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1]判断:真分数比1小,假分数比1大。( ) [病症]真分数比1小,假分数比1大。(√) [诊断]因为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所以真分数比1小;但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或与分母相等,所以假分数比1大或等于1。  相似文献   

2.
贵刊1995年十二期16页“比1大的分数都是假分数吗?”一文中的判断题,本人认为应该是“√”。首先,我们来看假分数的定义:“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者等于1。(见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62页)这说明大于1的分数是假分数。其次,我们再从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敦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括·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9~70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假分数的形成过程,知道并能正确辨认真分数和假分数。2.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准确把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本质特征,从而更加全面地建构分数概念。  相似文献   

4.
小学课本中,最简分数是这样定义的:“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按照字面定义,即若(a,b)=1,那么a/b是最简分数,如1/2,3/4,5/2,7/1等真分数和假分数都叫做最简分数。有一部分教师仅按字面进行讲解。实际上,最简分数的应用范围仅针对真分数而言。《小学数学教育辞典》(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对该定义是这样的: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真分数叫做最简分数,也叫做既约分数。分数四则运算的结果,如果是分数但不是最简分数的,规定必须化为最简分数。  相似文献   

5.
<正>[课前慎思]“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按照教材例题所呈现的思路进行教学(如下图),让学生建立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过程是很顺畅的:例1,涂色三个分数,体会分数单位的累加,比较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得出真分数的概念;例2,先知道4个1/3是4/3,再依托两个已经平均分成了3份的圆涂出4/3,认识4/3这个分数的“形”,然后再涂色三个分数加以巩固,最后归纳得出假分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教学要求是:①能说出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与特征,知道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是整数;②能从一些分数中指出哪些是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能说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会读写带分数,能在直线上用点表示各种分数;③提高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学会运用转化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7.
分母是9的真分数和假分数化成小数后,它们的结果都是一个纯循环小数,而且循环节都是真分数相对应的分子一个数构成的。例如:当分子是“1”时,那么这个分数化成小数后循环节便是“1”;当分子是“2”时,循环节就是“2”。依次类推,我们有(假分数要先把它化成带分数,其循环节也有同真分数一样的规律):19=0.1……39=0.3……59=0.5……179=189=1.8……299=329=3.2……分母是9的分数化成小数的规律$江西泰和县冠朝中心小学@袁海根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统编教材(1989年版)第八册(以下简称《教材》)第74页的结论:“整数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的假分数。”曾经困扰过不少人。记得前年一次“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练习公开课,课上教师板书了两个集合圈,一个是要填分母是6的真分数,另一个是要填分母是6的假分数。一个学生,在一个圈里填了个“0”/6,在另一个圈里也填了个“0”/6。在判断正误时,学生争得不可开交,有的说  相似文献   

9.
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是继分数意义之后出现的。学生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已认识了分数是一个抽象的数,任何一个分数对单位“1”而言,已经脱离了具体的量,它既能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又可表示两个自然数的商及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但在此前,学生还只认识了分子小于分母,分数值小于1的分数,即真分数。当认识了假分数后,学生对分数概念就能从内涵和外延上获得比较完整的认识,知道有  相似文献   

10.
查阅了一些资料,定义带分数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在假分数的定义之后,由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引进,说“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平常叫做带分数”。 (2)在分数加法概念之后,由整数(0除外)与分数相加(或自然数与分数相加)为背景,举例说,4+2/3=4(2/3),形如4(2/3)的数是带分数。 (3)在分数加法概念之后,正式给出带分数定义:整数及分数的和叫做带分数。 (4)在分数加法概念之后,撁另一种形式给出带分数定义:把自然数和真分数并列在一起所成的数叫做带分数。或者这样定义:自然数与真分数的和叫做带分数。也有用字母形式来定义。自然数A与真分  相似文献   

11.
一、说教材1 教材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第3小节“分数的基本性质”。2 教材简析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 ,分数大小的比较 ,真分数和假分数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分数意义的巩固和运用 ,又是学习约分、通分的依据 ,同时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学习该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是本单元的又一个重点。3 教材结构分析教材内容可以看出 ,本节课包含五个知识点。即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一个数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一个数 ;零除外 ;分数与除法的关…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教材中对最简分数的定义为“分子、分母是互质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笔者认为这个定义值得商推。顾名思义,所谓“最简分数”,第一,应从“最简”两字上去考虑。在小学教材中规定:“计算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这是因为用来表示数值的大小,带分数要比假分数简明。例如3/2小时,还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浙教版新思维《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思考】许多教师试图从分数意义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假分数,发现学生对假分数的含义难以理解。即使知道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但还是心存疑虑:怎么可能分子比分母大?因为前期学习的分数的意义是这样表述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1份或几份的数。它强调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部分是不可能超过整体的,只能小于或等于整体。所以想从分数意义的角度突破这一教学难  相似文献   

14.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62页,对什么叫带分数有以下定义:“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平常叫做带分数。”对带分数的这一定义,我们的异议有三: (一)因为所有带分数都可以化成假分数,所以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从这一角度考虑,可以得出带分数的定义:“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说说怎样写一个分数,并说明理由。一位学生认为应该先写分数线,再从下往上写,他说:“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数,先有平均分的份数,才能有所取的份数,所以把平均分的份数叫分母,把取的份数叫分子,好像先有妈,后有儿子一样。”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为他鼓起掌来。由此及彼,我马上想到了真假分数,于是趁热打铁,打破教材的课时界限,将下一课时的“真假分数”提到当前来上,继续引导学生:“那么在分数世界里有没有儿子比母亲大的?”从而形象地得出,“儿子”比“母亲”小的分数是真分数;“儿子”比“母…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自编教材,安排在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之后的教学。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度量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分数单位的意义,体会整数、分数、小数概念的一致性。2.使学生经历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形成过程,发展数感和符号意识。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是十分重要的。有些问题看起来好象“是”,而实际上却是“非”。为了否定“是”,必须要讲清“非”。请看下面几例: (一)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12页,给真分数下的定义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问题:0/7是真分数。这里,忽视了“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首先应该是分数,然后才能确定是否真分数。0/7是分数吗?教材第53页给分数下的定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据此,0/7不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  相似文献   

18.
对于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书写顺序,教材中无具体规定。教学中通行写法大致有三:一是自上而下,先写分子,再写分数线和分母;二是自下而上,先写分母,再写分数线和分子;三是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上分子。一般而论,以第三种写法较为多见,但究其理由,却又不甚了了。笔者最近听一位教师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在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母、分子、分数线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练习与谈话,对第三种写法做了精确恰当的解释,现录之以供参考。师:听写分数3/8。注意,你们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为什么? 生:老师先说的是分数,所以先写分数线,再说平均分的份数,所以再写分母;最后说取出的份  相似文献   

19.
张静 《辽宁教育》2004,(3):61-62
教学设想人教版教材第十册94———95页“分数大小的比较”的内容具体包括:分母或分子相同的情况下,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这部分内容学生完全可以自学完成。设计这节课的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现。要体现这个理念,我想,一要调整教材,把分数大小的比较移到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化之后学习,这样就使学生有了较为开阔的创造空间。二要转变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学94———95页的内容,然后汇报自学中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疑问是什么?交流中形成共识,为学生提供交流汇报争辩质疑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总结现行教材和实验教材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与旧教材相比进一步加强了概念教学。这主要表现: 1.加强与第五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联系,在已学的基础上概括分数的意义。 2.在概括出分数意义之后,通过一个例题,说明可以运用分数的意义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再通过—个例题,把这类问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教学分数分类时,突出真分数和假分数,把带分数看作是分子大于分母的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4.加强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