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叶东娣 《学苑教育》2012,(18):37-37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是立足课堂教学资源——即使是教学内容,也大有社会生活因素,也要着眼课外教学活动,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给语文学习一个广阔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语文的魅力,在丰富绚丽的语文世界中获得人与自然,与社会的亲近,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还要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生命的轨迹,语文就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终生。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通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着眼于课堂,放眼于社会生活,从客观的角度构建语文教学观,要充分挖掘社会生活的教学资源,拓展语文教学渠道。教师应尽可能创设条件,突破时空,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到社会生活中去观察、去动手体验,动脑学习。  相似文献   

4.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宜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课本和课堂教学中,而应将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袤的时空,与生活、与社会链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关注生活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在于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此有独到的阐述。“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熊永平 《青海教育》2014,(11):18-18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高中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这一狭小空间,而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各个领域拓展、延伸,在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全面提高。那么,如何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下面谈谈本人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基于“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认识,主体性综合性学习重视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主体性素质。为此,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和设计。  相似文献   

8.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学到语文。因此,我们应在大语文观指导下进行语文教学,即以课堂为主渠道,用课堂来辐射和带动一系列课外活动的开展。组织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相似文献   

9.
美国一位教育家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此,开放课堂,也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的自然延伸和拓展,是语文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课堂为阵地,以课堂为突破口,在课堂开发中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是语文教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彭田 《云南教育》2005,(11):12-13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信息量大的学科,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教师要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就必须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努力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学写实用文在作文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价值,一方面现实生活需要学生具备常用的书面交流的素质,同时使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扩大语文学习的外延。更为重要的是。实用文是社会生活中书面交流的主要形式,是作文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即生活,语文即社会,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的语文教学背景下,相当多的语文教师越来越把关注的视角转向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社会中学语文,学以致用,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曹芳 《成才之路》2009,(30):37-38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和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又为社会生活服务的。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知识,就连同学们所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的歌词,也是学习语文的好素材。好歌词具有独特的魅力,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并与之产生深深的共鸣。有的歌词讲究修辞,有的歌词意境优美,有的歌词引经据典,仔细体会,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5.
郑朝家 《广西教育》2005,(1A):55-55
语文与生活同在。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说明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语文。在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将语文学习与生活沟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并在生活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凌宗伟 《中国教师》2008,(16):45-47
<正>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状况一直被社会关注,并困扰着广大的语文教师。他们一直都在思考着如何走出这一困境,并尝试了很多办法,却很少从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社会性上探究原因。其实细想起来凡是有人活动的地方就有语文和语文学习,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社会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征(亦即语文教学不可偏废的两个侧面):一方面语文教  相似文献   

17.
农村中学应走“大语文”之路云南安宁县连城中学薛艳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这是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的一句名言。由此可以看出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具有最广阔的学习环境──语文课堂大到整个社会,即是说,语文是课外有课,不学却学。因此,早在80年...  相似文献   

18.
26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我的语文教学观,简言之,就是:生活课程、生态课堂、生成素养、优化生命。一、生活的语文课程才鲜活有效“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它的生活属性特征。语文的属性特缸决定了语文与生活同在,生活是语文的本源,社会生活实际上就是无形而开放的语文课堂。实践证明,一个也许没有多少语文知识的人,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大部分要比高中生、大学生更早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迫切需要在学校培养实践能力,以便走入社会后尽快度过磨合期。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其实与社会生活接触非常紧密,可以说每一篇语文文本都源自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因此,对于中职语文教学而言,也应在具体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中职学生找准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点。  相似文献   

20.
中职教育必须为企业服务.中职课程必须为生产劳动服务.中职文化课必须为专业课服务。中职课程的专业性,决定语文阅读教学更不能局限于课堂阅读教学,而应根据专业特点,树立“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要特别重视并且搞好课外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观察自然.了解社会.阅读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