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包拯的法律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拯的"以法律提衡天下"的法治主张以及执法如山的实践,特别是他身上体现出的清官的特质,都说明他是中国清官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包拯的法律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其实际上是儒家、法家、道家等综合影响作用的产物.审视包拯的法律思想与实践,对于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清官闻名于世的包拯其法律思想也是极其丰富的,他认为,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为了使法律对国家的长治久安起到保障作用,包拯认为必须注意法令的统一和稳定;法律的统一和稳定是法律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而要使法律发挥作用,最重要的还是法律的贯彻执行。在法律的具体贯彻上,包拯提出了任用良吏、止绝内降、务得慎刑以及明正赏罚的主张。包拯一生久任察官,经验丰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而具有一定特色的法律思想,显示了他的卓越见解。  相似文献   

3.
在戏剧舞台上,包拯是以脸黑出名的。为了表明他为官清正,铁面无私,戏剧家们给了他一副黑脸。所以他亦被称为“包黑子”、“黑老包”。这当然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无可厚非,但也确实造成了一些对包拯其人的错觉。本文在这里不是辨误,而是欲澄清事实,使人们更准确地了解包拯的法制思想,并从而更全面地认识戏剧舞台上的包公。  相似文献   

4.
宋痒执政8上,政绩平平,但是没有触犯法律。包拯下决心弹劾这位宰相,不让他“胶固其位”。实际上是为“庆历新政”鸣不平。动摇执政大臣,包拯要担当很大风险,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这场弹劾,再一次震动了朝野。  相似文献   

5.
在北宋繁荣的商品经济基础上,包拯深受重商思潮和民本思想的影响,他坚决反对禁榷、回易等官营商业、主张实行自由贸易。在对榷盐、榷茶、榷铁和回易等官营商业的论述中,包拯指出了官营商业的危害性,说明了只有实行自由贸易才能发展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包拯商业思想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有着积极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6.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宋仁宗天呈五年(1027年)进土,曾任知州、转运使、监察御史、知谏院、三司产部副使,权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有《包孝肃奏议》十卷传世。从其一生任职看,是一位屡司监察之责,又屡充财政之职的大臣。就他的财政思想来说是极其丰富的,而其中的“宽民利国”思想则是他财政思想的出发点与核心。一、宽民他物,养民固本。宏仁宗时期社会危机和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面对这种局面,包拯及时向仁宗提出了不少“宽民利国”的建议。他说:“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o…  相似文献   

7.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继儒家创始人孔子、孟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懦。他和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的两个最主要的代表,对孔子的思想都作了重大的发展。孟子基本沿袭了孔子的思想体系,被视为孔子的继承者,因而中国古代素有“孔孟之道”的称谓。苟子的学说则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兼取先秦诸子尤其是道家、法家之精华,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和充实,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论体系。因此他虽属儒家,但“儒而不纯”,是一个集百家之大成者。郭沫若在《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中说:“荀子是先秦诸子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懦家的…  相似文献   

8.
[故事开路]包拯,是我国人民非常熟悉和敬佩的“清官”。他铁面无私,执法严峻,有许多佳话流传于世。公元999年,包拯出生在庐州合肥(今安徽省)。他十岁那年,有一天和姐姐一块儿到花园里游玩。游兴正浓时,姐姐问道:“你长大准备干什么事?”“做个为民办好事的清官。”包拯眼睛一眨  相似文献   

9.
包拯是著名清官,他重视调查,主张为官应深入基层,在知民事晓民情基础上谏言施政。包拯重调查表现在:民政方面,躬亲基层调研而后建言限时勘决;民族交往方面,实地勘查地形和施政实效,革除弊政;司法方面,实地走访调查,开门办案,改善诉讼程序。其朴实作风植根于儒家忠君爱民、法家公正无私和其本人清心直道的价值观。包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调查实情来解决问题的朴实作风和政治品格,符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借鉴包拯的智慧和历史实践,有助于推动包公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注入马克思主义,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底色和特色。  相似文献   

10.
“宽猛相济”是历代君主统治人民的一项政策,历来无人质疑。陆九渊则力辨“宽猛相济”之说为诬,并进而否定了这一命题。陆九渊首先认为,宽猛两手只有对象的不同,而没有先后的区别。从“猛”的一面来说,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犯罪,即应依据法律予以惩处。这带有以法律为准绳的意味。他还进一步认为,法律是定罪量刑的客观标准,即使是君主也不能违背法律而任意司法。但在另一方面,陆丸渊又继承了懦家“尚德不尚别”的传统,主张君主以其道德仁义的“本心”治理天下。由此出发,他把“猛”也纳入了“宽”的范畴,认为君主诛恶除暴,保护良善,本身即体现了宽仁之心。他还进一步认为,实行德治仁政,最终就是以德代刑,从而走上了取消法律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讨和介绍了中国近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特点和他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的法律思想与主要观点,以及他主张实行的“五权宪法”和“权能分治”理论的主要观点,他的法律思想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对当前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在著名的京戏《赤桑镇》中,作为监察官员的包拯下令处死了自己的亲侄子包冕。原因是包冕作为一个地方官,竟然贪污皇帝用来赈济灾民的粮款。故事中展示出包拯深受道德煎熬的一面:自幼丧失父母的他,全靠兄嫂抚养成人,供养读书,从而有机会科举得中,步入仕途;而对他恩重如山的兄嫂,又只有包冕这么一个独子。面对嫂嫂的责骂,包拯表明自己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而是要维护司法公正。为了解脱自己所处的道德困境,包拯跪地直呼“嫂娘”,并保证为她“养老送终”。  相似文献   

13.
王琳 《教书育人》2004,(3):61-62
我和包拯坐在主席台上好得意,我望望台下,哇噻,美女如云啊!我不仅看见了三位大美女,还有李隆基、猪八戒,最令我兴奋的是我见到了我的偶像鲁迅。我正美得冒泡,只听“哐”一声包拯把手中的话筒使劲一摔,大声喊一句“升堂—”哎呦,我的老包呀,我告诉他好几遍了,这不是他的开封府,是辩论会,他到底还是忘了。我赶紧提醒他,看他一脸黑  相似文献   

14.
时间:二零××年×月地点:一个你找不到的地方主持人:包拯、柠萌(我)正方:李隆基、猪八戒、吴国一平民、贪官反方:武则天、鲁迅、杨玉环、赛金花辩题:红颜是不是祸水我和包拯坐在主席台上好得意,我望望台下,哇噻,美女如云啊!我不仅看见了三位大美女,还有李隆基、猪八戒,最令我兴奋的是我见到了我的偶像鲁迅。我正美得冒泡,只听“哐”一声包拯把手中的话筒使劲一摔,大声喊一句“升堂——”哎呦,我的老包呀,我告诉他好几遍了,这不是他的开封府,是辩论会,他到底还是忘了。我赶紧提醒他,看他一脸黑乎乎的傻样我真没办法,谁让他是公正无私的包青…  相似文献   

15.
孙家鼐总结和吸收前人及同时代中外人士有关中西学思想的经验,较早地提出和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他的政治、教育和文化等主张和实践或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或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他的“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实践上的主要成果是筹办了京师大学堂,并对光绪帝的变法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中央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决定在全国高校对2006级新生普遍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称“基础”课)。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才能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从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要素如观念上的高度认同、知识模块上的有机结合、兼具“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学科背景的教师队伍组建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南宋的郑樵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他鲜明地提出了“会通”思想,这在中国史学理论的发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他对“会通”思想的阐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他在当时空谈义理、不重实学的社会风气和学术氛围中、大力提倡“求买”的学风,并将其付诸修史实践.是难能可贵的。而他强烈的创新意识,使中国史学研究的内容扩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从而为史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开拓从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由于时代的影响,他有儒家思想、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而影响他的立身行事和诗歌创作的却是儒家思想。他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思想中有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的思想,并且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不可避免地他也接受了儒家思想中的落后反动思想。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一杜甫常称自己是儒者,是研究儒术的,如在《忆昔》中说:“愿见北地傅介子,老懦不用尚书郎”,在《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中说:“社稷缠妖气,干戈送老儒”,在《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中说:“儒术诚难起,家声庶已存”,在《独酌成诗》中说:  相似文献   

19.
五、仁为核心,克己复礼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实行“学而优则仕”是他长期的政冶实践和教育实践的概括,是以他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为指导的。他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有二:一是“礼”,在政治上主张“礼治”,在教育上主张以“礼”为教。二是“仁”,在政治上主张“德治”,在教育上主张以“德”为教,都以“仁”这个最高道德概念为旨归。所以“礼”和“仁”是贯穿孔子政活思想和教育思想的一条主线,成为我们令天探究、论述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两个小时后,你不也将和现在一样吗法国著名作家、哲学家伏尔泰有一个随身佣人,但这个人很懒惰。有一天,伏尔泰对他说:“懦塞夫,快把我的鞋子拿来。”佣人很快就把鞋子拿来了。伏尔泰一看,惊呆了:鞋上布满了尘土。他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