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肖 《兰台内外》2012,(3):55-56
10年前,崔永元因为患了重度抑郁症,突然离开了央视重要栏目《实话实说》。虽一年后康复并新创了《小崔说事》和《电影传奇》等栏目,但外界传他在央视越来越边缘化。今年“两会”前夕,媒体爆料,崔永元要去做一个口述历史研究者,可能调离中央电视台。对外界的猜测,崔永元不屑一顾;对自己的人生抉择,他谈得更多的是责任和兴趣。  相似文献   

2.
今年9月中旬,央视王牌谈话节目《实话实说》换主持人引起众人关注。传媒纷纭:崔永元暂避幕后,主要原因是身体太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评析道:“国外有许多谈话节目都是一天一期,每期都要50分钟,他们的工作量比崔永元大得多。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一种话语状态,崔永元的《实话实说》做的成分太大,与自然的说话状态不符,所以他累。”①“做的成分太大”不仅道出了崔永元暂避幕后的原因,也道出了目前我国大部分电视谈话节目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做作,虚假,不真实。  相似文献   

3.
阳光 《新闻天地》2007,(9):32-35
一个上至八十岁下至八岁孩子都知道的名字,一张并不漂亮的面孔,面对悲伤他会潸然泪下,幽默起来又让人开怀大乐,是什么原因让崔永元成为亿万观众心目中的“最佳”?出身军人家庭的崔永元1981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1985年毕业后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6年主持《实话实说》崭露头角,1998年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凭借《实话实说》开创中国式脱口秀传奇。  相似文献   

4.
你得有个家     
要问谁是中国现在最出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恐怕十有八九的人会说:《实话实说》的崔永元。九九兔年春节晚会上,崔永元这个才被人们知道一年多,又颇像绕口令般不太好念的名字,却和中国大牌小品明星赵本山、宋丹丹一样响亮。这三位联袂演出的节目是春节晚会上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崔永元也因此成为全国观众心目中的明星。有人会说,有《实话实说》,才有崔永元,这话不假,但如果少了崔永元,《实话实说》又会是什么样呢?在《实话实说》开办初期,曾有几位主持人轮流上阵,他们也都身手不凡,可观众和导演看来,还是崔永元更合适,换了挺…  相似文献   

5.
“从12月3R起,喜爱看《实话实说》的观众,再也不用起个大早了,随着新版《东方时空》的播出,我们的《实话实说》节目也将于每周R晚21:15与观众见面,请您记住……”崔永元身体作表针状,在每天早上的《东方时空》中做了长达几个星期的广告之后,2000年年末《实话实说》终于正式从早上7:20移到了晚上的9:15。  相似文献   

6.
2002年9月,崔永元从荧屏悄然淡出,没有了小崔的《实话实说》有些冷清;今年7月开始,小崔重新亮相新闻频道的《小崔说事》,节目内容和小崔带给观众新鲜和轻松的笑声;但只要谈起《实话实说》和中国的电视,小崔很难再轻松起来。  相似文献   

7.
刘辉 《视听界》2009,(4):104-105
中国目前的电视节目形态大多是舶来品,谈话节目也不例外。与其他节目形态不同的是,谈话节目的核心要素极难复制,一切的程序及细节都照顾到了,只一个要素不对,就会满盘皆输。从某种意义上说,《实话实说》的成功,就是崔永元赋予的,失去了崔永元的节目,再也没有了原先的风味。  相似文献   

8.
韩小洁 《今传媒》2005,(7):24-25
不管是和晶还是阿忆主持的《实话实说》,都无法再与崔永元主持的该节目媲美;而崔永元走进了《小崔说事》的演播厅后似乎也没有创造另一个《实话实说》的奇迹。崔永元和他主持的《实话实说》成了一个无法攀越的高峰。无论是《实话实说》的成功与衰退,还是《小崔说事》的平淡出场,都潜含着一定的传播学的原理。一、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时代的到来《实话实说》较好地体现了电视节目的交互式特点,并为谈话类节目开创了好的样式《。实话实说》为普通观众提供了一个民间话语交流的平台,为国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公共话语空间,节目的民间立场与平民走…  相似文献   

9.
岳辑 《山西档案》2007,(3):56-57
1.以《实话实说》起家的崔永元,越来越让我敬重了。自打离开《实话实说》节目之后,小崔主要忙乎了两件事,一是录制了几百节的《电影传奇》,把中国电影事业的细节像过筛子似的过了一遍,二是发起并组织完成了《我的长征》大型电视活动,吸引了亿万观众的目光。小崔由“说实话”,到“干实事”,越来越坚守了性格中固有的东西。只是他偶尔再坐下来说几句实话时,电视行当里的许多人就该坐不住了。比如他在3月26日接受央视《面对面》记者王志采访时,就又一次将炮口对准了同行。“我是一个电视行业里可以独立思考的、优秀的知识分子,而且在电视行业里…  相似文献   

10.
2002年9月中旬,央视王牌谈话节目《实话实说》换主持人引起众人关注。据说:崔永元暂避幕后,主要原因是身体太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评析道:“国外有许多谈话节目都是一天一期,每期都要50分钟,他们的工作量比崔永元大得多。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一种话语状态,崔永元的《实话实说》做的成分太大,与自然的说话状态不符,所以他累。”“做的成分太大”,不仅道出了崔永元暂避幕后的原因,也  相似文献   

11.
提到中央电视台的崔永元,人们会联想到《实话实说》,提到朱军就会想到《艺术人生》,还有《幸运52》和《非常6加1》与李咏,《经济半小时》和《开心辞典》与王小丫,凤凰卫视的《时事直通车》、《小莉看世界》与吴小莉,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与李湘等等。总之,当下走红的栏目造就了不少重量级的主持人。即使有的人已经不再主持这档节目,人们在关注栏目的同时,对走红主持人还是耳熟能详,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2.
胡水 《新闻窗》2008,(1):37-39
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登陆我国电视荧屏,从1996年崔永元的《实话实说》开始,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谈话类节目越发的兴盛,从央视到各地方电视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气势之大,数量之广,让人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3.
我与崔永元认识是1998年的事儿。 1998年夏天,我到省会郑州办事,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朋友小郑对我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来郑州了,住在省委一所。我正好也在省委一所住,于是就同小郑一起拜见崔永元。 来到崔永元房间,中央电视台的4位著名节目主持人都在这里,除崔永元外,他们3个是白岩松、敬一丹和水均益。他们四人正在围着一台电视监视器看录像带。小郑把我介绍给崔永元。他望了我一会儿说:“你是南阳人,南阳我没去过,可我听说过。”他说到这里,突然像想起了什么,邓小郑说:“刘振敏刘老师不就是…  相似文献   

14.
徐迅雷 《青年记者》2005,(11):66-66
从18页到35页,9月21日出版的《南方人物周刊》用了这么多的页码做了崔永元。崔永元这次的“实话实说”是一个“孔”,小孔。光透过了这个小孔,不仅让我们看到崔永元自己,也看到了各色人等,看到了他所在的中国中央电视台,鲜明。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主持人兼制片人现象在我国电视界极其普遍。仅就中央电视台而言,赵忠祥是《人与自然》的制片人,崔永元是《实话实说》的制片人,亚宁是《中国音乐电视》的制片人,倪萍是《聊天》节目的制片人,汪文华是《曲苑杂谈》的制片人……至于各地方台更是不胜枚举,大有一轰而上的趋势。为此,对于这种现象有必要进行一番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1992年东方电视台播出的《东方直播室》至今,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风雨历程。经过《实话实说》、《对话》、《艺术人生》、《超级访问》等许多优秀谈话节目的共同努力,这个原本源于国外的节目样式终于在中国扎下根来.  相似文献   

17.
梁英 《视听界》2004,(6):33-36,38
《实话实说》正处于一个收视低谷,观众对其谈话模式产生了倦怠。这个模式打上了主持人个人特定的才情气质的烙印。企图既不同于崔永元风格又不与“实话实说”模式冲突,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其次,在操作上,“不鼓励主持人表现自己”,导致主持千篇一律;“回避冲突”,导致风格雷同;“成年人观众’和‘人人都能插上嘴’”,导致话题无趣。突破瓶颈,应该引入西方“脱口秀”中的合理因素,改变这一模式“只说不秀”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媒体责任与社会良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为《实话实说》栏目,观众记住了电视屏幕前的央视主持人崔永元。但人们不曾想到,这个不动声色歪着嘴坏笑,机智而幽默的人是忧郁症患者。退出《实话实说》的小崔并不安静,有关与传媒其他人  相似文献   

19.
"政府不会打死我们的。"6月10日,当打车软件大黄蜂联合创始人李祖闽见到《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时,一点也不担心。他衣着时髦,粤语口音浓厚,曾在广州担任过两届地方政协委员,相信自己对政府部门有足够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陈于 《视听界》2011,(5):100-100
《实话实说》是央视于1996年3月16日播出的一档谈话类节目,比美国王牌谈话节目《奥普拉脱口秀》晚了10年。在《实话实说》红火的10年间,谈话类节目呈爆发式增长。然而,2009年9月26日,《实话实说》告别了观众。这样一档金牌节目,中国谈话类节目的先锋,缘何仅仅存活了13个春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