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棋迷失《兰亭》东晋王羲之的书法,“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他被称为书圣。王羲之杰出的代表作是《兰亭序》。《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书法家王羲之与围棋名手谢安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修禊”时所作的诗序,共有三百二十四字。王  相似文献   

2.
陈根远 《收藏》2007,(4):111-111
《千字文》是中国旧时极为流行的一种蒙学课本。其由来缘于南朝梁武帝对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的推崇。当时他命人撷取王羲之遗世法书中不同的1000个字,供臣下学习。因1000个字杂乱无序,不便记忆,乃命侍郎周兴嗣将此编成四言韵语,叙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常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王永贵 《收藏界》2012,(8):90-94
这篇文章带有点"书法绝学"揭秘的味道,透过王献之《洛神赋》"玉版十三行",揭示一下魏晋书法奥秘,顺便领大家看一看王献之"徒子徒孙"们的伟大"业绩"。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区别在于:王羲之笔法"内",王献之笔法"外拓"。这是破解王羲之和王献之笔法基因的关键,也是管窥王羲之家族的"独门秘笈"的唯一通道。在了解王献之小楷的特征之前,我们先厘定这两个书法术语。在古代书论中,在谈到二圣之间的区别时,总说王  相似文献   

4.
王永贵 《收藏界》2012,(9):75-79
在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有两幅作品倍受世人争议:一幅是被视为中国书法史轴心和圭臬的《兰亭序》,另一幅是王羲之行书《洛神赋》。《兰亭序》曾引起过全国性的论战,而《洛神赋》却倍受冷落。王羲之《洛神赋》屡屡被斥责为"伪书",也有人把《洛神赋》认定为"集字本"。在当今鉴赏家的眼中,《洛神赋》由于在流转过程中,不仅缺少古代鉴赏家的题跋,还缺少鉴赏印签  相似文献   

5.
路远 《收藏》2010,(3):78-80
古代中国皇权至上,帝王个人的好恶对某一时期的艺术潮流和风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最典型的例子是,唐太宗李世民喜爱王羲之书法,亲自为《晋书》的《王羲之传》撰写赞语,对其书法推崇备至,以为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6.
李挺 《收藏》2011,(10):110-111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最珍爱的艺术品为3件稀世珍宝,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三希堂也由此得名。其中《快雪时晴帖》、《伯远帖》都是书札。《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写给友人张侯的一封信,《伯远帖》是王珣写给堂弟伯远的一通书函,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2,(6):136-137
古人学书法,讲究笔法,讲究师承。东晋王日广,与卫氏世为中表(跟祖父、父亲的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或跟祖母、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故得蔡邕笔法传于卫夫人,亦教授儿子王羲之学书法。王羲之早年曾从卫夫人学书法,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又博采众长,遂成“龙跳天门,虎卧凤阁”的大家。王羲之有7个儿子,其中...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7,(10)
正赖少其(1915~2000)是20世纪卓有建树的书画家。他为广东普宁人,但长期活动于安徽、上海,晚年寓居广东,故在华东地区和广东均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赖少其在版画、山水画之外,书法亦可圈可点。其书从王羲之、欧阳询处得径,于金农的隶书及漆书浸淫尤深,并参以邓石如、伊秉绶诸家,形成独具  相似文献   

9.
王铎,字觉斯,号嵩樵、石樵、十樵、凝樵、雪山、痴仙道人等。河南孟津人。他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死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享年只有61岁,对于一个书画家来说,可说是英年早逝。王铎是明末遗民,居清初书坛代表人物之首。他在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时期把中国的行草书法推向了高潮。后人评其书法曾有"后王(王铎)胜前王(王羲之)"、"神笔王铎"等赞语,认为他的书法艺术耸立起"明以后书法的一座山峰"。今人又把他列于中国十大书法家之列。  相似文献   

10.
周姝 《收藏》2007,(9):26-26
针对书画名作进行复制的行为由来已久。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他广收天下所流传的王氏书作,许多人踊跃进献,一时鱼目混珠,真伪难辨,于是让褚遂良进行鉴定。可见早在唐代,作伪的现象已可常见,作伪的手段已很高明,非专门家已莫能辨。唐太宗还让当时的一些著名书家临摹他最喜爱的《兰亭序》,作为礼品赏赐众臣。  相似文献   

11.
王永贵 《收藏界》2013,(6):22-25
2009年4月28日,是一场盛大的狂欢。一场"豪赌"正在进行,买家们正在追逐着一张"千年"残破的纸片。《广州日报》一篇文章,十分吸引人们的眼球儿——《王羲之<洛神赋>山寨版也值6800万?》。这是一个非常时尚的标题。时下,在"山寨文化"非常流行的年代里,艺术品拍卖市场也不甘落后,正在努力追赶着潮流,王羲之书法也出了"山寨版"。作为藏品的买家,  相似文献   

12.
一俊 《收藏界》2011,(5):98-100
中国草书自汉代萌始,至魏晋时期逐渐成熟,乃至成为艺术性最强、变化最多、难度最大的一种书体,同时亦是最有利于书法家抒发性灵、神采、风韵的书体。有人说,自汉至今,概而论之,草书发展史上堪称里程碑式的大书家当推东汉张芝,东晋王羲之,唐代怀素,明末王铎,当代于右任、林散之。林散之(1898-1989年)是当代诗人、书法大师,曾被评为20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安徽和县人。他自号"三痴生",乡人唤他"林三痴"。早年从南京张立甫学画,苏  相似文献   

13.
陈根远 《收藏》2001,(8):63-63
东晋永和九年(353),岁在癸丑暮春之初,王羲之和江左名士谢安等41人,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禊礼”。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名士们畅叙幽怀,饮酒赋诗,好不惬意。王羲之乘酒兴,欣然为大家所写的诗写了一篇序,这就是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又称《兰亭叙》、《禊帖》。  相似文献   

14.
万新华 《收藏》2017,(1):18-23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上巳,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2位文士贤达集聚兰亭,作修禊之会,分坐曲水之旁,以觞盛酒,置于水上,一边喝酒,一边吟诗,发表时评,即兴写下诗篇37首,后编辑《兰亭集》,推举王羲之写序。  相似文献   

15.
李烈初 《收藏》2012,(11):136-137
古人学书法,讲究笔法,讲究师承。东晋王旷,与卫氏世为中表(跟祖父、父亲的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或跟祖母、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故得蔡邕笔法传于卫夫人,亦教授儿子王羲之学书法。王羲之早年曾从卫夫人学书法,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又博采众长,遂  相似文献   

16.
刘超 《收藏》2006,(5):118-118
由上海博物馆和东京国立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书法至宝一日本与中国”大展3月13日在沪举行,其中,堪称“中国书法中的瑰宝”的王羲之《丧乱帖》在海外漂泊了1300多年后,首度回国“省亲”,一同展出的还有王羲之的《孔伺中帖》和《妹至帖》。  相似文献   

17.
藏品三件     
藏者持一刻铜墨盒求鉴。此物四方形,边长9.6厘米,高3.2厘米,白铜质地,上刻“王羲之爱鹅图”。王羲之(321-379年),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定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历来有“书圣”之称,为历代  相似文献   

18.
王永贵 《收藏界》2012,(7):24-29
2010年11月20日,是一个诡异的日子。 在某知名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一幅品质不高的王羲之书法古代摹本,竟然破天荒地拍出了3.08亿的市场天价。  相似文献   

19.
陈振漉 《收藏》2006,(9):126-129
书画的真伪之争自古就有,唐代张彦远的《法书要录》《历代名画记》等文献中部有关于书画鉴定的记载,可见作假历来就有。鉴定史上见诸文献记载的,例如唐太宗时内官收藏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民问所藏二王作品都被地方官员搜刮来献到皇宫内府去,但十有八九是假的,所以唐太宗才要虞世南、褚遂良去作鉴定。民国时甚至还有专业作伪的,如20世纪30年代旧上海有一个叫谭敬的人,居然有一条龙的专业配套作伪,他专门找人模仿印章、题款等等,这些仿手都是他养的,他做张大千的画就是地道的张大干画,做齐白石的画就是地道的齐白石画。  相似文献   

20.
李烈初 《收藏》2012,(4):148-149
绘画也好,书法也好,都有它的发展轨迹,后人很难剪割。1964年,南京先后出土东晋谢鲲(谢灵运的伯父)墓志、王兴之(王羲之的堂弟)夫妇墓志(图1),字体都属隶书。1965年,《文物》杂志、《光明日报》分别发表了郭沫若的文章《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郭文认为东晋的书法还是隶书,传世王羲之用行书写的《兰亭序》"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