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课程专家将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观点引入课程理论研究。后现代课程理论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课程理论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mE.Doll,Jr.)的《后现代课程观》最引人注目,下面着重阐述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一、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多尔在其《后现代课程观》中描绘了一幅后现代主义以及基于后现代主义的课程开发范式的图景。多尔首先从科学——神学——生态学而不是美学——文学——政治学的维度对现代范式封闭观的局限性进行了剖析:笛卡尔主义、牛顿主义、博比特模式、泰勒模…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日益呈现出工具主义及机械主义的弊端,多尔就此提出了以4R理论为核心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认为课程开发应该体现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并由此形成了新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师生观。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谢登斌 《高教论坛》2001,(5):111-113
以多尔、派纳、卡普拉、斯拉特瑞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为基础 ,对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以予综合探析 ,并从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专家多尔的课程观念,尤其是“4R”理论代表了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特点,对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谢登斌 《广西高教研究》2001,(5):111-112,F003
以多尔、派纳、卡普拉、斯拉特瑞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为基础,对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以予综合探析,并从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学家多尔的课程观是一种转变性的观点,他借鉴并内化了皮亚杰的生物学世界观、普利高津的自组织与耗散结构理论、杜威的经验主义思想和怀特海的有机过程理论以及混沌理论、格里芬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出自己的后现代课程概念“4R”,也就是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为标准的后现代课程模体。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给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带来诸多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多尔以众多优秀学者的思想理论为基础,创造性的提出了"后现代课程观"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以"4R"理论为核心,涵盖了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的知识观、课程观等.本文将对多尔的相关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旨在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提供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一)威廉姆·E·多尔(WiliamE·Dol),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课程理论博士导师。1993年在论著《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中,威廉姆·E·多尔提出新的控制理论:一种“从构成所有生命的动态相互作用之中产生的控制观。”威廉姆·E·多尔的...  相似文献   

9.
一、4R理论的基本内涵分析 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学家多尔最早提出了4R理论,他主要通过<后现代课程观>一书,对4R理论进行论述和探讨,在书中,多尔对课程发展的理解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探讨了后现代范式转变,提出了教育矩阵的概念,这个教学矩阵主要描述了以丰富性(rich)、回归性(recursive)、关联性(relational)及严密性(rigrous)为基础的课程体验过程,多尔认为,这四个属性之间的秩序不是由死板的结构主义来确立的.而是按照不平衡性、非预定性、生活体验和混沌理论来进行安排的.由此变形成了著名的4R理论,具体来说4R理论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两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课程理论受到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影响,出现了以车里霍尔姆斯为代表的批判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和以多尔为代表的建构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两种课程观在哲学思维方式、理论基础、课程研究视角、课程研究过程、课程设想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但二者之间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共性,如课程思维方式的转换、课程内容的设计及课程实施等,这些对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威廉姆·多尔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者,不满于建立在现代主义理论上的封闭的、机械的现代课程观,立足于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和科学发现,提出了ODES与"4R"等课程思想。回归性(Recursive)是多尔4R课程标准之一。多尔认为"思想应该回归学生",并主张通过"与环境、他人和文化"的反思来形成自我感。多尔还指出"回归性"与旨在促进预定的表现的"重复"不同,它旨在发展能力--组织、组合、探究、启发性地运用某物的能。基于多尔的"回归性"理论,文章认为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唤醒""破衡""反思"三个策略实现"思想回归学生自身"。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认为,世界具有不确定性。美国课程学家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理论是从后现代主义角度建立起来的全新的课程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课程也具有不确定性。用这种理论观照我国的语文课程发现:语文课程同样具有不确定性。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活动性、生活性、模糊性、测不准性使语文课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都呈现出不确定性。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国语文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广为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其思想是建立在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基础上的,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多尔将后现代主义引入课程领域,对课程做出了新的解释,对教育研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多尔关于课程的基本观念与基本原理,代表了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特点,对我国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其基本的观念表现在:目标、计划、目的、权威的角色、发展实践性、利用自组织、隐喻和叙述方式、评价;基本的原理表现在:丰富性、循环性、关系性、严密性。面对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资源、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使命、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课程评价有着新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尔关于课程的基本观念与基本原理,代表了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特点,对我国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其基本的观念表现在:目标、计划、目的、权威的角色、发展实践性、利用自组织、隐喻和叙述方式、评价;基本的原理表现在:丰富性、循环性、关系性、严密性。面对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资源、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使命、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课程评价有着新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为人瞩目。本文详述了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建立的基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课程的影响以及他的后现代课程观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对我们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文摘多尔,生于美国波士顿,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课程理论项目主任。他研究的主要领域是课程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设计、教师教育等等。《后现代课程观》是多尔教授的第一本专业代表著作。在此书,他提出了后现代课程理论,试图构建一种新的知识观、课程观与师生观。知识观现代主义的知识观把知识看做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认为要正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或事物之间的本来联系,并要求是可证实的或可证伪的,这种知识是封闭的、稳定的。而多尔的后现代知识观则相反,他把知识…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课程内容应符合知识内在逻辑的要求,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美国课程专家泰勒课程理论指出,有效组织经验的准则是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后来为了弥补泰勒的理性主义的、线性课程理论的不足,以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多尔提出的课程内容“4R”组织原则(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为基础,并通过对多尔等课程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又概括出现代课程内容的三个“支流”特性,  相似文献   

19.
近几十年来,后现代思潮对于我国本土文化、思维模式、教育发展等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该文以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为背景,通过解构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尤其是多尔的“4R”理论,揭示其对于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实践、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定位和操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蓝秋燕 《文教资料》2012,(10):34-35
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在西方流行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到七八十年代,这一思潮占据了西方理论界主要话题的地位,在哲学、美学、社会学、文学等各领域都掀起了"后现代主义的论争"。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也影响到教育的发展,形成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范式,以多尔为代表的后现代课程观认为教育就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不断对话与反思而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一种绝对平等的关系;课程即为探究过程。这些理论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