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职体育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职体育教学“教什么”和“如何教”两个基本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学生欲望无限性及中职体育资源的稀缺。本文阐述了“教什么”要重视的问题,“如何教”要重视的问题,解决“教什么”和“如何教”两个问题的途径。最后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动作要领、动作做法及生物力学方面,对单杠教学中摆动屈伸上动作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体育教学要对动作技术的内在机制进行研究,要叫学生明白体育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教什么”而是教“为什么”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探讨体育教学为谁而教 ,怎么教的问题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不可对立与割裂。为此 ,要明确具体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新教学方法的开发和实际应用。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去把握目标 ,应该是体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发制作体育器械,既经济实惠,又受孩子们的喜欢。我园开展体育教学特色以来,十分重视体育自制教玩具的研究,对体育器械的“如何用、怎样选”等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研讨,以引导教师更好地利用自制体育教玩具去上好一节体育课。自制体育教玩具不但激发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实践性和合作性等方面的能力,还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为我园开展体育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终身体育意识下强调体育教育改革,既是高校体育教育落实体教融合理念的需要,也是坚持“健康中国”发展方向、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需要。坚持终身体育意识深化体育教育改革面临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课程体系及教育空间等方面的阻碍。高校体育教育应加强教育理念更新,创新教育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密切学校与家庭和社会间的联系,在各方面通力协作中坚持体教融合,践行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不断深入探究,在体育教学中也慢慢展现出了信息技术的精彩。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辅助教师“教”,还可以帮助学生“学”。本文从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技能及课堂教学等几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给体育教学带来的革新。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体育事业虽然处于蓬勃发展之中,但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严重萎缩.“体教结合”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实施以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整体上我国的“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与预期目标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本文研究了“体教结合”模式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体教结合”发展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8.
结合教学实践活动,文章分析了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利弊,探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教法和学法,提出了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营造“教”与“学”的创新氖围。  相似文献   

9.
沈洪 《现代教学》2008,(10):23-23
有人说,体教结合已经遇到了瓶颈,无法解决中国体育的根本问题。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不敢苟同。其实,体教结合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它本身就是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普遍规律,只不过是我们的体育先前“走得太远,以致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罢了。阕此,推行体教结合实际上就是要以“教”来唤醒“体”的本真,以教育推动体育共同发展,在注重人的个性发展的同时,使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体教结合的实质,说到底就是追求教育本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一、为什么提倡体育课的“教”与“玩”的有机结合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1.
贺志杰 《天津教育》2022,(22):125-127
<正>2007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共同颁布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简称“阳光体育运动”)的教育改革方案,旨在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同时,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等多个方面对体育教学提出全新的规划和指导意见。在以上两大教育改革体系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了体育创新改革之路。随着“体教一体化”教学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也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即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影响学生的是教师,没有课堂上的指导和影响就没有了教学过程。总之,体育教学的根本所在就是教师要教正确和讲明白。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幼儿体育教学的水平较低,存在的问题不少。改革幼儿体育教学工作势在必行。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些探讨,下面谈谈我们对幼儿体育教学中几个问题的认识。一、对“幼儿体育”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把“幼儿体育”理解为培育幼儿的身体,以为只要给孩子吃足营养,让他们随便玩玩,他们的身体就会变得强壮,用不着“教”。还有一些人把“幼儿体育”当成技能技巧的训练,只知围着“动作”“运动量”打转转,结果适得其反,孩子畏惧起体育课来。  相似文献   

14.
“体教结合”模式是探索我国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主要路径,从20世纪80年代正式提出以来,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在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也还有许多问题.总结“体教结合”模式20多年的实践过程,形成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体教结合”模式的发展,改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培养出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5.
2006年3月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将极大地促进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同时也给实践层面的体育教改带来一定的挑战、困难甚至是疑惑。体育课该教什么?怎么教?“健康第一”“学生为本”、“终身体育”的思想将成为今后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是体育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茅善琴  戴兵  朱玉霞 《考试周刊》2009,(44):130-130
1.引言 我国竞技体育长期以来坚持业余体校、地方队、国家队“三级培训体制”,这样的举国体制在上个世纪末以前保证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世纪末以来.随着社会进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13趋激化,尤其是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问题和运动员高淘汰率所引发的就业压力问题。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体教结合”的理念。1987年,教育部和原国家体委联合下文,在高校中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开始实施“体教结合”战略,将竞技体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通过学校教育来弥补竞技体育体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林宏良 《成才之路》2011,(30):58-59
《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新的教学目标,同时又取消了对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定。《体育新课程标准》是在学校、体育界全面反省“纯生物体育观”和“打破单纯的运动技能教学”的环境下出台和开始实验的,体育课程教学之所以被称为教学,就是因为它有“教”又有“学”,是以教学为主要内容的。那么教什么,学什么呢?当然主要是运动技能了。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教教师从业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湖北省农村中小学2009、2010届体育资教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方面对湖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教教师从业状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倡导社会新观念、完善资教生遴选机制、优化师资结构、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继续教育质量、解决好再就业等建议,试图为改善农村体育资教教师的生活工作环境,促进“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保质保量的顺利开展,以及改进农村体育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洋 《华章》2011,(26)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体育教学改革的全面贯彻实施,体育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一方面,他们不仅仅是体育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且成为体育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他们要研究的不仅仅是“如何教”的问题,而且更要关心“教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由教学活动主导者、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引进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教师应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从重视生命的本质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在体育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省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已进入了“中局”阶段,触摸到了体育课的一些症结。为更好地解决此症结,特提出目前体育课堂教学尚存的五个问题: 1.体育课堂教学观念上的问题,其表现在对体质、知识、技术三者之间理解问题(教师大想教、太愿教、太想教好了)出现了过份强调“三基”的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