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歇后语使用形象表达意义的构成方法为图形语义表述研究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句例。该文将歇后语作为通向图形语言表述理论研究的一条捷径,从图形语义表述的审视角度出发,力求通过对歇后语展开针对性的研究,从中找出图形语义构成与意义转换规律,并为图形设计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总体而言,高中生在古典诗词鉴赏部分失分的原因大致如下:①对诗歌文本的语义内容不能理解,对诗歌所潜藏的情感内涵不能把握,对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表达及其效果不能体味;②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反映出来的解答思维问题:机械套用、贴标签式的答题套路与答题模式;③作答时,表述上牵强附会、随意曲解诗意及自嗨式的任性书写;④最后呈现的答案为:内容杂糅、遗漏较多且思路不清晰的文字表述。  相似文献   

3.
陈洋 《华章》2013,(19)
女性形象作为特质图形语言,在商业日益发达、技术日趋先进、手段日渐增多的现代社会,有了更自由丰富的表现空间,该图形的表述有着文字和语言无法替代的、独特的信息传递优势。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象声词在文学作品中广泛存在,对古代汉语象声词的语义进行研究,能促进更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字含义和所要传达的内容。基于此,描述古代汉语象声词的语义,对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三种形式的古汉语象声词的不同语义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对古代汉语象声词在语句中的应用形式展开深入探讨,力求明确古汉语象声词的语义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词中常有超常的"省略",从审美角度而言,诗歌语言中的省略与中国水墨画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语法成分的省略并未使诗句的整体语义减损,相反可使诗歌语言产生语义的扩展.因而,在诗学上,"省略"具有独特的诗学审美价值:从语言形式表层而言,可形成语言风格的简约凝练之美;从欣赏心理深层而言,使诗歌产生含蓄想象的艺术之美,拓宽诗意联想的空间,是形成汉语诗意的诗化基因.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词中常有超常的“省略”,从审美角度而言,诗歌语言中的省略与中国水墨画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语法成分的劣并未使诗句的整体语义减损,相反可使诗歌语言产生语义的扩展。因而,在诗学上,“省略”具有独特的诗学审美价值,从语言形式表层而言,可形成语言风格的简约凝练之美,从欣赏心理深层而言,使诗歌产生含蓄想象的艺术之美,拓宽诗意联想的空间,是形成汉语诗意的诗化基因。  相似文献   

7.
边缘化的他者困境致使职业教育发展受阻,建构优质的职业教育形象是消解发展困境的关键。形象内生于意义开显过程,解构职业教育的语义三角是探究意义生成的可行路径。职业教育以多种称谓、两种公众认知、一种教育实体,映射出符号、思想与所指三元语义角的内容载体。公众观念是勾连语言符号与职教实体的重要中介,但公众观念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存在错位,积极的职业教育语义场域尚未形成。多维互动的语义三角要求职业教育以职业启蒙推动符号向公众思想的跨域演变,以人才产出促进思想与所指实况的共时更迭,以人民满意实现符号与所指对象的语义联结。三元语义角紧密联结,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的意义呈现,塑造职业教育的优质形象,赋能职业教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语义弱化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语义弱化的现象在古代汉语的学习过程中也同样存在。因此,语义弱化不是一种特殊情况,而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的一种自然现象。现代汉语中语义弱化有一定的原因,简单而言就是个性张扬、外部影响和功能不同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以词语为载体的一种修辞艺术,是诗人情感与世间万物的融合体。在探讨英汉诗歌中景物意象语义特征的基础上,诗歌意象的对比研究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意象是日常语言的审美变异,其语义具有多层性、多义性和模糊性。从英汉诗歌景物意象的语义特征及其对比研究反映出了中西方不同的地理特征、生产方式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方式介宾状语在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功能,它所表述的"方式"语义范畴可进一步划分为"行为手段、行为载体、主体情态、行为内容"四个次范畴;相应地,方式介宾状语亦随之存在有四种类型。不同次类的方式介宾状语,其介词宾语的语义特征亦各不相同;这不同的语义特征则规定了它们各自的语法性质和抉择的对象,且随着方式介宾状语次类的不同,其语义指向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我们认为把话题看作“表述出发点”和“句子所说的事”这两种观点有可取之处,但才者却是异质。“出发点”是表述线性结构中的成分,与“说明”一起构成句段的语义连续性流畅性。“事”是若干表述组成的语义语以块,它使所辖的表述形成语义向心关联和统一性。为此我们以话元这个名称专指“表述出发点”,让话题专指“句子所说的事”。话元是表述的语有由,可用删除法看表述的语用缘由遭到破坏来确定。话题是表述的向心联系,可用从表述提取“事模”的方法来确定。  相似文献   

12.
以山寨一词为对象,考察了其词义演化的历史脉络。并从语义符号的历史角度提出,这些争议并非非此即彼的对与错,而是意义的解码策略差异导致的结果。进而通过这一现象的评析,指出语义的自我演化与新意义的涌现折射出新的媒介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必然包含表述方式的变化,而表述方式作为表意的主导力量不可逆转的全面侵入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意象"源于心理学,指人脑对事物的空间形象和大小的信息所做的加工和描述。意象在现代图形设计中被沿用,增加了信息传递感染力和意味性。图形设计中使用"意象"性的表述方式,使图形设计中符号通过置换,转换成一种带有意味的信号,更加能激发受众对图形传递信息的深入理解,从而打破常规图形的强硬化,为图形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传统诗学研究的起点是作品,从而学理就是以客体为对象来揭示其包含的美学属性,而不是主体审美活动,诗歌的研究对象“实体化”了,即使关涉作者,那也仅仅是作为作品结构中的要素,存在“主体缺失”,进而不是审美主体实践的“辩证关系”研究,使语言在诗歌审美活动中的中介性未能彰显,不能从中剥离出来和独立分析其在诗歌审美建构的规则并上升为方法.笔者企图克服传统诗学这一不足的前提下,基于诗歌语言规范的语义形态特征化,试图从诗歌的审美建构与语言表达的中介关系来探索诗歌审美的语义逻辑规范的基本原理以及诗歌鉴赏、创作的理论方法等,以期拓展诗学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语义预设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诗歌中。从翻译角度看,考虑语义预设的复杂性,有助于准确把握源语的前提信息,透彻理解原文,从而依据具体情况对源语语义预设进行处理。文章以毛泽东诗词中的语义预设及其翻译为例,对语义预设的翻译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语义预设作为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诗歌当中.从翻译的角度来看, 考虑语义预设的复杂性, 有助于准确把握源语的前提信息, 透彻理解原文, 从而依据具体的情况对源语语义预设进行处理.本文以毛泽东诗词中的语义预设及其翻译为例,对语义预设的翻译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语语义语法发展专题研究》是车淑娅副教授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期间完成的有关汉语语义语法发展的研究工作报告,现在即将出版。听到这个消息,作为她的联系导师,我心里自然十分高兴。淑娅让我写一篇序,无法推辞,这里就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曾莉 《现代语文》2013,(4):127-130,2
本文通过对古代汉语与现代英语的双宾语句比较,发现古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中都有表"给予""告示"和"服务"义的双宾语句,其中"服务"义双宾语句在古汉语中主要表"为动"服务义,在现代英语中主要表"制作"服务义;而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表"获取"义的双宾语句在现代英语中却基本没有。从动词的及物性强度、介词与动词的语义重复这些角度可以解释双宾语句在古代汉语与现代英语里的类型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大量搜集语料,详细描述了新兴"被XX"构式的语义,并着重阐述了其语义主要是继承了古代汉语中"被"字语义用法。  相似文献   

20.
与现代汉语不同,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修饰动词,与动词构成偏正关系。本文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这种结构为分析对象,从中归纳出了名词作状语的五种方式,以语义分析为手段揭示了这种结构的构成原因,并从语用的角度指明该结构在写作、表达上的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