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之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每个民族的形成都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是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瑞士民族的形成也不例外,文章主要对该民族的形成的主客观条件,以及其历史演进过程进行探讨,从而以期能够对瑞士民族的形成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相似文献   

2.
浅谈维吾尔语中比喻的民族特点王艳玲,楼卫国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点。语言的民族特点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正如斯大林所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不同...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史●民族和民族融合【概念解析】民族,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和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关于民族,有广义、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民族概念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处...  相似文献   

4.
由于人们对文化有不同的理解,学校文化应包含这样几层含义:一是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构建和认同的“生活样式”,是学校这个特定场所里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表现”;我国教育家梁漱溟说文化就是“民族生活的样法”[1]而民族一词,《辞海》释为: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以及相同的习俗和观念的比较稳定的共同体。学校和民族一样,也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它有特定的人口,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等。这样一种独特的“社会体系”也必然衍生出为群体成员所认同的一定的生活方式。二是学校主体———包括校长、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形成的共…  相似文献   

5.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国家的本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手段和工具。民族与国家相伴而生,相依而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多民族国家内民族与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存在着龟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6.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地大物博的华夏大地事实上很早就生息着多种民族。如胡人、羌人、匈奴人、金人……而作为民族的称谓,则各有其一定的因由。以居住地而得名的民族 占我国人口中绝大多数的汉族,就是因祖先生活在汉水一带而得名;东乡族的族名是因为历史上东乡人活动的区域在“东乡”一带而来的;保安族原居住在青海省同仁县保安城、下庄、朵沙尔三个村庄,俗称保安三庄;毛难族主…  相似文献   

7.
<正>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中指出,任何民族都“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侗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个勤劳勇敢、能歌善舞、富有积极进取精神、创造有光辉灿烂文化的民族。他们所特有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素质、语言艺术,构成了本民族共同文化上的艺术特色。数之不尽的山歌、史诗般的叙事大歌、悲壮而优美的琵琶歌、绚丽多姿的侗戏,无一不是侗族人民智慧的创造。  相似文献   

8.
《新作文》2007,(3)
经典名言1.民族的各种特征主要表现在民间诗歌唱里。——黑格尔2.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同共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  相似文献   

9.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群共同体,也是一个亚文化群体。亚文化与民族认同总是伴随而生。民族认同的极端化极容易演化成民族分离主义。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主文化与亚文化、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这两对关系对防止民族分离主义的产生,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黎族除了极少数人口迁离海南岛外,主要聚居于海南岛南部,这个共同生活的地域是黎族赖以形成、发展的根基,也是黎族社会文化和历史发展的舞台;同时,由于这一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影响,促使黎族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这种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便是我们所指的民族意识。黎族的民族意识,是在民族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形成的基础上产生,而只有黎族的民族意识形成了,并且被人们所意识到了,这才意味着黎族的正式形  相似文献   

11.
张玉兰 《时代教育》2006,(12):121-121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贯穿古今的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人们对文化有不同的理解,学校文化应包含这样几层含义:一是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构建和认同的“生活样式”,是学校这个特定场所里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表现”;我国教育家梁漱溟说文化就是“民族生活的样法”而民族一词,《辞海》释为: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以及相同的习俗和观念的比较稳定的共同体。学校和民族一样,也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它有特定的人口,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论民族教育中的宗教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民族教育中的宗教问题刘旭东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各个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的共同体。一般而言,民族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其中,共同的心理素质是最为持久和稳定的。历史上,几乎所...  相似文献   

14.
1.什么是民族?怎样理解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全集》第11卷第286页)斯大林这段话,不仅对民族的概念做了精确的表述,而且深刻地揭示了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 所谓共同语言是指组成同一民族的人们共同使用的语言。共同语言是民族的一个主要特征,一般  相似文献   

15.
"民族"这一术语在社会学、生物学以及文化学等现代学科中使用非常广泛。民族性格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因适应现实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而且民族作为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语言而形成的人们共同体深刻影响着在该民族每个成员身上都能得到反映的典型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6.
社会规范是人们社会行为的规矩和社会活动的准则。它是人类为了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相习成风、约定俗成,或者由人们共同制定并明确施行的。本文运用法社会学与民族法学研究方法,对蒙古古代历史上具有准法律意义上的忽里勒台制、氏族别乞制、祖先祭祀制、血亲复仇制、结安达与那可儿制与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等问题进行了考述。提出了这些社会规范对蒙古民族自身的发展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国家的产生和制度的完善以及社会控制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文化由人创造,与人类产生同时开始,需要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过程,包括人对外部环境适应过程中产生的一切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民族的形成需要有一个人们共同体、一个历史过程和共同的文化背景.从二者的关系看,文化是基本的民族生存方式的反映,民族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各种变迁方式适应民族生存需要,民族通过文化传承满足文化保存和发展的需要;文化的活力决定民族生存方式,民族的稳定性影响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文化在其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以及外来文化的融合发展,形成了统一性、多样性和地域性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闽台两地丰富而神秘的民间宗教文化具有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富有深厚的民族历史、社会和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积淀,对海峡两岸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章尝试从中华传统文化与海峡两岸文化的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以及两岸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共同的民间信仰——妈祖文化,论述海峡两岸的文化之根基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王慧 《考试周刊》2009,(32):38-38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无论是在大自然里或社会生活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颜色.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有关颜色的表达词语有很多,然而同一颜色在不同语言中的含义有相同,也有不同,其相异之处主要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这种不同文化之间的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关于西部民族地区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中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是文化的创造者和重要载体,没有民族就无所谓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里,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传统等条件下形成的。文化是民族存在的重要的表现形式。经济工作与民族工作的关系、民族传统文化与创新发展的关系、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国民教育与民族教育的关系是西部民族地区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