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留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独特的表达手法。本文通过挖掘"留白"的内涵语义,分析"留白"现象在中国艺术文化中的体现,从而对将"留白"的方式融入现代设计进行思考。提出从设计的形式与内涵中融入"留白"的理念,实现中国当代设计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道家美学中,老子将"至美"和"大美"归结为"道",践行并追求"至虚极,守静篤"的所谓本源的、绝对的大美。他提出"道分气象"且"有无相生"。在音乐美学方面《老子》提出了"大音"与"五音"这一对立范畴。"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绘画者借以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的绘画技法。笔者认为,绘画中的"留白"与老子说提出的"大音"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本文借"留白"这一传统绘画技法,以比较的方式,谈中国传统音乐中休止所蕴含的意境之美,兼谈音乐中"留白"的艺术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维纳斯因其断臂而给人们留下无尽的遐想,成就其不可超越的美丽;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画作处处留白,方寸之间,彰显天地之宽,寥寥数笔,勾勒无穷画意;音乐中的停顿可让人领略"欲说还休"之美,感受"无声胜有声"之妙。这是艺术中的留白。"留白"的艺术手法也广泛地应用在写作中。从钟嵘的"文已尽而意有余"到梅圣俞的"含不尽之意见于  相似文献   

4.
"留白",原为中国画的一种艺术手法。如果说画家巧用"留白"手法开拓了想象的空间,使读者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么,在高潮迭起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留白"的教学艺术能有效地营造教学的精彩。一、借导课"留白",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部优秀  相似文献   

5.
"留白"源自绘画术语,是我国古代国画创作的艺术手法,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这种艺术手法也被文学创作所借鉴。本文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试从意象留白和结构留白的角度,例说"留白"艺术在主问题设计中的策略运用。  相似文献   

6.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手法,但也是中国各种艺术门类的一个重要共通观点,显示着中国传统艺术的智慧。留白与着墨相对,虚与实相映,两者相互依赖,相得益彰。作品中有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给人发挥想象的余地,从而在创作者和欣赏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也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与重点。"留白"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思想,将"留白"应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本文从"留白"教学的概念出发,探究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留白"艺术,以期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画中,"留白"是常见的一种构图方法,能营造画的意境,使画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其实,"留白"手法不仅仅在中国画中有独特地位,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这种手法也有妙用之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美术学科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而小学美术课程学科本身的特点,就给学...  相似文献   

9.
<正>一位丹青高手,每每为花鸟传神,替山水留韵,总能恰到好处地留些空白。留白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手法,在中国绘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恰到好处的留白可以实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效果。老子《道德经》就有描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至美的音乐、形象与自然合为一体,达到相融相生的境界,需要人们想象和体味,给人一种无音、无形之感。一、思想政治课与留白艺术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仍存在"满堂灌"现象,教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古代山水画中,作为一种艺术彰显手法,"留白"为许多大家所用,从而使得其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作为一种艺术上极具特色的表现手法,"留白"对于我们的班主任教育工作也具有广泛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曹忠华 《广西教育》2014,(41):78-78
正"留白"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手法,即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这种以无声胜有声的"留白"艺术,更能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教材中就有大量的"留白"之处,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利用"留白"艺术,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与创新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留白"处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一、借助插图"留白",强化语言表达课文插图是文本的有效组成部分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中运用"留白"手法,含蓄内敛地表现主题,呈现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未曾着墨却给人以无限遐思,达到以虚显实、虚实相生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留白"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学生在"无声胜有声"中经历悟的顿生、思的深远。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留白"呢?一、矛盾冲突处"留白",激活思维的求异性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完形压强效应"理论认为,当人面对一种不完全或空白的刺激物,就会产生一种急于改  相似文献   

13.
<正>"留白"原本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特有技法,这种手法注重以无胜有,有无相生。课堂教学中恰当地"留白"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将"留白"智慧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1新课导入——先闻其声,就知其人精妙的导入能达到"先闻其声,就知其人"的效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绘画中,"留白"是一种极高的境界,黑白相间,疏密得当,给人以意在心中、空在纸上的感觉,能增强艺术作品的意境,是一种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如果能够借鉴"留白"的艺术手法,在教学中给学生架起放飞思维的广阔空间,使学生的思想在自由的天地里翱翔,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留白"手法.  相似文献   

15.
"留白",作为一种艺术手法,不仅在音乐、美术、书法中被广泛地使用,在文学创作中也是屡见不鲜。无声胜有声,有效地"留白",给予了读者与观众充分联想、想象的艺术空间,其含蓄之意境,为实现艺术的再创造提供了得力的平台与肥沃的土壤。清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包世臣曾云:"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由此可见,"留白"手法的精妙之所在。那对于小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6.
"留白"作为我国传统绘画中的常见构图手法,主要是指通过在画面上留下一定的空白,来为欣赏者提供想象的空间,从而为意境的展现提供必要的支持。而在小学低段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注入一点"留白",也同样是一种值得我们思考的教学艺术,不仅可以为课堂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白"本身是纯洁而明确的,同时它还是最好的调和色,能更好地衬托、突出其它色彩的特性."留白":即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也就是常说的"此处无声胜有声".留白中所表达的形体是一种"空灵"美,不管是东方或是西方,不管是造型艺术还是音乐、人生等都会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和思索.留白是一种高超的艺术表现语言、一种艺术修养的展示,古老的中国画就可以完美地为之诠释,将这一艺术手法称为"计白当黑";另外,还有书法中的"飞白",雕塑中的"残缺",生活中的"距离产生美"等也恰当地留下"空白",可以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无尽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18.
许光英 《学子》2013,(6):149
"留白"是中国绘画、书法艺术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它指的是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好的表现出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的手法。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面上只见一叶扁舟、一个钓翁,整幅画面中没有一丝水,但是却给人"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奇妙感觉,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往往能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白"本身是纯洁而明确的,同时它还是最好的调和色,能更好地衬托、突出其它色彩的特性."留白":即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也就是常说的"此处无声胜有声".留白中所表达的形体是一种"空灵"美,不管是东方或是西方,不管是造型艺术还是音乐、人生等都会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和思索.留白是一种高超的艺术表现语言、一种艺术修养的展示,古老的中国画就可以完美地为之诠释,将这一艺术手法称为"计白当黑";另外,还有书法中的"飞白",雕塑中的"残缺",生活中的"距离产生美"等也恰当地留下"空白",可以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无尽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20.
留白,原本是中国绘画中一种常用的手法。即在整幅画面中适当留下空白,什么也不画,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以达到"此时无笔胜有笔"的艺术境界。后来,这种手法渐渐被移植到文学创作中。作者故意隐去要表达的含义,而运用一些特殊的文字,让读者去揣摩诸如故事的结局、人物的命运、蕴含的哲理、人物的情感等。这种技巧运用得当,可以使文章简约含蓄,有"言有终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而读者则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尽情徜徉在想象的殿堂之中。留白,可以在文章任何一处展开,但多用于结尾。留白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