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变压器是重要的电器设备,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凡是使用电能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它的存在。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家用电器的结构与用电常识,体现物理知识的价值,很好地诠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基本理念。《变压器》一节内容承上启下,它是电磁感应知识与交变电流概念的综合应用,体现出了交变电流的优点,为电能输  相似文献   

2.
一、信息转换法根据同温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及同一溶液浓度的均一性,运用“等效转换”思想求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1在25℃时,将两根铂电极插入一定量的硫酸钠饱和溶液中进行电解,当电路中有am ol电子转移时,溶液中析出m gN a2SO4·10H2O晶体。若温度不变,则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100mm+18a%B.1m0+09ma%C.7100m161(m+18a)%D.16711(0m0+m9a)%解析电解硫酸钠饱和溶液,实质上就是电解水。设转移am ol电子时,被电解的水的质量为x,根据2H2O2H2↑+O2↑∽4e-36g4m olx am ol解得x=9ag。电解后相当于将硫酸钠饱和溶液分…  相似文献   

3.
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字母表示为w),求算公式为:w(某)=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它作为化学计算中的第三类形式,常在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而且占有一定的分值.本文就这类计算的形式及解题方法进行归类,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一、直代公式型例1往ag水中加入bg NaCl晶体,经搅拌后发现有cg NaCl未溶解,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解析:考虑到加NaCl晶体后有cg未溶解,则实际溶解NaCl的质量=(b-c)g,所得溶液质量=[a+(b-c)]g,故可用溶质质量分数求算公式直接进行解答·正确的选项为(D)·二、运用关系式求…  相似文献   

4.
一、发散思维即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次去寻找答案。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的典型体现。例1.已知20℃时 CuSO_4的溶解度为20g,将100g 饱和 CuSO_4溶液恒温蒸发掉15g 水,可析出多少g 晶体?解析:①设析出 xgcusO_4·5H_2O 晶体。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为20℃的饱和溶液。则有:  相似文献   

5.
发生器是采用无隔膜电极,电解食盐水经过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杀菌。本研究在实验室测定了电解电压、电解电流、食盐水浓度与电析有效面积对次氯酸钠溶液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3+X”跨学科综合试题,是命题者以中学各学科知识为基础,将相关学科的知识点有机地渗透、交叉、融合,构成一定情境的知识网络题,它更能体现出相关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科学发展总趋势,为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奠定了基础。本文就物理知识在解决化学问题中的应用举例如下,供参考。 1.运用密度概念,分析某些现象例1 在一烧杯中盛有100mL2mol·L-1的硫酸溶液,同时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悬浮于溶液中央,如图1所示。向该烧杯中缓慢注入0.4mol·L-1的氢氧化钡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在此实验过程中,烧杯里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1)_(2)_。  相似文献   

7.
题目 在t℃时 ,将 10 0 .0gKOH溶于玻璃槽内的 10 0 .0 g水中 ,用 I=6 .0 0 0A的电流电解该溶液 10 .0 0h ,然后将温度调至t1 ℃ ,分离出KOH·2H2 O晶体后 ,测得m(剩余溶液 ) =16 4.8g。t/℃ 0 10 2 0 3 0S/g 96.8510 3 .2 5111.8612 6.2 4已知 :①KOH的溶解度如表 :②在表中的三个温度区间内 ,KOH的溶解度S与t成线性关系。③每电解 1molH2 O放热 4 8.7kJ。散热及其他热损失为总热量的 4 0 .0 % ,比热容 :cKOH溶液 =4 .2 0kJ/(kg·℃ ) ,c玻璃 =2 .4 0kJ/(kg·℃ ) ,m(电解槽 ) =10 0 .0…  相似文献   

8.
高中化学下册第55页将“电解”定义为:“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一还原反应的过程。”我认为这样定义不全面,因为不仅电解质溶液通以直流电会发生电解,有些电解质在熔融状态通以直流电也能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即所谓电解。事实表明,工业上制取一些单质(如氟气、钠、钾等活泼金属),就是通过电解相应的熔融盐而得到的。另外,定义中使用“电流”一词亦  相似文献   

9.
电解是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而在阴阳两极被迫引起氧化一还原反应的过程,也就是说电解是在电流强制下发生的氧化一还原反应,它是一种最强有力的氧化还原方法。电解过程中,电子从电源负极移向电解槽的阴极,再从阳极回到电源的正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产物以及电极是否溶解与电解质的本性、浓度、电流强度、电极材料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结合如下几例略谈电解过程中两极溶液和电解后的残存液性质变化原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好地落实物理新课标,我在物理教学中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其中在教学第一册物理“5·2串联与并联”的过程中,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们在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物理产生极大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课堂效益,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关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取了如下的做法。一、课前热身,学习新课由于上节学习了电流和电能的知识,尤其是电路图中各元件符号对今后的电学学习很重要,因此在导入新课前考查一下这些内容,并通过多媒体中的实物投影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虽然和过去的课前提问…  相似文献   

11.
Al能从CuCl2溶液中置换出Cu,道理很简单,因为Al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这样的回答对吗?实验是一切化学理论的依据,下面通过实验来验证。一、操作取8gCuCl2·2H20晶体溶于盛有10ml蒸馏水的烧瓶中,再取Al导线若干节(约8g左右)小心投入烧瓶,立即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住瓶口,然后将导管没入水槽进行排水集气。  相似文献   

12.
正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地、生动地展现出来.因此,通过优化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学业水平的提高.一、优化实验设计掌握抽象的物理基础知识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识,例如:小孔成像、滑轮原理、力和运动、电流和电路、电功和电功率等等.这些  相似文献   

13.
<正>通过运用物理图像的方法可以把很多复杂的物理题目进行简化,对物理题目中的重要条件进行整合之后进行直观上的分析,从而能很清晰地看出物理量之间存在的关系,省略了解读步骤,也能提高我们对于物理知识性质的掌握能力。一、简化物理变化过程,减轻做题负担利用图像分析法,可以很轻松地找到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避免很多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14.
关于溶液计算题涉及的知识点多、过程较复杂、抽象。若借助图示法 ,对溶液或某一组分进行合理的“分割” ,可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使错综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 ,一目了然 ,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例 1 某一温度时 ,向一未饱和的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 2 0 g无水亚硫酸钠或加入 50 g七水亚硫酸钠晶体 (Na2 SO3 ·7H2 O)都恰好使溶液达到饱和。则此温度时亚硫酸钠的溶解度为多少 ?分析 :依题意 ,对 50gNa2 SO3 ·7H2 O晶体进行分割 :Na2 SO3·7H2 O晶体 5 0 g分割 Na2 SO3饱和液B3 0 gNa2 SO3固体2 0 g…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化学课本(三册)电解原理这部分教学内容中,是以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为例,引出电解的概念及其实质的.电解CuCl2溶液时,因为溶液中的Cu2+比H+易得电子,Cl-比OH-易失电子,所以在阴、阳两极上分别析出Cu和Cl2.这点并不难理解,但如何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就是该溶液的电解过程"就不那么容易了.为此,在学完"电解原理"这一课题后,我又进一步提出"离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到底能不能影响电解?"让学生思考,并通过一节实验教学课,展开了对电解原理的探讨与学习.  相似文献   

16.
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一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那么如何熟练地掌握在电解过程中溶液里哪些离子参加电极反应,哪些离子不参加电极反应,是学习电解内容的解题关键。下面仅对酸、碱、盐溶液的电解过程,总结几点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一、2 0 0 4年高考“电化学”试题的分析及展望1.试卷中“电化学”知识分析在电化学知识的考查方面 ,分两种情况 .一是基础 :原电池、电解池的有关电极反应、电子流向、电解产物的判断、电解质溶液浓度的变化、电解实验的操作等 ;二是综合 :电解电路、电流与电量的关系、产物检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无机物和有机物相关知识的融合 .“电化学”考题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 ,在知识的结合点上考查较多 ,体现了化学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基本规律 ,体现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2 .考生存在的问题考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 ,在考试中常常犯一些不该…  相似文献   

18.
做初中化学教材第48页的水电解实验时,为增加水的导电性,加入了NaOH溶液,并参照《中学实验室管理简明手册》第306页的建议浓度为5%~10%。进行水电解实验时,水电解速度快,电解产生气泡的现象明显。但作为演示实验,当观察产生的两种气体(O2和H2)的体积比时,远离讲台的同学观察不清楚或观察不到。为增强观察效果,在此溶液中加入了数滴酚酞试液,刚开始时溶液的红色很明显,但是,当两种气体有明显的体积比时,溶液红色很浅或完全消失。因此,选择既保证电解速度、又能使酚酞溶液的红色较稳定存在的NaOH溶液浓度很有必要。酚酞是一种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化学课本(三册)电解原理这部分教学内容中,是以电解CuCl_2溶液的实验为例,引出电解的概念及其实质的。电解CuCl_2溶液时,因为溶液中的Cu~(2 )比H~ 易得电子,Cl~-比OH~-易失电子,所以在阴、阳两极上分别析出Cu和Cl_2。这点并不难理解,但如何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就是该溶液的电解过程”就不那么容易了。为此,在学完“电解原理”这一课题后,我又进一步提出“离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到底能不能影响电解?”让学生思考,并通过一节实验教学课,展开了  相似文献   

20.
原电池是由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先有化学反应后才产生电流的;电解和电镀是由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一种装置,是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后才引起化学变化的。在教学活动中,我看到不少同学对解既有原电池又有电解、电镀装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