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作文就是要在作文中尊重儿童的天性,呼唤儿童的灵性,张扬儿童的个性,还习作以自由风采。但我们教师总在经意与不经意间用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审视儿童作文,总是把写作技巧灌输给学生,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儿童作文,使得儿童不敢越雷池半步,所写的习作只是重复别人的意思,无自由和个性可言。其实,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习作中,还习作以生命风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真正理解儿童,读懂儿童,还作文以童言、童趣、童心、童真,释放儿童的心灵自由。一、儿童习作自由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1.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一个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只…  相似文献   

2.
胡茂山 《成才之路》2009,(25):38-39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的作文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儿童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愉悦,使作文教学在儿童与作文之间形成“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我们的习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让学生的习作因生活而显精彩,因生命而显灵性。  相似文献   

3.
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关注语文学习的内蕴及其人文性的体现,引导学生写出具有原始的生命色彩、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的表现形式的作文,还小语作文的童趣、形象、情感的本来面目——这应该是学生习作的真谛。寻求作文内容的生活本色,尊重作文构思的个性本色,回归写作语言的自然本色,这是我们探讨的本色作文三个切入点。学生习作要复归本位,返朴归真,让习作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儿童具有独特的情趣、思维、心理、生活,我们不防暂时把属于孩子本身的特色统称为儿童本色。孩子的习作理应还其儿童本色,即让童心袒露,让童趣回归,让童真再现,让习作成为孩子自己的习作。要知道,儿童能写出属于儿童本色的个性作文,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呀!本文将重点阐述如何在孩子的作文中彰显儿童内心本色、生活本色、自然本色及生命本色,以激发兴趣,盘活积累,自由表达,优化评价,使属于学生生命个体的个性习作得以催生。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作文如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其提出过高、过难、过急的要求,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小学生作文教学应该回归儿童生活。一、小学生作文的儿童化习作应该给儿童们一个真诚的空间,儿童的习作应该充  相似文献   

6.
从生命活动的层面观照,习作应该是学生生命的原生态体现。即没有任何扭曲和约束,也无须任何遮掩和伪装,是一种真情实感、独立思想的自由表达,是一种实事实写与实情实抒。基于生态作文教学理念,我们倡导还给学生以习作“自由”,即命题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构思要基于学生的思维特点,题材要源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体裁要由学生自主选择,立意要坚守儿童立场和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7.
习作是儿童表情达意、书写真我、洋溢灵性、激发悟性、张扬个性的生命活动。《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故作为儿童作文的教学者,要努力让小学生习作教学回归儿童本位,彰显学生作文的儿童天性。一、让习作与生活无缝链接回归儿童本位的习作课堂,就必须努力做到关注儿童生活,尊重每一个能够激发儿童表现欲望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信息闭塞等原因,不少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学生作文大多是内容单调枯燥、形式千篇一律的模仿之作,缺乏对新事物、新时代、新生活的感悟,很难体现出儿童活泼烂漫的天性。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习作教学应该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关注儿童精神生活,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喜悦,乐于表达心声,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流露真情实感,张扬孩子个性,让习作成为学生真实的、快乐的、自由的生命之旅。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倡导"自由表达",让儿童作文回归生命本真,呼唤儿童作文的生命活力在习作过程中的真情投入和倾情投入,让学生享受自由写作状态。因此,如果孩子们能兴趣十足地参与习作教学,他们喜欢看、喜欢说、喜欢写、喜欢评,沐浴在习作教学的快乐课堂,孩子们的习作能力就能得到极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习作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基于儿童的视角写好评语。习作评语基于儿童立场,尊重儿童错误,关注儿童情感,承认儿童差异,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促使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教育教学对象是儿童。著名教育家卢梭曾经提出:一切教育活动应该以儿童为本位。无论如何,将教育的视角定位于儿童本身,是对教育事业的尊重,更是对孩童个体生命价值和尊严的尊重。而小学生的习作创作,就是言其心中之所想,表心中之所思,是一项呈现自我、展现自我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就卢梭的教育理论与小学习作教学相连接,就意味着小学生的习作创作应该以自身的生命质态为视角,呈现属于本真自我的"生本作文"。一、让主体表达走进学生习作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创作源泉,小学生的习作创作也不例外。唯有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新时期的习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作文提供有利的条件和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儿童作文是孩子个性的凸现,没有个性的作文是没有生命的废语。时代的发展进步呼唤学生个性的张扬。在习作教学中,笔者努力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开放练笔文题,  相似文献   

13.
目前,作文教学遭遇边缘化危机,考试作文、模式作文、网络作文等一直占据主流的位置.应试教育的影子始终没有隐退,表现在习作教学中,就是教师为了追求学生的习作成绩,强行剥离小学习作,一味按照成人的意愿、喜好、要求和方式进行训练,致使小学生习作时出现无话可写、"用我手写别人的话"、"儿童八股文"等现象.这使我们的习作教学陷入两难的境地:是坚持应试的习作教学,追求成绩,无视孩子的天性,还是观照儿童的生命成长,尊重孩子的天性?我们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即用儿童本来的语言来观照习作教学,尊重与呼唤孩子天性的回归,让孩子乐于写作,写充满儿童心声的作文,切实还孩子一个本真的童年.  相似文献   

14.
正如果每一次习作,都和学生进行着诗意的旅程,你会惊奇地发现,习作教学原来是那样可爱,那样精彩!教师应该创设充满活力的习作课堂,唤醒儿童诗意的眼睛,焕发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让生命在习作这片沃土上诗意成长。一、回归自然,擦亮儿童尘封的"天使之眼"儿童习作是生命本真的表达和交流,当然更要同归自然,方能达到"诗意地栖居"的要求。请看一位低年级  相似文献   

15.
<正>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最能激发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写作能力。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关注生活,激活学生习作,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一、关注生活,找准源头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每一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部丰富的大书。作文指导不只是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指导,更应该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积累习作素材。作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回归到丰富生动、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生活。这是作文教学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16.
同伴交往是激发学生写作的有效手段。在同伴交往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作文的语言就有了个性,有了生活,有了生命。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同伴交往,树立师生交往意识,营造交往的情境,搭建交往的平台,这样儿童习作就有了生命的意味。  相似文献   

17.
习作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是多样化的,因而学生的习作也应是多样化的。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是老师把学生固定在一个模式上,不给学生一个全新的空间,这种做法,就会扭曲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那些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化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作文,还称之为“得意之作”。在新课程的作文教学中,怎样做才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在习作训练中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生活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突出个性、充满生命活力的、开放式的习作大课堂。使学生爱写、会写、善写,写出真实的生…  相似文献   

18.
张平 《甘肃教育》2014,(2):38-38
正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要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一、力求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1.习作中要说真话。"生命本原"是指存活在儿童内心深处的最原始的生命形态,是一个奇妙  相似文献   

19.
<正>于永正老师曾说过:教师应该是儿童的"语言医生"。要改变传统习作评价的弊端,首要的任务就是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沟通。习作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一种认定,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化。笔者在对习作教学现状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习作评价对于保护和深化学生的习作热情至关重要。但小学生习作评价与修改的现状亦不容乐观。看图写话教学  相似文献   

20.
批改小学生作文,为学生习作下评语,历来都是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一件事。要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写作能力有所发展,笔者认为,教师除了灵活科学的方法外,还应该重视作文批语的评价作用,作文批语应做到“四忌四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