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几年,围绕新闻报道引发的公民、法人状告新闻媒体的侵权诉讼层出不穷,这一方面说明公民的法律观念,维权意识在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也表明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确存在不规范之处.防止新闻官司对当事人和新闻媒体均具有重要意义.避免新闻官司应从新闻媒体自身抓起.本文从甘肃纸媒体的几起新闻官司分析新闻侵权的产生原因及如何规避和应对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新闻的实效性和真实性的内涵被放大,要从众多海量新闻信息中脱颖而出,"抢独家"成为新闻媒体的"杀手锏"。而在当今互联网技术新时代,要想提高新闻报道的受众关注度,独家报道的运作从策划、采写到呈现方式都出现了新的维度。新闻媒体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富矿,挖掘新闻线索与素材,在各方观点和意见的碰撞中寻找新价值,同时做到人无我有。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5,(21):42-45
<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公民能够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自主发布所见所闻的一手新闻事件,传统的新闻媒体受到了来自公民新闻的冲击。在此背景下,专业媒体开始借助报道的全面性和深刻性等优势与公民新闻相抗衡。面对来自公民新闻的挑战,传统媒体在发挥传统媒体报道优势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新闻的报道和呈现方式。调查性报道是最能体现媒体职业技能与素养的新闻报道形式之一。调查性报道多以社会的重大或热点事件为报道对象,常常涉及较晦涩难懂的专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诞生使新闻报道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微博、微信、论坛等都成为个人发布消息的工具。网络成就了一个自媒体时代,也成就了公民记者和公民新闻。这些消息,经过巨大的网络人脉的阅读和热评,就会成为一种网络舆论,影响着主流新闻媒体对报道题材的选择,甚至是议程设置。但是网络上的虚假消息、失实消息也很多,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如果不加以选择、核实就采用,往往会“被新闻”,造成新闻报道中的被动、甚至是严重的后果。本文探讨了在复杂媒介生态下谨防“被新闻”的一些方法,以期对记者同仁们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钟恩洪 《新闻窗》2007,(3):95-96
2006年12月份,雅虎网站与路透社合作推出了一个栏目叫作YouWitnessNews(你目击的新闻),可以让新闻目击者上传照片或者视频短片,由路透社负责对公众提交的新闻进行选择、编辑,并提供给其它新闻媒体。以这个事件为标志,网络巨头与老牌传统媒体开始携手涉足“公民新闻”这个全新领域。说“公民新闻”新,是因  相似文献   

6.
各种新闻媒体都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报道国家的立法、司法、执法活动和公民的学法、用法、守法事例,这就是我们称为“法制新闻”的内涵。国际上新闻界认为:犯罪动态庭审消息和破案讯息是通常意义的法制新闻;在我国还包括了政法工作经验,法律知识介绍和英雄模范法制工作者人物通讯。这些法制新闻因为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而为新闻媒体所重视,同时也为广大受众所青睐。因为它传播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新闻报道由于受节目采编报道形式的限制,不可能让跟新闻事件没有直接关系的公众各方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看过新闻的千万受众、官员、专家恰恰又有话要说,这就需要新闻媒体顺应形势和受众的需要,适时搭建一个"观点交流的平台"。一、"观点交流平台"的存在和运行形式什么是交流平台呢?笔者认为他首先必须是一个"平台",是"平"的,是没有倾斜角度的,任何一方的观点、建议、意见都可以放置在上边而不会滑落。政府官  相似文献   

8.
依据民法的一般原则,我们确定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为新闻媒体。新闻记者、政府、公民和法人五种,但是从其在新闻法律关系中的地位看,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公民和法人的地位是相同或相近的,所以,为了比较方便地讨论新闻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将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公民和法人放在相同的地位。这样归纳不仅仅是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关键在于其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是一致的。一、新闻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1、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权利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从事着新闻活动这一社会职能,他们有权通过新闻活动实现其道德理想和商…  相似文献   

9.
戴宇菲 《青年记者》2016,(20):27-28
新媒体时代,利用方便快捷的移动网络,人人都可以选取、编辑和发布新闻,参与新闻生产过程,公民新闻由此出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西方部分新闻媒体积极做出回应,一改以往中间人的态度,做起了倡导式新闻,以此维持所谓“把关人”地位,我国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角色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学者认为,未来新闻媒体的角色将处于中立与倡导“相互缠绕、难解难分的混沌状态”.而笔者通过对当下一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分析探究发现,媒体有意识地将倡导式报道与中立报道区分开来,同时扮演双重角色,以此在新闻专业主义得以维护的前提下,实现媒体工作者的职业价值,同时也获得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
新媒介环境下的意见表达与传统媒体时代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公众的意见表达更贴近原生性,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也让公众表达有了可见性。公众是一个外延和内涵都极为广泛和丰富的概念,其中既包含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和社会精英群体,也包括人数众多的普通民众。新媒介传播环境改变了观点生态,观点新闻也有了更广泛而丰富的来源和内容。观点新闻主要以他人的观点为报道对象,意在为受众提供价值判断和指导性意见,从报道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针对观点的客观呈现,一种是围绕新闻事实而进行的相关观点阐述。前者是单纯以观点为报道内容,后者是将事实与观点并举,并凸显多元观点的碰撞。  相似文献   

11.
<正>"新闻雪球"的内涵与研究现状目前,关于"新闻雪球"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有研究者认为,网络传播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传播者和受众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发表和传播自己的观点意见,从受众者变为传播者。这些观点、意见和主张随着原始信息一起传播开来,使得网络传播中的信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  相似文献   

12.
努力减少和避免新闻侵权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媒体不断增多,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急剧增加,新闻竞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稳步实施,全民普及法律知识教育逐步深入,我国公民和法人的法律意识显著增强。于是,由新闻报道引发的新闻侵权纠纷屡屡发生。它已成为困扰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单位或者个人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者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受众传播内容违法或失实的新闻,从而侵害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广义的新闻侵权包括因新闻侵权而构成的刑事犯罪行为和…  相似文献   

13.
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公民新闻,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在"重构事实真相"方面的优势。公民新闻是由非专业新闻工作者报道第一手新闻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闻民主,打破了传统新闻媒体对新闻报道权的垄断。公民新闻本身在很多方面具有优势,但公民新闻的发布并非不需要"把关人","公民记者"的素质水平关系着公民新闻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专业公民新闻发布平台的构建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公民的经济生活也在发展着。因此我国新闻媒体行业就应该做好经济类新闻的报道。然而经济生活永远都是渗透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的,因此在我国媒体对于各类新闻的报道时都离不开对于经济的报道。我国的经济发展过速难免会有许多遗漏的地方,因此我国新闻媒体工作就应抓住这些方面让新闻媒体真正成为监督我国社会生活进  相似文献   

15.
进入web2.0时代,便利的网络操作技术让"全民写作"具备了可操作性,由此衍生了"公民新闻"这一全新的网络概念."公民新闻"的诞生首次促使部分新闻发布的权力规模化地转移到普通民众的手里."公民新闻"在内涵和外延上给传统的新闻概念带来了冲击、对传统的主流媒体施加了微妙的影响力.如何应对这种影响力带来的利弊,是主流新闻媒体难以避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依法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以及每个公民的权利,在开展舆论监督的同时不得侵犯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从新闻媒体和公民两个角度讨论如何依法开展舆论监督,指出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必须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新闻活动;作为公民要依法开展舆论监督,增强法律意识,知法守法和知法用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法制新闻报道涉及国家和社会的法制活动,涉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应当具有严格的真实性。但是否只要是真实的事实,法制新闻就可以公开报道和传播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知情的权利和自由,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之一是要使公民的知情权利  相似文献   

18.
论新媒体背景下的公民共享新闻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摄像手机、DV、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公民参与意识的日渐增强,公民共享新闻在全球方兴未艾。本文紧贴这一国际新闻学的最新发展态势,从对比分析的角度,对以公民参与、公民报道、公民传播为特征的公民共享新闻的概念、理论基础、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公民共享新闻对国内媒介生态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分析经适房报道,从意见呈现的角度,考察新闻媒体在常规报道中如何呈现争议性公共议题中的各方意见。研究发现,"经适房"在主流媒体上的报道多是叙事层面的呈现;报道中的表达主体较为多元,各方意见发言者形成了一定的对话,不过整体而言报道遮蔽了议题的复杂性,模糊了议题的争议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陈霖 《声屏世界》2009,(12):10-12
我国政治改革的目标可以借用政治学者俞可平的“增量民主”的概念来表述,也就是“强调民主的程序;把公民社会的存在视为民主政治的前提;推崇法治;充分肯定政府在民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在这种民主基础上的善治应当是中国政治的主要发展方向”。①新闻媒体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即从新闻真实、批评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这三个层面,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新闻政策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