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主观的制度设计必需依据客观规律来进行。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的设计要受其所处组织的特点、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管理制度的主导执行方式、大学教师知识资本特点等客观要求的制约。要制定良好的大学教师管理制度就必需遵循以下的制度建设原则:制度要符合组织的特性;制度要符合伦理性、正义性的要求;尽量获得大学教师对制度的认同;制度制定过程中要保证大学教师的参与权并遵从合理的程序;可为大学教师教学科研工作提供较为宽松的制度环境;制度要合理兼顾和平衡大学组织与大学教师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继"985工程""211工程"后又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高素质、高质量的一流师资队伍是建设"双一流"建设的基本支撑。现行大学教师管理制度下,部分大学教师管理制度功利化价值取向明显,教师管理制度对象相对区分度不够,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优化周期长,教师伦理道德管理监测制度亟待加强。这些问题制约了大学教师自我学术劳动力的解放,滞缓了"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双一流"大学必须建立现代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秉持学术至上的教师管理制度设计理念,确保教师管理制度的价值正确;立足教师学术职业、学术劳动的基本特征,建立大学教师分类分层管理服务制度;参照学术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趋势与特点,适时调整优化大学教师待遇激励制度;全覆盖从严大学教师道德伦理标准建设,坚守大学教师履行学术职业的最底线。  相似文献   

3.
教师聘任制度是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美国大学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特点的教师聘任制度,很好地契合了大学学术组织的特性,促进了大学的发展,也使得美国的高等教育居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在美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中,教师的引进、使用与退出机制为我们理解大学制度提供了一个重要而独特的视角。认真考察美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对于做好我国大学教师聘用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教师评价制度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竞争力的有力保证。为此,论文首先介绍了台湾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历史沿革;其次分析了台湾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内容与特点;最后从依据大学的发展水平确定教师评价制度、优化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建立规范的教师奖励与申述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对台湾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借鉴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实现高职院校的独特"大学功能"应成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江苏省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仍然在教育人事政策、教师管理制度、教师培养培训组织及教师自主发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应尽快探索制订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及"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条例,修订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任职资格条件并实施评聘分离制度,形成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及通过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教师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美国大学治理的重要组织机构,大学评议会饱受诟病,缘于其有效性未能充分实现。而评议会有效性有赖于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组织关系的整体优化和良性互动。唯其如此,才能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大学治理中去,以保证大学教师的权益和共同治理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任务目标,其中涉及大学运行机制、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等几个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将为人文教育提供方向的保证,而后者是前者得以实现的基础,实现二者的融合具有重大意义。实现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需要充分挖掘大学精神中的优秀文化;建立健全确保二者相融的教学制度、管理制度甚至活动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来促进二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大学的发展与大学教师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类型层次高校的存在必然导致其主体大学教师的分层与分类,即学术职业的分类分层。从学术职业的分层分类的视角出发,大学教师的发展具备多样性,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教师发展有其各自的特点。大学教师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学术水平——基础理论、学科理论、跨学科的知识面;教师职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知识和教学能力;师德——学术道德、教师职业道德。为更好实现大学教师发展的多样性,应根据高等学校的类型制定不同的大学教师发展制度,按照大学教师的不同层次进行多层次、多种类、灵活高效的培训形式和项目,健全大学教师的专业组织。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需要大学与中小学(U—S)共生性合作。U-S共生性合作是教师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其动力机制是共同的合作目标与愿景,共生互依,共同的组织文化。教师教育U-S共生性合作的困境表现在大学与中小学的场域文化冲突,合作的组织管理制度的难以落实或缺失,合作中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大学与中小学不同的内部评价考核制度影响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大学教师教育自身存在的缺陷。解决的对策包括促进U-S合作中的文化融合,建立规范的组织管理制度,完善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改革大学的教师教育。  相似文献   

11.
高校伙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餐饮业,有其自身的职能。高校食堂为非营利组织,其产品为准公共产品,具有自身特征。从社会职能、产业特点、经营管理服务等角度对高校伙食特征进行分析,探索高校伙食管理模式。高校伙食办好,有利于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利于高校和后勤科学发展,有利于高校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2.
教授群体参与大学事务并与校长良性互动,是大学学术本位理念的体现,也是大学民主管理的象征.日本的大学,教授群体主要以教授会这种组织形式参与大学事务,并与校长展开互动.日本的教授群体随着近代大学的产生而形成,教授群体与校长之间的互动关系随着教授会自治传统的形成而确立,旧制大学教授群体与校长之间的互动以教授群体为主导.  相似文献   

13.
基层学术组织作为学术"重镇",在高校的发展演变与内部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国内对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内涵、特征与历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权力结构、发展机制的理论;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证。国外相关研究则集中于对高等教育系统本身或者大学组织的整体特性,未将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作为独立对象进行专门探讨,但他们介绍的大学学术组织的发展经验以及研究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形成的独特见解和取得的特色成果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政府主导的制度设计、工具理性的价值引导、培训为主的项目安排、相对单一的经费来源等,分析了我国现代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实然状态,并从层次分明的制度设计、认知理性的价值引导、需要主导的项目设计以及多元并举的经费保障等四个方面,探析我国现代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实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学科组织是大学结构的基本单元,也是教授治学的组织基础。学科组织行政化导致学术权力虚化,教授治学难以有效实现。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高校通过学部制改革、学术团队改造和学术特区建设等形式,尝试重构学科组织,实现学术权力回归。“三级组织两级管理”和“契约式管理”都是重构学科组织的有益经验,是实现教授治学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创新大学师资管理模式 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基于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大学师资管理模式是创新大学管理制度、促进大学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大学传统的师资管理模式面临大学职能变化、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和学科发展三大挑战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师+团队师资管理模式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并以华南理工大学为案例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大学师资管理模式创新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今后我国大学师资管理模式改革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Tinto  Vincent 《Higher Education》1974,3(3):285-302

This theoretical paper examines some of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different modes of university organization in Turkey (Faculty and Departmental) upon the scientific productivity of faculty members. A model of university organization is developed which distinguishes between the administrative and academic structures within the university. This model, derived largely from the literature on bureaucratic and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provides the basis for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aculty and Departmental mode of university organization in Turkey. Exploration of these structural differences leads to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Departmental university, in the Turkish setting, is more functional, on net balance, than the Faculty mode of university organiz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levels of faculty productivity in the fields of science. Examination of some very limited data on the scientific activities of Turkish scientists in a sample of Turkish universities, though by no means conclusive, suggests that, within given social situations, this hypothesis may indeed be correct. Nevertheless, it is clear that there exists a need not only for more extensive research in this area, but also for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s to the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s within which university organizations exist.

  相似文献   

18.
加快教师发展及其组织建设,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具有极为迫切的现实意义。针对新建本科院校的特殊性,新建本科院校应在比较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高校教师发展及其组织建设的理念与做法,突破教师培养传统理念,谋划全局性教师发展目标,制定全员化教师发展计划,构建多元化的教师发展机构制度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Mentoring is a process in which one person, usually of superior rank and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guides the development of an entry-level individu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istorically have had new faculty orientation programs and methods to support new faculty matriculation. Mentorship programs, if well developed, can integrate new faculty into the university community and are characteristic of good educational practice.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rationale for, as well as features and benefits of, a new faculty mentorship program at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