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巴人作品达一千多万字。抒情诗、叙事诗、散文诗、史诗,诗歌创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出版《鲁迅全集》、中国古典现当代及外国名著,建立了卓越劳绩;巴人是杰出的杂文家,有一千多篇杂文;巴人是成就卓著的小说家;巴人对文学理论有独特的建树与贡献;巴人是罕见的史家,他以个人的力量,撰写出了印尼通史;巴人一生,充满曲折,富于传奇色彩;应从文化史上研究他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巴人不象现今的急功近利者,却如王夫之、曹雪芹等大家,身后有六百余万字遗稿,其遗著之巨,可谓中国作家之最。同时,也表现了文化巨子的谨严、苛于律己的道德风范  相似文献   

2.
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来自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山东、浙江等省市的作家、教授80余人聚集于港城宁波,举行全国第四次巴人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浙江省文联名誉主席黄源等发来的贺电、贺信。25日上午,中共宁波市委副书记李从军、市人大副主任孙光锵、市政协副主席徐季子出席了开幕式。李从军讲了话,他说:巴人是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作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巴人(王任叔)生于奉化大堰,这是我们宁波的骄傲。他希望专家学者深化研究巴人,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在开幕式上讲话的,还有:原文化部副部长周而复,他热情赞扬巴人一生对革命和文学执着追求的崇高精冲。原浙江省外办主任王黎夫,高度评价了巴人在对外文化交流上作出的业绩。开幕式由宁波市人大副主任、市文联主席陈继武主持。  相似文献   

3.
杰出的革命作家王任叔一生辛勤创作与翻译了大量作品。他在解放前的许多作品大多散发于各种报刊上,收辑极为不易。经王任叔家属和许多研究者的艰苦搜集,我们已经查到了他的大部分作品。这集中体现在1990年内部出版的王欣荣同志撰著的《巴人年谱》中。《年谱》的问世,很大地方便了王任叔研究者。那以后,我在读旧书刊时又零星地发现了一些《年谱》未记载的王任叔的佚文及其线索等。今不敢自秘,又为纪念王任叔诞辰95周年,特撰此小文,供各位研究同志参考。并希望大家一  相似文献   

4.
(一)巴人从事印度尼西亚历史研究的背景巴人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他原本同印度尼西亚风马牛不相及,但太平洋战争前夕中国大陆和整个太平洋地区局势的变化,迫使他离开上海,经香港和新加坡(1941年7月),最后于1942年2月与胡愈之、郁达夫、邵宗汉、张楚琨、王纪元等流亡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从此他便同印度尼西亚结下了不解之缘。巴人到苏门答腊后,先后隐居在萨拉班让的亚里岛、巴耶公务、先达、棉兰等地。1943年1月抵达棉兰后,巴人参加和领导了“苏门答腊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简称“反法西斯同盟”),并出版地下抗日刊物《前进  相似文献   

5.
关于作家塞林格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1919年,1940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出版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音》。这之前发表的20多个中短篇小说已使他小有名气,长篇小说的出版更使他的声誉与日  相似文献   

6.
巴人是我国“五四”以后出现的著名文学家、文艺理论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丰富的文艺论著。象这样在创作、理论等多方面都有建树的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不多的。一九五七年,巴人针对不少作品“政治气味太浓,人情味太少”的现象在一月号的《新港》上发表了《论人情》,这不过是篇两千多字的短文。文章提出了文学作品必须有人情味的观点,因为“能‘通情’,才能‘达理’”,指出“人有阶级性的特征,但还有人类本性”,  相似文献   

7.
大远 《丹东师专学报》2002,24(1):95-96,92
今年是现代文化巨人、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巴人诞辰一百周年.宁波、上海、北京等地举办了学术研讨.版本.手稿展览等各种纪念活动,深入地探究了巴人著述的人文价值和文化意义以及对中国文化史,华人华侨文学史的贡献、学习、研究巴人著述,弘扬其人格精神,是对巴人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8.
父子情     
<光明日报>编者按:今年2月3日是我国文学大师老舍先生诞辰100周年,这可以说是世纪末文坛迎来的第一件盛事.老舍先生是我国现代作家中极具个性的作家,他笔下真实记录和描绘的二十世纪解放前后的中国社会历史变革和世相百态已成为彪柄我国现代文学史的宝贵精神财富.为纪念这位文学大师,我们特此发表老舍之子、全国政协委员舒乙先生的回忆文章,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9.
吊巴人     
益友良师忆巴人,文章百代见精神。锦溪城内熊熊火,白马湖边淡淡春。海外输诚忧国志,沪滨抗战救亡薪。疾风方显头颅硬,今日吊君泪满巾! 附注:①巴人(王任叔),是我同乡、良师、益友。前年我曾先后写《忆巴人》、《纪念巴人》两文,分别发表于《宁波文艺》及英国《世界日报》. ②1925年巴人在宁波由张秋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奉化,巴人参加声援“五卅”群众运动。六月七日,奉化各界组织成立“五卅”惨案奉化外交后援会。十日,万余群众冒雨集会。会上发现县知事沈秉诚没有到会,巴人  相似文献   

10.
冯骥才是近几年来在文坛上引人嘱目的青年作家。自一九七七年以后,他发表了近二百万字的作品。他出版的小说集有:长篇集两本,中篇集三本,短篇集两本,中短篇集一本。对于当代文坛上的这位活跃的多产作家,认真研究一下他的创作风格,语言特色,尤其是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很有必要的。品读冯骥才的小说,特别是读完他的  相似文献   

11.
剡社作为一个地方社团,与巴人早期的革命活动关系相当密切;《新奉化》则是剡社的会刊,是巴人青年时主编过的刊物,里面还发表着他的文学作品和政论文章。但由于资料散失,有关剡社和《新奉化》的一般情况,人们似乎至今还所知不多,连巴人自己在有关著述里也语焉不详,至于《新奉化》上的巴人作品更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笔者最近在巴人家乡找到了两册《新奉化》杂志,看了一些资料,拟结合巴人的《旅广手记》及地方党史的有关材料作些探索,以供巴人研究者和地方社团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新文学三十年代文坛上,曾出现一批致力于抒情散文创作的作家,他们在祖国散文园地里开拓、耕耘,执着地“在为抒情的散文找出一个新的方向”。丽尼就是这批作家中的一位。他原名郭安仁,生于一九○九年。丽尼,本是他幼年时一位外国女友名字的音译,为了纪念这位早逝的女友,他用它作了笔名。丽尼从一九二八年六月开始创作,至一九三八年辍笔,除去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四年的沉默,在八年多的岁月中,他写了《黄昏之献》(一九三五年出版)、《鹰之歌》(一九三六年出版)和《白夜》(一九三七年出版)三本散文集。此外还有《同伴》、《我们记住》、《江南的记忆》等单篇散文。一九三八年以后,由  相似文献   

13.
1921年12月,鲁迅以巴人的笔名在《晨报副镌》上开始发表连载小说《阿Q正传》。七十多年来,研究《阿Q正传》的文章层出不穷,对于阿Q性格的理解,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阿Q是一个贫苦的农民。他“没有  相似文献   

14.
法国剧作家博马舍(1732-1799),原名彼得·奥古斯丁·加萨。他婚后半年,妻子就不幸病逝,他继承了妻子的一块名叫博马舍的小菜地。为了纪念妻子,他就用博马舍做了自己的笔名。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1783-1842),原名亨·贝尔,他首次使用司汤达这个笔名是在1817年发表游记《罗  相似文献   

15.
昭通作家群生存状态、创作状态研究课题组对昭通基层作家2009年—2011年在省级和一些省会城市的文学刊物上发表的文学作品进行统计分析。昭通作家近3年在国家级文学期刊,省级文联、作协出版的期刊,一些省会城市文联或作协出版的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不少,但作者的数量确实不多,一些知名作家有较多的作品发表。印证了"昭通能写的有两三千人,写得好的有上百人"[1]的说法,昭通作家如何将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是昭通文学再度辉煌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今年十月十九日是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王任叔(巴人)(1901—1972)诞生八十五周年。为了缅怀巴人为中国革命事业和新文学运动所作的贡献,推动对巴人文学创作和文艺理论的探讨和研究。在巴人家乡,由宁波市文联和宁波师范学院中文系共同倡议:召开全国性的巴人学术讨论会。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人民文学出版社、文艺报、浙江省文联、作家协会浙江分会、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艺理论学会、杭州大学  相似文献   

17.
明年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和文艺评论家巴人(王任叔)同志八十五周年诞辰(1901~1986),为缅怀巴人同志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和新文学运动所作的贡献,浙江省文联、作协浙江分会、宁波市文联、宁波师院中文系、奉化县人民政府等单位经协商决定于1986年10月在宁波市举行巴人学术讨论会。为广泛交流巴人的文学创作、文艺思想等学术成果。我们特公开征文,通知如下: 1、文章内容以巴人的文学创作、文艺思想的研究为主,也可兼及巴人的党史活  相似文献   

18.
巴人的剧作     
巴人在剧作方面也是卓有成绩的,但为他的其它成就所掩,不被一般人所知。早在1924年他担任宁波《四明日报》编辑时,曾与董挚兴合写了多幕话剧《烦闷》在《四明日报·文学》上连载。紧接着又发表了第二个剧本独幕剧《阶级》。这两部剧作,现在仅能在旧报的残页上看到一些片断。 1925年“五卅”惨案后,巴人自上海回到奉化,指导该县学生联合会、小学教师联合会组织演讲队、演剧队,并亲手撰写了话剧《沪上血案记》、《朝鲜亡国一瞥》、《何处去》  相似文献   

19.
在谈论巴人(王任叔)早年在宁波从事新文学活动的文章中,似乎只提到他参加过“雪花社”。其实,他还是宁波早期最大的新文学团体“春风学社”的发起人和主要台柱之一。一九二四年五月二十六日出版的文学研究会会刊《文学》周刊第一二三期上,刊有张天一《宁波的文学界》一文,涉及到巴人早期的文学活动。因为这方面的材料很少,故略作介绍。该文提到,大约“五四”的第二年,宁波白衣寺佛教孤儿院的青年教师王吟雪加入了上  相似文献   

20.
抗战期间,台静农以不同的笔名发表不少小说和杂文,在国统区文艺界曾有一定的影响。他的《大时代的小故事》,先后被香港大时代出版社、重庆文摘出版社出版的文艺丛书,选为短篇小说集的集名(另收入《电报》一篇)。过去对台静农文学创作的研究,多是限于他二十年代创作出版的《地之子》、《建塔者》,至于他在抗战时期的创作,几乎无人提及,这对一个作家的研究,不能不说是一个不足。这里仅就台静农抗战期间的小说创作,略作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