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与现实     
《中文自修》2006,(7):19-19
历史源远流长.经过千百年的风云际会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这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笔无价的财富。读史就犹如品一杯香茗,细细感悟沉淀了千年的芬芳。在本单元中.我们将站在历史的高度.俯视古往今来。  相似文献   

2.
历史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方面。教学研究的内容必须以培养和发展能力为基础,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究,学会用历史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了解社会,学会用发展的观点思考历史和人生价值,从而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是个什么玩意?读史有什么作用?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对待历史?毋庸置疑,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历史事件的人文科学。可在我看来这只是历史厚重的躯壳,如若像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所说的"历史是今人与古人的无休止的对话"那样追求人文情感,唤回历史情怀,历史便既有年代的深邃严谨,又像生活里的小姑娘一样楚楚动人。至于读史起何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以何姿态对待历史。但凡读史我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的《读史方舆纪要》是作者顾祖禹昼以教书,夜则撰著,在贫贱忧戚之中,通过个人吮笔含意、吞辛茹苦,溶古今于一体而成的宏著。它是我国瑰丽多彩、博大精深的古代历史地理学集大成者。其中卷五十六《陕西五》下记载了有关安康地区的大量史料。这些史料主要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读史,20世纪70年代地庄严号召:"要学点历史".读史是为了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指导当前斗争,决不是颂古非今.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读史对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培根是把“读史使人明智”放在开头来说的。“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先哲更是把读史放到“知事”的重要地位。一个中学生缺乏对本国和世界历史知识的起码了解,长大了又怎么能参与未来的国内国际竞争,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历史知识如此重要,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中学的历史正受到冷落,其教学质量实在不能令人满意。下面仅以我县为例,对其现状和原因及其对策作一浅析。现状一:历史教师学历达标率不高,职称偏低,历史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且不稳定。一九九七年和九九年,我们分别两…  相似文献   

7.
努力推进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自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史以明智”,历史学科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来增长见识。但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效果却常常令人沮丧,一些学生非常直白地说:“我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因为历史课不是老师拿课本连读带划,就是要我们死记硬背。”学生这样看待历史课,无疑是历史教学的莫大悲哀。  相似文献   

8.
一、“单一姿势读史”带来的困惑和对策 培根有句名言,“读史可以明智”。可是过去我们只习惯了仰视历史教科书中光辉夺目的英雄人物,习惯了用一些阶级标准与政治观念去评价历史人物,因循守旧,师生一个姿势读历史,历史学习显得枯燥乏味。加上教师教法机械单一,重灌输,轻智力开发,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重结论轻过程,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读史的视角非常独特,他总是从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提出问题,加以剖析,发掘出新意,并且又不受古人的局限,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形成了他个人独特的风格。而这种独特的风格主要由五个方面的要素构成:在读史方式上不拘泥于室内空间,毅然走出书斋,融入社会,走的是“游历读史”之路;在读史体裁上突破了条条框框的限制,使历史小说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小说,而是成为反映当时社会的“更深层次”的史学著作;在读史方法上,诗史互读将诗与史高度地融合,让诗浓缩多彩的历史画卷,而让史阐释诗的微言大义;在读史内容上,将触角伸入到被传统史家忽视的下层空间,关注方志、村史、家史的研究,充分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读史的范畴上,读报是在读史,这是因为“报纸是活的历史”。毛泽东对读史的方式、体裁、方法、内容和范畴进行延伸、拓展和深化,实际上是他空间观念强烈的一种表现。从毛泽东读史的独特视角中,我们可以获得深刻的历史启示和教益,即读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求真与致用的统一以及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历史地理研究,源远流长。它发展到清代,由于长期受乾嘉汉学的影响,逐渐形成一种以内地十八行省为基本范围,以诠经读史为基本内容,以文献考据为基本方法的“古”地理学研究。然而,大约从清嘉庆中期开始,由于西北边疆经常动荡不宁,边事履兴,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之  相似文献   

11.
理解历史需要经验。易中天先生主张40岁以后读史,他说,30岁以前不懂事,读历史书也是白读。意即:人生经验不足,读历史但不能理解。的确,少年时学历史,多半是看热闹,听故事。  相似文献   

12.
中共早期领导人都相当重视读史,这一重史的思想始终贯彻于他们的一生。读史是他们思维方式保持活跃的精神养料,也是他们感受生命律动的独特方式。很显然,读史构成了他们共同的精神志趣,也成为了他们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智慧。他们重视历史,善于总结历史、借鉴历史的经验智慧,为中共开创了一个优良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今天的中学历史教育还有很多教条和偏见。很多中学历史教师是“以固化变形了的传统史观为指导,用既定的结论去判断是非,在未读史之前先产生了一个自我框定的狭隘视野”。以这样的状态实施价值观教育,成效不彰。我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做了不少努力和探索,于是写成文字发表在《历史教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4.
赵凤荣 《中国德育》2007,2(7):49-50
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强大号召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富强的恩想武器。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又给予中华民族的发展以重大影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不读史无以爱其国”,著名史学家、哲学家任继愈先生说:“历史课应该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与现实     
历史源远流长,经过千百年的风云际会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这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笔无价的财富。读史就犹如品一杯香茗,细细感悟沉淀了千年的芬芳。在本单元中,我们将站在历史的高度,俯视古往今来。有人说:如果想用很小的空间,来最大限度地容纳悠久浩瀚的人类精神历史,那就为这间屋子精心挑选些文史书籍,并阅读它。本单元的选文就旨在提供这一小方空间,让  相似文献   

16.
"史学"是研究历史的学问,以历史为认识对象所形成的一门学科,其本质是把实际发生的事件转换成以意念和文字形式存在的过程和方法。而在对"包罗万象"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转换"时,"作史者"或"读史者"必然会按照自身的需要从历史长河中对"历史"进行个性化和自私化的选择性阅读。  相似文献   

17.
新《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历史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迎接这一挑战,笔认为历史教师应做到以下五点:一、支持课程改革并研究课程改革;二、积极关注和汲取史学研究新成果;三、重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四、加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的唯物主义教育;五、探索发掘课程目标背后隐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风俗史研究的新成果──读《中国古代乞丐风俗》王予今近年来,中国社会风俗史的研究出现了新的局面,一些论著能够从新的视点出发,立足新的角度,运用新的方法,提出新的见解,不仅研究领域得以拓宽,研究质量也得以提高,从而以重笔浓彩为中国社会风俗的历史画...  相似文献   

19.
宋晓念 《师道》2002,(10):28-28
据说,从前茶叶刚传到西方去的时候,那里的人不知道应该怎么吃,后来决定把一整袋茶叶倒进锅里,加满水煮沸,煮“熟”之后,弃去锅中的水,将沥干的茶叶辅以各种佐料拌来吃。没试过的人,纵然是品茶专家,大概也很难想象这样的茶吃起来是什么味道。这种特别的吃茶法总让我想起目前的中学历史教育。若说读史可比品茶,那么中学的历史教材无异于滤过的茶叶渣,可能还真的加进了佐料。西方学者的名言是: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的根本目标之一是培养人对外界事物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而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明显拒绝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如何上好专题教学课,以期巩固强化知识、挖掘隐性知识、训练各种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并最终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长期以来,一直是高三历史教师潜心研究的课题。最近,我从比较法着手,以16~18世纪300年为历史阶段,以中西社会为对比双方,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专题课的探索,在师生中激起较大的反响,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参考。专题:16~18世纪中西社会比较。课时:2节。组织这一课题,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①“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导言)。“十八世纪是人类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