁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鲁迅先生少年时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的“三味”历来解释不一,含义则有3个方面。其一,最有权威的说法是屋主寿镜吾儿子寿诛邻的解释:“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二是指“劝学”,“三味”即再三体味,反复钻研思考体会。其三是寿宇撰文提出新的说法,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人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山珍海味的享受;“读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  相似文献   

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 1 92 6年 9月写的一篇优美散文 ,描写的是自己童年的生活。百草园 ,作者开头就有交代 ,是家后面一个很大的园子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很好理解。但“三味书屋”是作者念私塾的地方 ,文中作者只用白描的手法对“三味书屋”作了简单的勾勒交代 ,并未对书塾何以命名“三味书屋”作解释。查资料方知 ,“三味书屋”名字的由来还包含着一些小故事呢。“三味书屋”原称“三余书屋”。三国魏人董遇一生著述甚丰 ,他常教学生利用“三余”的时间读书。有人问“三余”之意 ,他回答说 :“冬者岁之余 ,夜者…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我家三味书屋,读了四五年的书,这是他作品中曾经说起的。三味书屋,是我家先人敝庐书斋的名称。三味书屋,三间统开朝西,中间悬三味书屋四字匾额。“三味”取义,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味书屋的陈设,正中悬陈某所画松鹿大轴,下设长桌,又设木炕床,左右列椅几,中间设方案,为父镜吾公设砚案,左右两间,诸生读书,可八九案。鲁迅书案,当初设在南墙下,面壁微暗,后以门隙有风为词,请移至西北临窗明亮处,其实鲁迅因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的“三味”究竟是什么意思,应该如何理解? 据三味书屋的主人寿镜吾之子寿诛邻云,是因为读书有味。书屋后面小园里的腊梅有味,桂花有味,故谓之“三味”。周遐寿则说“‘三味,大概是把经书、史部、子书譬喻为食物的,经书是米谷,史部是菜蔬,子书是点心”。许钦文先生也支持这种解说。  相似文献   

1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前半部分“百草园是我童年的乐园”中写的“美丽的自然之景”、“奇妙的女蛇传说”和“快乐的雪地捕鸟”等内容,不仅学生喜欢读,而且老师也愿意引导学生品析其内容、语言、写作技巧之妙。对于后半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也许是作者对枯燥的书塾生活流露的不满,一直以来不仅学生厌恶,而且老师也因引用的语言晦涩难懂,没有什么情趣而不愿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品味“三味书屋”之味。其实,“三味书屋”部分也别具韵味。书屋名字之味“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屋,在嘉庆年间置办的。其名字…  相似文献   

12.
少年鲁迅所读的私塾,名曰“三味书屋”,其“三味”为何呢? 对此,人们有不同理解。周作人认为,“三味”是指“经如米饭,史如肴馔,子如调味之料”;周芾堂认为,“三味”是指“经书如米谷,史书如蔬菜,子书如点心”;寿洙邻则把“三味”理解成“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相似文献   

13.
写作三味     
<正>"三味"这个词,来自鲁迅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古人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其二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而寿镜吾老先生之孙寿宇先生则认为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相似文献   

14.
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三味的“味”字是先生的父亲更改的。过去,古人把经书、史书、子书比喻为三种不可缺少的食物:经书如米谷,史书如蔬菜,子书如点心。这样的书屋,生活中能缺少的了吗其寓意之深可想而知。鲁迅说三味书屋“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说到“严厉”,除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管理之外,还表现在招收学生的严格上。三味书屋每年收的学生一般保持8个,最多10个左右。先生“自说因精力有限”,多了“就照顾不到”周建人《略谈关于鲁迅的学习》。每当收新生的时候,总先要经过先生认为可靠的熟人介绍,然后是…  相似文献   

15.
三味书屋是清朝末年绍兴城内颇有名望的一所私塾,是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地方。现在,三味书屋占地约35平方米,是鲁迅故里景区的一部分。“三味书屋”的牌匾是清代著名书法家梁山舟写的。“三味”指哪三味呢?解释至少有五种。第一种,三国时的学问家董遇曾说过:冬天是一年中多余的时间,夜晚是一天中多余的时间,阴雨天是晴天多余的时间,劝勉人们应当利用一切空余的时间来努力学习。宋代文学家苏轼对董遇的这一说法极为赞赏,曾作诗说:“此生有味在三余。”后来,寿镜吾的祖父寿峰岚认为,学习中就要凭借“三余”精神努力进取,并据此将“三余书屋”…  相似文献   

16.
“三味书屋”因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名篇而广为人知,后人自然对“三味”的含义产生了浓厚兴趣,猜测探讨很是不少,但都没有真正找到“三味书屋”中“三味”之原始本义。那么,何为“三味”呢?  相似文献   

17.
寿涌 《中文自修》2003,(11):39-40
鲁迅先生有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著名散文,描述了他幼年时代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情景。“三味书屋”的“三味”究竟是什么意思?那是把经书、史书、子书比喻食物,经书是米谷,史书  相似文献   

18.
三学:西汉文学家刘向少年、中年、老年时都酷爱读书学习,他总结自己一生的学习经验时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三余:三国时著名学者董遇认为读书时间可用“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到:宋代著名哲学家、儒学大师朱熹提出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课本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其中“三味书屋”是少年鲁迅读书的地方。每每读书至此,总有学生提出:何为“三味”?笔查阅了有关资料,现整理如下,希望有助于对课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古往今来,不少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读书治学的经验。有趣的是,好多经验可归纳为”三诀”。西汉文学家刘向把读书打了三个比方: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三国时董遇读书抓“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