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互联网时代下,探究经验学习理论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成人学习活动的发生,对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验学习理论的发展,为成人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对于推动成人教育的改革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文章总结了互联网思维的特点,提出互联网时代下经验学习思维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互联网背景下成人经验学习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出现了生源日益萎缩,市场份额递减的态势;教学模式的僵化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认可度低;存量资源的枯竭与增量资源的薄弱导致可持续性发展的空间受限.“互联网+”开放性、整合性、错时性以及互动性可以扩大成人高等教育的受众范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成人学习者的学习自由并且可以创新成人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从而为成人高等教育空间的拓展提供了可能.成人高等教育需要以“互联思维”增强与社会的关联度;以学习者的需要为核心拓展成人高等教育的内涵;借助于互联网的海量存储性打造成人学习资源库;利用互联网的聚合性实现虚拟化的师资建设模式,从而实现发展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3.
成人学习方式因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发生改变,"移动学习"成为很多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之一。从严格意义上讲,移动学习并非学习方式或模式,而是一种学习环境,以及由此决定的学习特征;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和移动客户端接收装置的学习形式越发显现出学习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并对成人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参与度带来影响。在失去传统课堂"面对面"监管的条件下,在线参与不仅是实施学习的基本前提,而且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移动环境下成人学习者在线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移动学习和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一种变革的新思路,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空间拓展,即成人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平台及质量评估体系建设,成人高等教育系统与其他类型院校、区域企业的联合发力,以及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检测等学校的内部环节建设。这种"互联网+"带来的新型教育生态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成人高考的单一的入学考试录取方式与全民终身教育理念不相适应的问题.借鉴英国、美国成人高等教育开放灵活入学方式,运用“互联网+”思维,建设类似于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的省级统一的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成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的一年多考、多元考核、自主招考、注册入学的“随考随学”模式,满足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论述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成人高等教育"这一新模式,并指出这一模式的运用首先需要注意成人高等教育观念的创新、教育教学组织体系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创新,以更好地阐述这一新模式,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在互联网这一大背景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发展,成人学习方式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征,其变革顺应了社会和时代的需要。由于成人学习方式涉及到学习主体、学习内容、媒介,其变革主要表现为学习主体从接受者转向体验者,学习内容从枯燥单一转向丰富的社会生活领域,学习媒介从课堂学习转向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基于终身教育,成人学习方式宜通过促进自我导向学习、加强网络学习资源开发以及培养成人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等方面不断改革,以实现成人有效学习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把知识经济的即将到来比喻为将发生“一场无声的革命”,意谓着知识经济将对我们现有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包括教育、经营管理以及领导决策等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么,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迎接这场革命呢?笔者认为,认真研究知识经济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  相似文献   

9.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继续教育学习的重要平台,其教学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教学模式作为新型的教学形式,具有知识面广、受众面广、灵活度强等特点。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在线教学模式在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应用的探索,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在线教学模式有效结合,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能力,能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张海军 《文教资料》2006,(16):25-26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人类的学习方式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成人高等教育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必将会对其教学改革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网络课程的特征,着重论述了成人高等教育开展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教学支撑平台的构建、关键技术以及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