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文本的"浅阅读",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笔者认为教师阅读能力欠佳、过多依赖教参和备课不够到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苦练"内功"和脱离教参、精益求精地备课。  相似文献   

2.
胡燕飞 《广西教育》2011,(19):35-36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实施新课程以来,在"新理念""新方法"的指引下,小学阅读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阅读的兴趣浓了,阅读量大了,个性化解读多了。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阅读教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导致阅读教学出现了内容过"胖"、环节过多、形式过"花"的现象,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根"。由于语文教学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所以阅读教学应该"简约化",即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马锦镜 《广西教育》2014,(22):29-30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师生阅读行为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浅层化、浮躁化、功利化的特点、表现、成因及其危害,结合教学实际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阐述了改变高中语文教学"浅阅读、浅教学"的现状的措施,提出"深阅读、深教学"的概念、必要性和施行要求。  相似文献   

4.
浅阅读是一种与深阅读相对的阅读速度快、阅读内容碎片化、以阅读方法浏览为主、阅读过程缺乏思考的阅读,它盛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浅阅读现象,它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但又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关键还在于教师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将它合理运用于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标指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语文教学,"读"占螯头,而阅读是有不同层次的,高中阅读教学应当在深层阅读的研究上下功夫。深度阅读,这是相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浅表化现象而言的。所谓深度阅读,笔者认为就是让学生透过文本文字符号的表层意义,与文本展开多重对  相似文献   

6.
尚文珍 《语文天地》2015,(11):61-62
一、对现代浅阅读现象的思考事实上,这种浅阅读现象对于中学生来说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对于他们文学素养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应该尽量规避和减少浅阅读对于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渗透着德育的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其中阅读教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没有量的变化不会有质的提高。语文教学要改变以往"少慢差费"的现象就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可以说,扩大阅读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深化课堂改革的需要,是改进作文教学的需要,是实现语文教学"多快好省"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与写作就如同人体的呼吸吐纳一样,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却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即阅读与写作明显脱节,阅读课专讲阅读,写作课专讲写作。阅读与写作分家,而且写作课在整个语文学习阶段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9.
马晶晶 《文教资料》2011,(16):56-57
阅读不仅仅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手段,更是学生开拓视野、认识人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然而受社会大环境浮躁化、功利化的影响,当代中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堪忧。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悦读"呢?作者从"个性化阅读"的角度,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误区,提出科学实施个性化阅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有章可循的.如果违背阅读规律,则会在"入文"及"出文"中出现"浅阅读"、"自由阅读"等偏失,使阅读教学误入歧途,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但目前的语文教学却出现了弱化课外阅读的现象,这一现象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语言表达材料贫乏。笔者旨在实践中通过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培养习惯、教给方法、推荐书籍等举措,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解决语文教学存在的弱化课外阅读的现象,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提起"深度",很多教师都会和"深奥"联系在一起,其实不然。"深度阅读"(deep in reading),是相对"浅阅读"而言的,它是以提升学识水平、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深层次阅读形式。而"浅阅读"是局限于浅层次的,以给人简单、轻松感受为最终目的的阅读形式。那么,如何来构建深度阅读的教学体系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三个方面,即语言、思维和情感。  相似文献   

13.
"整本书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近年来开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对初中语文教学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出现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改革措施,改变了以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片面化的现象,是对阅读教学误区的矫正和弥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所注重的是对单篇阅读内容的理解,通过对单篇阅读的理解来培养中学生的情感体系,完善学生的阅读思维体系,让学生掌握更高效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语文深度阅读指的是教师在深入挖掘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积极、耐心的启发,引导学生在阅读"表层化"知识的同时,深入探寻阅读文本的内在意蕴以及价值内涵,帮助学生将"符号化认知"转向"逻辑化思维"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同浅阅读相比,深度阅读提高了知识源的覆盖面。深度阅读基于阅读内容,整合了多方面的数据源,深度阅读扩展了知识的纵深,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一种伪语文现象。什么是伪语文?就是语文教学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真,偏离了语文主体内容的教学方向,过分追求语文教学内容的表层化和虚假学习形式,从而使语文教学不再是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不断改革,先进理念花样频出,可语文课堂为何越来越多的呈现出"伪语文"现象?自从1978年吕叔湘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当下的儿童文学阅读中,“快餐式”阅读、“漫画式”阅读等正在成为一种新的阅读范式。阅读过程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一目十行,停留在故事情节的“浅表性”层面,阅读呈现出碎片化、跳跃性、快捷性特征,阅读过程快速、快感、快捷。这样的阅读能够让儿童获得语文信息,但绝不能让儿童获得语文知识、语文智慧和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呼唤阅读的“深度”回归。一、当下语文教育中的“浅阅读”现象  相似文献   

17.
马丽琴 《考试周刊》2011,(33):45-46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担负着独特的任务。而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提高孩子的语文能力,旨在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鉴于低年级孩子不会阅读,不爱阅读的现象,作者在教学中通过"诱惑、引领、竞赛、鉴赏"一步一步"逼"着孩子爱上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读中体会。"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一语道破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不注重读,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提问和讲解知识点,  相似文献   

19.
词汇是语言大厦的建筑材料,是语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怎样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这是每位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我根据词汇不同层次,在浅阅读和深阅读中对词汇教学作了不同的处理。一、浅阅读中的词汇处理浅阅读阶段主要是通过理解文章学习词汇,词汇教学融于对文章的解构中。以人教版《英语》(必修)高二下Unit 5"First Aid"为例。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相似文献   

20.
阅读,具有鲜明的个性差异,是读者个体的再创作过程.文本本身具有的潜在性与多元性为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可能.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个性,尊重他们的个性化阅读.但片面强调"多元的个性化阅读"往往致使语文教学走向盲目化、浅薄化,既不能全面落实语文教学的目标,也不符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尊重作者,精研文本,读懂本意,是多元解读的前提与基础.同时教师应对文本进行一定程度的赏读和深入的思考,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所要求的关注终身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