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汉·孔安国传:“我视汝情如观火.”唐·孔颖达疏:“言见之分明如见火也.”后来在“若观火”前面加一个“洞”字,用“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明白透彻.例如清·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吕本中》:“公所作《宋论》四十篇,审时度势,洞若观火.”鲁迅《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以过去和现在的铁铸一般的事实来测将来,洞若观火.”陈忠实《白鹿原》二章:“凡人永远也看不透眼前一步的世事,而圣人对纷纭的世事洞若观火.”  相似文献   

2.
郝欣 《编辑学报》2005,17(2):118-118
问 :在中文论著中 ,外国人名内的圆点用中圆点还是下圆点 ?答 :GB/T 15 83 4— 1995《标点符号用法》明确指出 :“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 ,用间隔号标示。”这里的间隔号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圆点。     例如 :赫伯特·乔治·韦尔斯 ;       赫·乔·韦尔斯 ;       赫·G·韦尔斯 ;       H·G·韦尔斯。  但也有人认为 ,国家标准说“用间隔号”是针对人名全译成中文而言的 ,如果名字采用外文缩写 ,则应在缩写字母后采用下圆点。例如 :赫·G .韦尔斯 ,H .G .韦尔斯。全间隔号也好 ,用下圆点…  相似文献   

3.
“巧舌如簧”意思是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善于花言巧语.原作“巧言如簧”.语出《诗经·小雅·巧言》:“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大意是:欺诈的大话,出自谗人之口,花言巧语,真是厚颜无耻.例如《后汉书·陈蕃传》:“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旧唐书·张仲方传》:“谄泪在脸,遇便则流;巧言如簧,应机必发.”后多作“巧舌如簧”.例如唐·刘兼《戒是非》诗:“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柯灵《谁在撒谎》:“世间有一种人,一生巧舌如簧,专说谎话,到头来一句真话就全盘推翻了它们.”  相似文献   

4.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18):54-55
“春兰秋菊”比喻各有特色,各擅其美.语见唐·颜师古《隋遗录》:“(陈)后主问帝(按,指杨广):‘萧妃何如此人(按,指张丽华)?’帝曰:‘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又见战国楚·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宋·洪兴祖补注:“古语云: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例如宋·洪适《野处有诗……再赋》诗:“夜璧朝琼宁独乐,春兰秋菊岂争荣.”鲁迅《偶成》诗:“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伯秋《程砚秋夫人的忧虑》:“现在这两位都已蜚声剧坛的演员犹如春兰秋菊,各有千秋.”范作文《桂花酒》:“她们长得也都很漂亮,但春兰秋菊,风度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5.
“国色天香”形容牡丹花的颜色和香气不同寻常(国色:冠绝全国的美色;天香:天然的芳香).语本唐·李正封《咏牡丹》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例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物产不常》:“又如牡丹,自唐以前未有闻,至武后时,樵夫探山乃得之.国色天香,高掩群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  相似文献   

6.
Since1980s,Chinahasmadegreatprogressinthetheoreticalresearchoflibraryscience.Themostim-portantcharacteristicsmaybedescribedasfollows:  ·Thelibraryscienceresearchhascometoevadebeinglimitedonlytodescribeexperimentallythecon-creteworkinthelibrary,andpaymoreandmoreattentiontotheconnotationandtheoreticalsystemofthediscipline;  ·Ithascomeoutofthemicro-worldofthelibrary,andbeenspeculatingabouttheactualmacro-prob-lemsbothundertheperipheralenvironmentandinthesociety;  ·Ithasintroducedmanyachi…  相似文献   

7.
<新唐书·张仁愿>传:"神龙中,进左屯卫大将军、兼检校洛州长史.神龙三年,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为突厥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之.景龙二年,拜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韩国公."卷末校勘记云:<旧唐书·张仁愿传>亦作景龙二年拜左卫大将军.<新唐书·宰相表>、<旧唐书·中宗纪>及<资治通鉴>卷二0九均作左屯卫大将军.案:作左屯卫大将军是.<新唐书·中宗本纪>载:"神龙二年十二月己卯,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及突厥战于鸣沙,败绩.景龙元年五月戊戌,右屯卫大将军张仁直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以备突厥.  相似文献   

8.
综合性图书     
《全国新书目》2008,(22):152-153
经部要籍概述/裘锡圭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08.—136页; 26cm.—(古文献学基础知识丛书).—ISBN 978-7-5343-8589-6:$30.00国学经典导读/江延秋编.—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09.—26cm.—ISBN 978-7-215—06584—0:$120.00国学常识/曹伯韩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10.—19cm.  相似文献   

9.
"无所不为"语出<论语·阳货>:"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何晏集解引汉·郑玄日:"无所不至者,言其邪媚无所不为."意思是没有什么事不干的,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如<三国志·吴书·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儒林外史>四六回:"他又是乡绅,又是盐典.又同府县官相与的极好,所以无所不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相似文献   

10.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2,(21):58-59
“淋漓尽致”形容表达详尽、暴露彻底 “淋漓尽致”,《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淋漓:形容酣畅,尽情.尽致:详尽细致,达到极点.语见明末清初·李清《三垣笔记·崇祯补遗》:“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记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例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再就让我说,我也没姐姐说的这等透彻,这等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1.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24):61-62
“车水马龙”意思是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来往往,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语本《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吾前过濯龙门,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龙.”后凝缩为“车水马龙”.例如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十六回:“花红柳绿,车水马龙,说不尽灯市的繁华.”鲁迅《故事新编·理水》:“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部到齐了.”  相似文献   

12.
"瑴"与"(瑴)"一笔之差,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字. "瑴"音jué,双玉谓之瑴.<说文解字·玨部>注曰:"瑴,玨或从(嗀)."<左传·庄公十八年>中云:"春,虢公、晋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皆赐玉五瑴、马三匹,非礼也."晋杜预注日:"双玉为瑴."唐陆德明释文:"瑴音角.字又作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青云>云:"二玉相合曰瑴,此玉常合生故也."<国语·鲁语上>:"(僖)公悦,行玉二十瑴,乃免卫侯."三国吴韦昭注:"双玉曰瑴."  相似文献   

13.
“山高水低”比喻意外的不幸,多指死亡.语见元·施耐庵、明·罗贯中《水浒传》四回:“赵员外道:‘若是留提辖在此,诚恐有些山高水低,教提辖怨怅.”例如清·钱彩《说岳全传》九回:“岳大爷又道:‘我进去,倘有机缘,连兄弟们都有好处;若有山高水低,贤弟们只好在外噤声安待,切不可发恼鼓噪.”  相似文献   

14.
一、周代婚龄 对于先秦时期婚龄的探讨大致有以下四种认识:第一,结婚的年龄.男子三十岁而娶,女子二十岁而嫁.其主要史料见于<周礼·地官·媒氏>:"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第二,男子三十娶,女子二十嫁仅是对于庶人而言,士大夫可不拘于此年龄.  相似文献   

15.
“砥柱中流”意思是砥柱山屹立在黄河激流之中.比喻坚强独立的人物或集体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的作用.语本《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例如元·侯克中《题韩蕲王世忠卷后》:“砥柱中流障怒涛,折冲千里独贤劳.”明·王世贞《鸣凤记·驿里相逢》:“唗!你小人势利,但知锦上添花;我砥柱中流,偏喜雪中送炭.”刘斯奋《白门柳》二部三章:“时至今日,能砥柱中流,担当中兴大任者,舍我东林、复社而外,已无他人.”  相似文献   

16.
“老马识途”意思是老马能认路,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的人熟悉情况,可以起到引导作用.语本《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日:‘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语见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二十一回:“管仲进日:‘臣闻老马识途,无终与山戎连界,其马多从漠北而来,可使虎儿斑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宜可得路也.’桓公依其言……遂出谷口.”  相似文献   

17.
思考点:在举国哀悼的国难和全民企盼的奥运矛盾中,怎样揣摩大众的口味和心理忍受程度?中国娱乐业怎样走出阴影.是一个多长的时间段?通过9·11与5·12的对比分析试着找寻答案:灾情比较灾难性质9·11:人祸,挑战道德极限,动摇世界政治。  相似文献   

18.
《诗经·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漂:同‘飘’)摇.”意思是鸟巢在风吹雨打中摇摇欲坠.后用“风雨飘摇”形容形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例如宋·范成大《送文处厚归蜀类试》诗:“死生契阔心如铁,风雨飘摇鬓欲丝.”鲁迅《哀范君三章》诗:“风雨飘摇日,予怀范爱农.”郭沫若《海涛集·我是中国人》:“但是自成立以来便在风雨飘摇中的创造社,终于在一九二九年二月七日,便是我流亡日本后一周年光景,被封锁了.”秦牧《北京漫笔·中国人的足迹》:“凡是大规模迫害华侨的国家,都是风雨飘摇的国家.”“风雨飘摇”不难理解,也不难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条成语只用其比喻义,不用其字面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形容形势很不稳定”,只用八个字便概括了它的含义和用法,准确而且精辟.  相似文献   

19.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21):59-60
“无出其右”指在某方面居领先地位,没有人或没有什么能超过他(它)、在他(它)之上.语本《史记·田叔列传》:“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例如《陈书·侯安都传》:“自是威名甚重,群臣无出其右.”清·李汝珍《镜花缘》三十回:“此二方专治一切肿毒,初起者速服速消,已溃者亦能败毒收口,大约古人痈疽各方,无出其右了.”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二十五章:“捷轩身经百战,胸富韬略,在军中威望崇隆,无出其右.”  相似文献   

20.
"如丧考妣"的使用范围和感情色彩 "如丧考妣"语出(<尚书·尧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汉·孔安国传>:"考妣,父母.盲百官感德思慕."后遂用来形容像死了父母那样悲痛.例如宋·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升遐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清·钱彩<说岳全传>六十三回:"朱仙镇上众百姓闻知岳元帅被害,哭声震野,如丧考妣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