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艺术作品往往都是情感的产物、情感的结晶。不少对散文写作深有体会的作家,都对散文中情的作用,作过生动肯定的描述:文学的特征之一是以情感人,鉴赏者在进行文学鉴赏的过程中,往往  相似文献   

2.
陆红梅 《考试周刊》2013,(29):45-45
<正>散文是一种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阅读散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散文,通过对散文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感受作品的文情并茂,从中得到情感的熏陶与心灵的洗礼。一、指导学生欣赏,体会散文的情感美散文是作者情感的结晶,字里行间无不散发着作者的情  相似文献   

3.
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在高考中,由于议论性散文便于联系话题,形式较灵活、自由,能广泛地选取材料,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体,彰显文学色彩与文化底蕴,因此,往往易获得较高的分数。一般说来,写议论性散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意境是散文美的灵魂,散文作品意境浓郁、思想深邃、情感真挚,是学生审美素质培养最好的文本。  相似文献   

5.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学生在做散文阅读题时,经常找不到感觉.抓不住要领.怎么办?研究散文的阅读规律以后,我认为抓住文中带议论性的句子行之有效。议论在散文中往往有揭示文章的主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现代散文作品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些现代散文具有情意浓郁绵密、文辞优雅华丽、富于情感和哲理的特征,给初中生展现出极其丰富的、多彩纷呈的情感和艺术世界。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丰富优美的散文世界之中,就要分析阅读现代散文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不同的阅读指导策略下,更好地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和有益的人生启示,以提升学生的文学气质和审美涵养。  相似文献   

7.
西汉散文和西汉辞赋是西汉文学的主要标志,在中国文学史上,常常将包括西汉散文和西汉辞赋在内的汉文、汉赋与先秦诗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称。西汉文学的兴盛与贾谊开创性的文学成就息息相关;贾谊及其作品在西汉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学欣赏的过程,就是再创造的过程,不同的文学体裁有着不同的欣赏规律和创造特点。散文欣赏的特点是:散文欣赏自始至终洋溢着想象的情感活动;在散文欣赏中作品的形象与欣赏主体之间的同一性大于差异性,散文欣赏能使欣赏主体潜移默化地受感染,移性情。  相似文献   

9.
黄群英 《考试周刊》2013,(46):26-26
<正>语文课程体系中的"散文"指的是那些具有文学色彩,形象、情感、审美特点比较明显,又非小说、诗歌类的作品。既然属于文学作品,那么散文阅读教学就应该界定为一种审美阅读,而不是着眼于信息筛选和处理的信息式阅读。只有正确认识散文的艺术特征,并把这种认识迁移到教学中,才能提高散文教学的针对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李育善散文集》是商洛作家李育善于2006年4月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记录了作者从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到一个散文作家的成长过程。李育善散文的最大特征是记录日常生活,体悟平常感情;他的散文具有文学精神家常化、文学情感大众化、文学语言日常化等创作特征。在文学大众化倾向已成为消费时代文学主要特征的文化语境下,如何更好地张扬散文的文学精神,建构诗意存在的家园是散文作者以及我们广大读者的共同期待。  相似文献   

11.
文学欣赏的过程 ,就是再创造的过程。不同的文学体裁有着不同的欣赏规律和创造特点。散文欣赏的特点是 :散文欣赏自始至终洋溢着想象的情感活动 ;在散文欣赏中作品的形象与欣赏主体之间的同一性大于差异性 ;散文欣赏能使欣赏主体潜移默化地受感染、移性情  相似文献   

12.
唐代敕书虽然是下行公文,但是很多作品文质相称,带有盛世之风。这些作品在语言技巧的运用及情感的表达上,都具有很强的文学散文特点,在唐代散文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散文是抒发作者对生活独特感悟的文体,情感和感悟的独特性是散文的最大特征,因此,读出散文中的独特情感、感悟是散文阅读的难点和重点。作用通过教授《记承天寺夜游》,感受到抓散文文眼是发掘作品主旨的重要手段,散文教学应紧扣关键词,开掘题旨。  相似文献   

14.
在元代文学研究中,存在着重曲轻文现象。以画名世的朱德润,其散文创作亦未少有提及。文章认为,朱德润是在元朝由盛转衰时期能够自持谨守坚持个人创作且形成独特风格的一位,其作品沿袭了前人崇古、典奥、严谨、规范的特征,且尚理适意,多情志之作,在元代文学中应具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审美情感在散文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为文学反映生活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情感对于散文创作是一种内驱力,是散文家最基本的创作素质,情感是散文创作的突破口和爆发点.  相似文献   

16.
文学应该是审美的。作家的美学追求是其作品生命力之所在。审美功能应该属于文学诸功能中的首位,是文学作品诸功能的核心,是衡量文学作品价值的主要尺度,作为"美文"之称的散文更是如此。贾平凹作为当代中国富有影响的小说家和散文作家,在其丰富的文学创作中,尤其在散文的创作上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他的散文在不同意象之间的组合方式上灵活,视点转换自然舒畅,透视效果极佳。读贾平凹的作品,常常有一种如同观看《清明上河图》,是一个画卷。尤其是他作品中叙述场境意象,更表现出这种特点。他的散文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的审美,形成了具有独特内质的审美风格。本文试图结合贾平凹散文创作的实践,从散文创作的美学特征这一视点出发,对其意象之美表现出的特征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散文的概念在演变中不仅有散文与非散文的区别,也有文学性散文和实用性散文的区别,在文学领域内,后者的区别更为本质,但常为人忽略,虚构作为一种创作技法,在大学性散文中的存在是由文学的形象性要求和话语叙述的特点决定的。虚构与真实并非不相容的概念,合理的虚构以生活真实为基础,使散文走向更深层次的真实。  相似文献   

18.
汶川大地震时期的散文创作,作为汶川地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当代灾难文学史上应有其意义。文章通过作品评析,从情感取向、思想内涵以及表现方式诸方面指出,汶川地震散文创作试图摆脱和超越简单地以表现救灾场面、传达集体情绪为中心的固定且僵化的模式,而在更具普遍意义的层面上探索灾难与人性及生存体验的结合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和深化了中国当代灾难文学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9.
梁实秋散文是文化散文,其思想与艺术审美价值在于其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识———对传统中国文化的推崇。具体表现为,在内容上,在其散文中有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的铺陈,并洋溢出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情感;在艺术上,反对功利文学,其散文具有隐藏性,有很强的鉴赏意义与消遣价值。此二者奠定了其为中国现代散文大师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散文选材广泛,常见的有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咏物散文、记游散文,还有意蕴深刻的哲理散文等。散文阅读的考查,往往有文章思路的把握,作品情感的领会,优美意境的领略,精彩词句的品味,哲理性语句的含义理解。此外,句式的仿写、表现手法的赏析以及拓展综合运用也是散文阅读的重要考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