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儒学两面相:信仰儒学与知识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之成为国学,并不是简单因为中华文化的强大传统,而是因为这个传统的突然被打断。这个打断,无形中在打造着一种所谓后传统的文化。也就是说,在现代境遇中重新叙述、想象和建造传统中国的文化,这是包括新儒学在内的各种国学运动共同具有的使命。对于传统的恢复,也就变成了对于现代中国的建设的一部分。在这里,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与主体意哀发生了重大变化;而重新建构一种知识分子言说的意义,也是新儒学的潜在冲动。  相似文献   

2.
黄玉顺先生于2004年正式提出“生活儒学”。所谓“生活儒学”,是作者创构的一种儒学理论,倡导儒学“面向生活”。“生活儒学”作为一种当代儒学形态,意在发掘儒学蕴含的某些能够穿越时空、超越历史与地域的观念,使儒学能够真正有效地切入当今世界的社会生活。而于2017年12月出版的《走向生活儒学》一书是黄玉顺先生1998年至2004年间的学术论文的结集。之所以命名为“走向生活儒学”,是因为这段时间正是作者酝酿“生活儒学”理论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李晓东 《大观周刊》2011,(13):119-119,117
对于“儒学是不是宗教”的问题,从80年代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可以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儒教是教”说,另一种是儒学“隐宗教或泛宗教”说。本文试从两种观点反映的问题入手,分析儒学的宗教性特质。并以此特点出发,结合社会现实,探索了几条儒家复兴的途径。一是,儒学宗教化道路;二是,作为文化,为现代人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4.
随着思想文化领域研究和海内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一个被尘封多年的名字,又回到人们的视野,熊十力--这位中国哲学、思想、文化史上的奇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大师"(<中国儒学>),这些年又成为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话题.2001年9月,"熊十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与台港澳地区及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著名学者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农村社会的衰变始于清末,百余年过去了,这一趋势并未得到遏止。那么,今日的衰败是否出现了新的特征呢?20世纪30年代,在乡土中国日益分崩之际,"最后的儒家"梁漱溟先生曾试图运用儒家文化拯救中国农村。那么,今天是否还存在儒学"下乡"的可能?儒学既是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知识系统。作为生活方式的儒学本来就孕育于农业文明,那么,何来"下乡"之说?应该说,儒学本来是"在乡"的,只是近代以来,诸多外部力量对中国农村不断介入与冲击,先是"革命下乡",接着又是"法律下乡"  相似文献   

6.
儒学是一个外延极广而内涵较为明确的概念。它是以“仁”和“礼”为内在核心的儒家思想[1];宽泛而言,与儒家思想相关的学问和研究都可以称为儒学。儒学从其当前的存在形态来说,主要包括学术儒学、文化儒学以及民间儒学。所谓学术儒学是指“对传统儒学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儒学历史发展、演化的脉络,来梳理儒学理论体系的内部结构,阐发儒家的各种思想”[2];文化儒学探讨的是儒学对现代社会的作用;民间儒学则是儒学在民间的文化表现,如各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班、书院、学堂以及各种儒家启蒙读物等。本文侧重于对2020年学者关于儒学的前两种形态(学术儒学和文化儒学)研究的最新发展做一梳理。  相似文献   

7.
李巧敏 《大观周刊》2011,(22):177-178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康有为致力于将传统的儒学向宗教转化,并在转化过程中加入了许多现代化的西方元素,希翼以此使传统的中国文化向现代转型,努力使之适应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新形势。本人试图对康有为的儒学宗教观进行考察,并以此为切入点,对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的尝试进行论述,并希望对当今兴起的儒学宗教热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8.
路则权 《兰台世界》2013,(19):110-111
<正>余英时是海外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名家。他治学自史学起,后达至中西、古今贯通,著述等身,其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为中外史学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参照。对于余英时是不是现代新儒家,尽管说法各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他具有浓厚的"儒学情结"。是什么因素促使他具有如此情怀?我们认为导致这一思想趋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充分认识余英时"儒学情结"的形成对于我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存第一部综合性丛书《儒学警悟》,为南宋俞鼎孙、俞经兄弟所辑,是书为七集四十卷,所收书为宋人著述六种四十一卷,内容多为记载宋代制度掌故、人物琐事。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中的《前言》(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及1981年该书《重印前言》(载上海《图书馆杂志》1982年第1期),均称:《儒学警悟》一书“辑成于南宋嘉泰二年(1202)”。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档案界一直在探讨现代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应是合理的选择。所谓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多元、高效、灵活的档案管理方式,是企业档案工作为适应企业制度变革的需要在管哩制度上的一种变革。这一制度目前虽尚未完全成形,但通过广大档案工作者多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已初见端倪,本文试就其产生背景、基本特征与机制构筑谈谈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发端于中国的儒学思想,产生后很快传播到东亚的韩国。由于儒学观点符合韩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治国需求,因而得以迅速推广与发展;时至今日,儒学思想在韩国的社会生活方面仍有所体现,由此说明了儒学思想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儒学的研究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儒学热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在当前引起人们对儒学的强烈兴趣?儒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儒学于当前有何现实意义和价值?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制度”是一个比较严肃、正式的名词,与其联系在一 起的政治、经济、社会也大抵一致。如果有人将严肃的“制 度”与极具自由、独立特性的文学联系在一起,人们的第一书评反应又会如何呢?惊奇,还是不可思议?西南师范大学中文 系教授王本朝先生就大胆地进行了尝试,撰写了《中国现代 文学制度研究》一书。在近年的学术研究中,研究中国现代 文学的学者们如钱理群、王晓明、旷新年、罗岗等人都对类 似于文学制度的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研究,但他们并不称其为 “文学制度”,而采用了其它各种更为具体的说法。王本朝教 授则试图在这个层面上对…  相似文献   

14.
我对足球已丧失了最初的热情,倒不是不再热爱足球了,而是对中国足球彻底丧失了信心,接受了一种观念:“中国人因为先天体格不强,注定胜不了足球。”然而,当我最近几日翻读一本关于足球文化的书——《享受悲怆——中国足球的文化解读》(杨云峰、伏瑛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1月版),我的观念倏然一百八十度拐弯。中国足球为何始终不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替国人争光?透视中国足球的文化底蕴,从中国古代足球到现代足球的演变过程可以探究中国足球的败因所在。纵观中国足球的发展史,是一部在儒学的影响下不断由强烈的对抗性运动逐步向温良恭谦让转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杨屹东 《图书馆学研究》2006,(1):100-100,F0003,99
本文针对中国版权制度起源的问题进行讨论,比较中国古代版权意识与现代版权保护制度的差别,认为中国古代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版权保护制度,并从传统思想、出版技术、东西文化差异、古代作者地位等方面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儒学文化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着重从儒学与公共关系的同一性入手,阐释了儒学文化对和谐社会的终极追求,为中国公共关系理论的终极关怀提供了本土文化的依据;儒学文化对"和"的谨而慎行,为中国公共关系提供了本土文化的践行原则;儒学文化对仁、义、礼、智、信等道德的实践,为中国公共关系实践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本土营养。笔者希望可以借儒学文化来进一步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体系。  相似文献   

17.
李志峰 《兰台世界》2015,(6):123-124
朱陆之辩是儒学史上著名的公案。朱陆之争的问题意识,可以《中庸》中"尊德性"与"道问学"何者优先来概括,其哲学的分歧集中在"性即理"还是"心即理"上。抓住朱陆之争的主线,是我们理解儒学、中国哲学发展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8.
儒学与宗教性问题──成中英教授与中国社科院专家对谈纪要编者按:1996年6月24日,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宗教研究所部分专家对谈。对谈的题目是:“儒学与宗教性问题”。对谈由历史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主任姜广辉主持。姜广辉:关...  相似文献   

19.
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辉在《中国新闻出版报》撰文说:转企难在观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难在观念与管理的双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新型企业制度,它适合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以完善企业法人制度  相似文献   

20.
汉初,儒术不仅在"学"的层面被尊为正统,而且,还更为深刻地影响到政治生活层面。作为一个庞大而活跃的官吏群体的文档官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不可避免地受到儒学兴起的影响。1官吏危机——儒学兴起的导因官吏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有不断循环更迭、更新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