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液体石蜡为连续相、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水溶液为分散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Span-80和OP-10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阳离子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含量、单体AM与DMDAAC的摩尔配比、复合乳化剂Span-80与OP-10的质量配比及含量、聚合温度、聚合体系pH等对AM-DMDAAC阳离子共聚物性能的影响.较佳的聚合条件为:过硫酸铵占单体总质量的1.0%,n(AM):n(DMDAAC)=1.6,m(Span-80):m(OP-10)=96:4(Span-80和OP-10复合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约为4.7),Span-80和OP-10占油相质量的6%,聚合温度40℃,聚合体系pH约为5.0.在此聚合条件下,制得的AM-DMDAAC阳离子共聚物的粘度较大,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制备高分子量的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乳液。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单体浓度4.92mol/L,引发剂浓度0.30%,乳化剂浓度6.94%,油水体积比1.2:1.0(环己烷做分散相),搅拌速率300r/min,反应温度45℃。采用过硫酸钾-脲作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可以获得较理想的PAM乳液,Span60和Tween80混合物是聚丙烯酰胺乳液制备的最佳乳化剂。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甲酸钠为链转移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低分子量(105~106)的聚丙烯酰胺。由此探讨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链转移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甲基丙烯酸为原料,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自由基引发聚合制备聚甲基丙烯酸水凝胶,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水凝胶的溶胀率、保水率,讨论了交联剂、引发剂的用量以及pH、盐溶液浓度对溶胀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合成温度为70℃时,p H=8,盐溶液浓度为0,交联剂、引发剂用量分别为反应物质量的0.6%,1.0%,制备出来的水凝胶的溶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环己烷为油相,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研究了单体物料比,交联剂种类及用量,水油比以及不同分散剂种类及配比对吸水树脂吸水率及耐盐率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树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AMPS)∶m(AA)为1.0∶10.0,中和度为75%,交联剂甘露醇用量(占单体质量)为6%,水油比为1.0∶3.0,分散剂span60用量(占单体质量)为8.0%,过硫酸铵用量(占单体质量)为0.5%时,制备的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吸水率和吸盐率最高,分别达到1 705,133 m L/g。耐盐性高吸水树脂表面光滑,结构疏松。  相似文献   

6.
采用核壳聚合法制备了以聚丙烯酸丁酯为核,以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软核硬壳型乳液,考察了不同的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交联剂对乳液性能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各因素最佳组成,软硬单体比例为BA/St/MMA=15:6:4,甲基丙烯酸占单体总质量的5%,乳化剂占单体总质量的3%,阴离子型/非离子型乳化剂的比例为1:1,引发剂占单体总质量的0.5%,交联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占单体总质量的0.6%。  相似文献   

7.
高岭土-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复合吸水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硫代硫酸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以环己烷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出高岭土-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复合吸水材料.研究了高岭土的添加量、交联剂的用量对复合树脂的吸水性、吸水速度及吸盐性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硫代硫酸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以环己烷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出高岭土-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复合吸水材料.研究了高岭土的添加量、交联剂的用量对复合树脂的吸水性、吸水速度及吸盐性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丁酯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水为分散介质,通过正交试验,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自溶胀型的吸油树脂,并考察了树脂的吸油性能。结果表明:n(BMA)∶n(BA)=1∶2,引发剂用量0.8%,交联剂用量1.6%,分散剂用量5.0%,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5h,水油比为7∶1时,甲苯的吸油率达17.24g.g-1。在2.5 h内,树脂基本达到饱和吸油状态,同时保油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为共聚单体合成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考察了功能单体、反应时间、乳化剂用量以及引发剂用量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最佳条件:丙烯酸丁酯与醋酸乙烯酯质量比为5∶1,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复合乳化剂、引发剂过硫酸铵分别占软硬单体质量的8%、4%、2%、0.4%,反应时间3 h,搅拌速度为230r.min-1。所制得的丙烯酸酯压敏胶180°剥离强度达到17.3 N.(20 mm)-1,其他各项性能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 Span6 0作为分散剂 ,环己烷为有机相 ,用甲叉双丙烯酰胺交联及过硫酸铵引发 ,在反相悬浮液中合成了A TBS/ A A/ AM三元共聚超强吸水剂 .研究了它的吸水性能与共聚物的组成、交联剂用量和中和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加入 2 -丙烯酰胺 -2 -甲基丙磺酸单体后 ,共聚物胶在不同溶液中的吸水倍率有明显提高 .此外 ,考察了 p H和温度对共聚物胶吸水率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2.
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纳米及微米颗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纳米及微米级尺寸的聚丙烯酸吸水性颗粒.将Span-80和Twoon-80组成的协同乳化体系分散于烷烃介质,使聚合体系稳定化.聚合初期,单体存在于乳化液滴和胶束中.在自由基引发下,聚合得到的聚丙烯酸颗粒大小均一,且其尺寸取决于引发剂的类型.若使用水溶性引发剂,如过硫酸铵,得到微米级的颗粒;若使用油溶性的偶氮二异丁腈作引发剂,由于丙烯酸的齐聚物分子链在油性连续相中溶解受限,则得到纳米级颗粒.  相似文献   

13.
2,4-D在明胶/壳聚糖微球中的包埋与释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明胶/壳聚糖复合物为水相,液体石蜡为连续油相,农药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芯材,Span80为乳化剂,通过醛交联,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了2,4-D-明胶/壳聚糖微球.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微球形貌及包封率的影响,并研究了2,4-D在微球中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当Span80为1mL,油水比为4:1,用一定量甲醛与戊二醛的混合物为交联剂,芯壁材比大于1:14时,制备的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分散性较好.该复合微球中2,4-D的包封率为70.8%,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作为一种新型农药剂型可望在农业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环保型水性上光油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合成了印刷用环保型上光油,探讨了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比例、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引发剂用量及pH值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比例为0.85,OP-10与SDS组成的复合乳化剂用量为2.5%,引发荆为0.25%时最佳,该上光油具有光泽好,耐化学品性能强,稳定性良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微波法合成淀粉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微波合成了高吸水性树脂.讨论了微波功率、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对吸水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手段对传统条件下和微波条件下合成的高吸水树脂进行了结构袁征的分析.研究发现微波条件下明显耗能降低,反应时间缩短,合成工艺装置简化,且产物吸水性能普遍略高于传统制备工艺,具有良好的科研价值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以丙烯酰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主原料,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两性聚丙烯酰胺。研究了合成高分子量产物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为0.28%,单体浓度为48%,乳化剂用量为16.8%,油水质量比为1:1.2,反应温度为20℃时,所得的产物分子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乳化剂对壳聚糖微球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壳聚糖溶液为分散相,戊二醛为交联剂,真空泵油和石蜡油相混合为连续相,通过油包水乳液分散-化学交联法制备医药载体壳聚糖微球.研究了乳化剂的种类和浓度对壳聚糖微球性状和形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乳化剂的种类和浓度对微球的形成影响很大.在Span-80和硬脂酸镁以质量比3:1相复合为乳化剂及总乳化剂浓度在10~20g/L的条件下,所获得的微球球形规整,分散性好,粒径分布在1~5μm之间.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稠油在运输中遇到流动性差的问题,分析了胶质与沥青质的存在对高粘度的影响。选取甲基丙烯酸十八酯、苯乙烯、丙烯酰胺、马来酸酐为单体,利用溶液聚合法进行反应聚合。通过调节单体的配比,确定10∶2∶3∶0.5为最佳比例。再加入表面活性剂与溶剂进行复配,提高降粘效果。60℃下,将质量分数为5×10-4的降粘剂加入八面河稠油中降粘率能够达到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