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民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创新者,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新时代,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民对产业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需进一步提升。为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需要尊重农民,提升农民的主体意识;通过政策引导,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促进农民增收,激发农民的生产主动性;通过引领农民创新,增强农民的创新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农民职业化培育的变迁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梦瑶  张亮 《成人教育》2019,39(10):43-4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而解决好农民问题始终是改革工作的核心。回顾四十年农民职业化培育的发展与演变历程,大体分为新时期、新世纪、新阶段。农民概念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农民职业化培育由农民素质教育向新型农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我国已进入新时代,要全面促使农民回归到职业属性,未来的职业农民培育将向着制度化、组织化与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双向耦合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尊重和保护农民人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法治是农民人权的根本保障。加强农民人权保障,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法治的推动。应当通过完善农民人权代表和表达机制、农民人权立法保障机制、农民人权司法保障机制、农民人权行政保障机制来强化农民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农民教育培训的对象应该覆盖所有有劳动力的农民,不同的培训对象适合不同的培训模式。当前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较为高涨。培训师资的水平是决定农民培训效果的最关键因素。农民文化知识培训、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农民技能技术培训、农民生产经营管理培训和农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是当前农民培训的主要内容。农民培训在农民素质提升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民是能够熟练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主体,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基础和前提,是城镇化的客观要求。当前,新型农民在培育的过程中存在新型农民来源逐年减少、农业产业吸引力弱、培养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应该通过完善新型农民的培训体系、加强农民培训资金的筹措和投入机制建设、建立新型农民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营造新型农民产生的有利环境等措施来实现新型农民的有效培育。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三农"问题不仅成为农村发展的经济问题,也是维护农村地区稳定、保障农民利益的政治问题。目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由于农民自身的局限性、制度性表达渠道不通畅、农民组织的体制性缺失、农民政治冷漠等原因,使得农民利益长期得不到较好地表达,农民利益流失,可以从提高农民利益表达意识、转变政府人员角色,建立新的绩效评估机制、疏通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加强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大大众传媒的作用等方面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是一个组织化的社会,农民权益的维护离不开农民自身的努力,即通过组织起来,有效应对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风险。一方面,农民组织化有助于农民权益的维护;另一方面,农民组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约农民权益的实现。因此,必须通过坚持政府的适度引导、强化农民组织的自身建设、整合民间自组织资源、提升农民政治参与与自组织化意识等途径,实现农民组织化的健康发展,以有效维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毛泽东由发动农民、关注农民的阶级性教育逐步发展到遵循教规律的要求办系统的农民教育,标志着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的形成。重视农民教育、突出政治思想教育、国家抓农民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办教育等是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发挥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在当前农民教育中的作用,服务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夯实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是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我国现行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着农民利益表达机会不平等、农民利益表达缺乏组织化、农民制度内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农民非制度化利益表达上升等问题。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要从建立农民利益表达组织、完善农民利益表达的制度与法律保障和保障农民利益表达机会平等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民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为此应进一步研究农民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从理论、实践两个雏度出发,以农民职业技能训练为起点,以新型农民为目标的系列概念范畴,如农民、农民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及其目标、定位等,厘清其基本理论问题,在更深层次上推进农民职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甘肃农民在经济、文化、权利等三个维度上长期遭受着社会排斥,是制约新型农民培育的深层次原因。培育新型农民的关键在于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民职业技能素质;引导农民合理流转,借助城镇资源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培养的视角,文章指出目前我国农民教育存在传统农村教育观念陈旧、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缓慢等核心问题;分析了我国农民教育具有农民群体素质的快速提升亟待加强农民教育、农业现代化的实施迫切需要加强农民教育、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建立急需加强农民教育、和谐农村的构建呼唤加强农民教育、新农村建设迫切要求加强农民教育等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一、“现代农民教育工程”的基本理论渐趋明晰“现代农民教育工程”有别于传统的农民教育。传统的农民教育是要教育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将农民从愚昧、贫穷、落后的困境中解救出来,而现代农民教育是要引导农民成为农村经济产业化的主体,成为勇立市场经济潮头的弄潮儿,是要引导农民投入国际市场的大竞争。现代农民教育工程从教育内容来说,突破了思想教育的旧框架,将教育内容拓展为以市场经济、现代农业科技、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涉及到与农民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知识的教育,提高了农民参与教育的热情。从施教的时限来说,以往的农民教育表现为零散性、变动性、应急性,仅仅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培养新型农民的关键在于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即依靠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农民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可以通过政府、社会各界力量以及农民的主动参与等各种方式。重庆市作为全国城乡统筹试点省市,应当以现有的农民职业教育发展途径为基础,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各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农民权益保障与增进法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权益立法基本定位在一个基本的、综合的法律层面。根据我国农民权益保障和变革的实际情况,在农民权益综合性、基本性立法中,宜采用《农民权益保障与增进法》的法律名称。《农民权益保障与增进法》的制定既要注意对已有规定成果的继承,又要有所拓展,具有前瞻性。《农民权益保障与增进法》大致可以分为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农民权益保障、第三章农民权益增进、第四章农民组织、第五章农民权益的救济、第六章法律责任和附则。  相似文献   

16.
促进农村发展,改善农村民生,必须尊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当前制约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因素主要有认识的不足、制度的制约、组织化程度不高和农民素质较低等。发挥农民在改善农村民生中的主体作用,需要提高农民的认识,激发农民热情,增强农民信心,提高农民实力。  相似文献   

17.
农民教育政策对农民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规范农民教育实践的基本规则。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在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政策研究及其实践滞后、政策决策过程专断、政策解释及宣传不到位、政策执行的偏离和随意。因此,农民教育政策发展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必须坚持政策的多元价值观共存、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及坚持终身教育理念。在坚持正确价值取向的情况下,我国未来农民教育政策的发展需要明确农民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定位,需要明确农民教育政策的载体作用以及注重农民教育政策执行灵活性和规范性的统一。唯其如此,才能最终保证农民教育政策对农民教育实践的规范、指引、导向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实地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对农民创业成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农民的年龄、农民的创业目的、政府的支持力度三个因素对东部地区农民创业成功具有显著的影响;农民的文化水平、农民的创业行业、农民的创业形式三个因素对中部地区农民创业成功具有显著的影响;创业培训对西部地区农民创业成功具有显著的影响。第二,农民的户主特征因素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创业成功均存在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别;农民的创业特征因素对中部地区农民创业成功的影响程度要强于东部地区;性别和创业氛围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创业成功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时期农民信仰状况调查及其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把握农民信仰的现状,分析农民信仰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做好农民的信仰教育是我国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通过提高农民的政治信仰、加强农民的法律信仰、增强农民的道德信仰、坚定农民科学的宗教信仰、夯实农民正确的人生信仰,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20.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传统农民与新农村要求有角色距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才能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因此,解读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正确认识农民扮演新型农民角色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