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刚刚送走了学习结业的六届函授学员,现在又来迎接参加七届函授的学员。暑去寒来,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们的函授已经越过了七个年头了。累计起来,参加函授的学员已经有三万四五千人了。我们不能把每个参加学习的同志在新闻工作上所作出的贡献,都归之于函授学习,但是,正如许多学员发自肺腑的来信中所说的,函授学习的的确确给他们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前进条件。因此,我们可以负责地对你说,亲爱的学员同志,只要你踏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学习,你总是会有收获的。按照惯例,每期学员开始学习之前,我们总是要把…  相似文献   

2.
第十届新闻函授教学之初,我们就新闻写作学习,向广大学友提出了一个共同“攻坚”的课题,即向新闻的“新”字挑战。那么,一年来在函授中心老师与学友共同努力下进行情况怎样呢?这里,作一些必要的回顾。挑战“新”字缘由第十届学员与历届学员一样,往往带着一种困惑和希望参加新闻函授的。在以往的岁月里,他们中间不少人写过不少稿件,十篇,二十篇,乃至上百篇,然而,都与报刊无缘,屡投不中。正如学友范从林说的那样,虽然“春花无数”,到头来“秋实无多”。为此,许多人陷入茫然、仿惶、失落状态。第十届新闻函授招生,在他们心目…  相似文献   

3.
去年12月,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向报社党委报告了第九届新闻函授工作情况,现介绍如下:第九届新闻函授,在社党委领导及报社各部门支持下,1997年顺利完成了全部教学工作。从新闻函授教学实际成效出发,着重汇报以下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推动和加强了军队报纸通讯报道工作,二是培养和充实了基层新闻报道骨干力量。九届学员共3150人,包括新老战士、基层干部。院校学员以及一些地方学员。他们带着对新闻写作的爱好,带着对军报函授的信任,经过一年学习,许多人由“门外汉”变成“槛内人”,他们从不同岗位为报纸提供了大量稿件。海军某部…  相似文献   

4.
在第八届函授学员开学之际,我愿同新学员谈谈心。谈什么呢?谈个老题目:实践出真知。我之所以要谈这个题目,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新闻函授中心已举办七届了,已有35000多位学员领取了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的结业证书。这个结业证虽不是通讯员的合格证,但起码说明学员们通过一年的函授学习,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了新闻写作知识。可为什么有些学习成绩不错的同志仍然不能胜任通讯员工作,在写作上进步不大呢?我看不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个重要因素。新闻写作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无论你的理论知识掌握得多么深多么广,它最终要落实…  相似文献   

5.
每届函授到了年底,我们与学员互道一声“再见”之后,彼此便中断了教学联系。学员们辛辛苦苦“修行”了一年,究竟学到了一点对工作和生活有用的东西没有;如果是搞新闻工作,经过一年函授基础教学,是否有助于尽快上路?这些情况我们不得而知。纵然我们很想了解函授教学以后的效果,也苦于无门。凑巧,夏华民为我们提供了~次互相沟通的机会。夏华民是第9届函授的优秀学员。因为他是1997年4月报名的,到年底还不够门个月,所以按照规定,1998年4月以前,他写的新闻习作,教务处仍然要负责处理。在元旦期间,地捕捉到一个线索,于是立即进…  相似文献   

6.
送别了第九届学员,迎来了第十届学员,于是一个鲜明的数字又在我们脑海里震荡起来:十年,我们办函授已经十年了!时光是无情的情人,不管你怎样留恋它,它总是不管不顾地严格地按照自己的规律,从你身边溜走了。十年,说起来似乎并不算短,回顾起来,却又觉得只是那么一瞬间。1989年,经总政审批同意,在军报党委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已经从工作岗位上走下来的一批老编辑老记者和在职的编辑、记者一起,着手筹办新闻函授中心。那时候,我们有句口头禅,说是年近(或者是年逾)花甲,开始再当小学生,同学员们一起,重新从新闻的ABC学起。…  相似文献   

7.
函授中心按:六届学员发来不少新闻摄影作品,虽然我们没有设置这方面课程,但考虑能给学员一些帮助的事就尽力去做。这里,特请摄影艺术家郝建国同志对摄影作品作了讲评,希望摄影爱好者从中获得教益。最近看了一部分六届函授学员新闻照片来稿,总的来讲作者基本上掌握了报道的主题思想和摄影的基本技术。但是有一些照片抓拍的时机没有掌握好,因而就显得照片老一套、一般化。当然,老一套,一般化,不是个新问题,它是伴随着新闻摄影发展而存在的。不仅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因为克服了旧的老一套,新的老一套又会出现。所以说,克…  相似文献   

8.
1997年第9届新闻函授学员登记卡:董少伟、男、22岁、战士、学号:06084通讯处:海城市81187部队政治处、邮编114200每一位函授学员都有这样一张登记卡。每一届函授都有几千份这样的登记卡。我们教务处正是从这些极其简单的卡片上开始认识学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大量习作源源而来,我们对学员的认识由生到熟逐日加深。这情形有如新栽下一棵小树,春天才破土抽芽,秋天已开花结果了。每一届函授都涌现一些春华秋实学业有成的学员。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登记卡上的那位学员。董少伟是81187部队战士放映员。他是“孔夫子”的同乡,1995年…  相似文献   

9.
当1997年掀开第一页的时候,我们又迎来了新闻函授中心第九届学员。这里,我谨代表解放军报社和新闻函授中心的全体工作人员,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军内外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你们致以新年的问候!大家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这个目标就是:做一个合格的党报通讯员,为党的新闻事业尽心尽力。从现在起,我们就是新闻战线这个战壕里的战友了,能不能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就看我们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努力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当学员们满怀信心地迈出第一步的时候,你们可曾意识到,这一步是至关紧要的一步,这一步走得实,…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记者艾丰同志,最近到南通市为新闻函授学员讲课,我抓住空隙在南公园饭店访问了他。“艾老师,在您给函授学员讲课之前先给我们上一课吧。”  相似文献   

11.
第九届函授学员在收到结业证前后,纷纷给我们寄来了丰厚的“回执”:有的满怀激情地向我们报喜,函授学习圆了自己的新闻梦,实现了见报“零”的突破;有的无比兴奋地说,我从一个不懂五个“矿’为何物的门外汉,跨进了新闻的大门槛,初步掌握了几种新闻体裁的写作方法,我要由衷地感谢那些没有见过面的函授老师。学员周根山的来信有一定的代表性。他写道:在军报函授中心的教育、指点和熏陶下,我现在感到“眼”在云端,“脚”在实地,也就是说有了一点新闻的感觉。这才是最宝贵的,比发表作品更让我高兴。路还很长。通过学习,我更加感到…  相似文献   

12.
石翼 《军事记者》2004,(11):70-70
一个月中,收到你3封来信4篇来稿。从这些信和稿件看。你对新闻报道是十分热爱的,对新闻函授学习是积极认真的,也确实有了一定的收获。特剐是你对学好新闻和做好新闻报道工作的执追求。是难能可贵的。但你的来信中也流露出一些急躁情绪和模糊认识,因为这种急躁情绪和模糊认识在函授学员中甚有普遍性,我想借“函授之页”,同你公开谈谈心吧.  相似文献   

13.
开篇的话     
石一 《军事记者》2001,(3):28-28
“函授学员之页”随着函授中心的开学,与第十一届函授学员见面了。这里,我们教务处代表新闻函授中心向学员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先跟学员们说一说,我们这个“函授学员之页”是干什么用的。简而言之,这个专栏的作用有3个。  相似文献   

14.
只能称为印象。一年函授期间,教务处的教师与学员虽有书信往来,但不曾谋面畅谈,所以只能说印象。就是这些印象,也是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对学员谭长俊的印象也是如此。国庆节,他随信寄来一张为结业证用的一寸免冠彩照:粗眉细眼,喉结突出,肩佩少尉军衔,小伙儿挺帅。小小照片使“印象”又揉进了一点“形象”。其实,谭长俊不能说是新学员。他参加过第5届新闻函授。那一年,他正在炮兵指挥学院学习,他们队又担负广北京理工大学学生的军训任务。学习与培训双重任务,时间紧担子重,难免有些顾此失彼,按照他的说法,“新闻函授只算学…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函授学员高强报道:12月中旬,济南军区某团在“新闻报道总结大会”上,给7名战士报道员颁发了“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荣誉证书。这7名报道员都是解放军报社新闻函授中心的第十二届学员。一年来,该团为提高报道员的新闻采写能力,积极鼓励报道员参加解放军报的新闻函授学习,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机制。团里先后有12名报道员参加了函授学习,并且实现了人人见稿的目标。一年来,该团先后有180多篇稿子见报。参加新闻函授,成效显著,团领导要求报道员再接再厉,政治处又做出决定:凡参加2003年第十三届军报函授的报道员,团里为其报销一…  相似文献   

16.
当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又一期新学员加入到我们新闻函授学习的行列中。这里,我们谨代表解放军报的全体工作人员和新闻函授中心的同志,向第12期新学员致以新年的问候。在学员们迈出新闻函授第一步的时候,我们谨向学员们提出四点希望:第一,明确方向干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新闻工作是个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毛主席早就提出“政治家办报”的思想,就是要我们的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在政治上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敏锐的政治嗅觉。江泽民主席反复强调要讲政治导向,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  相似文献   

17.
第九届函授教学即将结束。一位学员饱蘸激情地给函授中心的老师们写来一封信,那信里首先引用了他最近从一本书里读到的一则故事。故事说的是有一位樵夫因为救助了上帝的信使莫克瑞,莫克瑞便回报樵夫一柄金斧。樵夫有了这柄金斧,自然是披荆斩棘,得心应手,收获越来越丰。学员的信中说,函授中心的老师也像莫克瑞一样,给了他一柄金斧,使他能够在从事新闻工作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并且也的确开始有了收获,若干稿件已经见诸报端。他还说,虽然我们仅仅交了有限的一点学费,谈不上对老师们有什么帮助,老师们却都像莫克瑞那样,…  相似文献   

18.
当1998年的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新闻函授中心也跨入第10个年头。在第十届学员开学之际,我谨代表解放军报社和新闻函授中心的工作人员,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军内外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你们致以新年的问候!我们的新闻函授中心,以帮助军内外基层单位培养新闻报道骨干,为新闻写作爱好者成才铺路架桥为办学宗旨。举办九届以来,先后有42000多名学员参加了函授学习,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今年是函授中心创办10周年,函授中心教务处的同志根据近明年的教学经验,组织一些教学人员和老新闻工作者编写了一套(新闻写作自学丛书》,共7册,…  相似文献   

19.
在与八届学员话别的时候,我曾赠送给他们一句话,那就是:“不要祈求‘轻松”’。既然你选择了新闻这个职业(不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从事新闻报道这项工作,那么,就必须做好迎接艰难困苦的思想准备。从采访到写作,认准备资料,到写出稿子见诸报端,可以说,每一个环节,都不是轻松的,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这里说的艰辛,其实还另是一般意义上的脑力和体力劳动的苦累;如果从社会责任这一重担的意义上来讲,那恐怕就不仅仅是个辛苦的问题了。现在,我们又在迎接九届函授学员,欢迎他们来到我们这个学习的行列里。我忽然觉得,这些话…  相似文献   

20.
济南军区某炮团今年以来采取措施,狠抓官兵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后的跟踪指导,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今年前五个月该团在报刊、电台用稿125篇,其中53篇是由今年刚刚参加军报新闻函授的学员采写。今年年初,该团34名报名参加军报第十届新闻函授的官兵,刚开始学习热情非常高昂,可一段时间以后,一些学员因连队的工作、学习紧张,文化底子薄等原因跟不上函授学习的进度,学习热情一落千丈。对此,在团政委丰新华的直接关心下,各营成立了函授学习小组,制定了学习计划,指定一名连队干部负责。同时定期召集全体学员,组织新闻干事和精通新闻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