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年伊始,不少著名作家都推出了新长篇,如阿来的《空山2》、池莉的《所以》、张炜的《刺猬歌》、李佩甫的《等等灵魂》等。然而,除了阿来的新作依然保持着《空山》系列的气韵,其余的都令人失望,或大失水准,或顺着以往的衰落轨迹继续下滑。倒是两位较年轻作家的长篇颇有可观处,盛可以的《道德颂》感情丰沛,刁斗的《代号:SBS》寓意精微,虽有缺点,但中气十足。更新锐作家的几个中篇也有出彩处,王维廉《非法入住》以实写虚的功夫、晓航《论我们灿烂的生活》与当下都市生活对接的能力、王松《守夜人的阳光》沉稳的叙述功力,都可圈点。"80后"两位作家也令人欣喜,笛安的《莉莉》以童话的方式写成长经历,张静的《珍珠》以荒诞的笔法写现代体验,感受真切,有新异之感。此外,迟子建的《福翩翩》、张惠雯的《如火的八月》都写贫贱生活的爱欲亲情,前者写老夫妻的温暖,后者写小儿女的绝望,都能动人。  相似文献   

2.
《诗经》有《鲁颂》、《商颂》,而无《鲁风》、《宋风》,其原因是由鲁国和宋国的特殊地位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从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抒情方式、细节描写、结构、风格等艺术侧面将《田野的风》与无产阶级学名《毁灭》、《铁流》进行多方位比较,以从中窥测20年代中国革命学在早期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学范围内所达到的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4.
通过深入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飘》和《根》这三部文学作品中的黑人形象,探讨形成原因及其艺术价值,并指出这些黑人形象是沿着"之"字形的道路延伸、发展的,即《汤姆叔叔的小屋》中黑人的文学形象揭露了奴隶制的野蛮残暴,而《飘》却表达出了对被打倒的奴隶主的无限同情,《根》中黑人的文学形象又再一次揭露和控诉了奴隶制。  相似文献   

5.
在牧野作家群中,王春花、尚新娇、张卫红三位女散文家的作品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王春花的《最后的守望》隽永大气,尚新娇的《空的那些》婉约清新,张卫红的《红袖添香》绚丽优美。女性意识的自觉和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她们创作文本的共同特征,本文试图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对之进行审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山花》、《作家》、《天涯》在暑期里推出了几篇立意求新的小说,让人眼睛一亮。不过到底是真正具有先锋探索意味的新,还是只是花样翻新之新,甚或旧饭新炒之新,还需仔细考量。  相似文献   

7.
3、4月的《山花》、《作家》和《天涯》总共刊发了近30篇小说,包括3个长篇、4个中篇,但总体质量平平,难得让人眼前一亮的佳作。  相似文献   

8.
相比前两月的平淡,7、8月出于0的《山花》、《作家杂志》明显热闹了许多,也好看了许多。 两期《山花》的两个头条都是中篇小说,都有可观之处。  相似文献   

9.
田平 《文教资料》2009,(33):17-19
《德伯家的苔丝》、《嘉莉妹妹》和《血泪打工妹》以不同的视角共同反映了农村打工女子令人辛酸的经历。叙述者客观地表现了这些国家当时不同的社会意识对创作的影响。由此,本文提出了中国的相关作品创作改进的大致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丝衣》、《楚茨》、《既醉》、《凫鹥》四首祭祀诗中对待祭尸之礼,尤其是对于公尸的崇高礼敬与殷勤献祭等情形,表明周代人文提升已相当可贵,而非肤浅之表面化。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 ,《过秦论》、《师说》和《六国论》三文有值得比较的价值 ,通过对照、分析会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借鉴意义。首先 ,从提出论点的方法和部位上看 ,三文不尽一致。《六国论》开宗明义 ,在文章启首即提出中心论点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战不善 ,弊在赂秦。”属演绎法。《过秦论》首先罗列大量史料 ,论述秦从秦孝公开始到秦始皇150年间的兼并战争和秦王朝因施暴而致亡的历史过程 ,最后用归纳法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仁义不施 ,攻守之势异也。”《师说》的中心论点既不在开头 ,也不在结尾 ,而在课文的主体即中…  相似文献   

12.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英国小说家劳伦斯的《圣马》和伊夫林·沃的《罪恶的躯体》都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末,当时世界正处于一战结束后的恐惧与绝望之中。三部小说都表现了疏离感这个重要的内容:《太阳照样升起》和《圣马》关注的是独立个体的疏离感,《罪恶的躯体》则反映了两代人之间的疏离感。三部小说都揭示了现代战争是造成人们疏离感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作为辑录古籍精要之语或典章旧制而成书的著作,《群书治要》、《通典》、《意林》从内含丰富治道之术的《管子》中吸取了不少内容。由于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它们对《管子》的辑录显示出不同的思想取向。  相似文献   

14.
晋文公重耳是《国语》、《左传》、《史记》三部著作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位春秋霸主.其记载大体相似但同中有异:《国语》中的晋文公从善如流但缺少霸气与沉着果断的决策能力,《左传》中的晋文公从一开始就充满英雄气概,《史记》中的晋文公形象更具立体感,司马迁充分刻画了人物成长与性格发展的过程.比较研究重耳在三书中的形象差异,我们可看清作者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5.
在《孙子兵法》这部论著中,《形》、《势》、《虚实》为三姐妹篇,相互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孙子通过层层论证,实现了军事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据此,三篇中的“形”、“势”、“虚”、“保法”、“不责于人”、“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和“故曰胜可为也”等词语的注释都应重新予以修订。  相似文献   

16.
一、导入: 1.介绍作者:安徒生,丹麦著名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相似文献   

17.
历岗 《小学语文》2007,(10):18-18
问:《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六年级上册第18课)一文中提到《表》和《小约翰》。请问:这是两本什么样的书?现在还能看到这两本书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历来说《诗》者,皆认为十五《国风》是按国别分的类,《商颂》《周颂》《鲁颂》也是如此;而对《大雅》《小雅》则另有说法.总之认为不是按地域来划分的类别。本文认为."综观《诗》的分别,可以发现它们应该是以地域为依据而划分的类别。在上古语言中,"雅"与"夏"相通.或互相连续.如“雅夏”.因此.这就是现在的“亚细亚”一词的来源。“大夏”就是《大雅》.“大夏”也就是“古希腊”.“小亚细亚”就是《小雅》。周武王前的西周.面对中原.背靠大夏,成为堪称中西合璧的广袤侯国。建立西周王朝后.很注意“采八方之音”.广泛搜集各地乐章.“大夏”和“小亚细亚”一带的音乐.对他们并不陌生.这就是在《诗》中出现《大雅》和《小雅》的历史背景。所以.正如同十五《国风》、三《颂》一样.《大雅》《小雅》名称也是源于地域而分的类。  相似文献   

19.
论《呐喊》、《彷徨》的“审丑”话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启蒙立场导致《呐喊》、《彷徨》强烈的“审丑”意识,而“审丑”话语又赋予《呐喊》、《彷徨》不朽的思想价值《呐喊》、《彷徨》着重审视了人物之丑、灵魂之丑、人际关系之丑、环境之丑。  相似文献   

20.
席慕容和舒婷作为当代女诗人中的佼佼者,其代表作《一棵开花的树》、《神女峰》传达出对爱情的不同态度,《一棵开花的树》表现的是一种被动、依附式的爱情,而《神女峰》则展现了诗人对传统节烈观的批判,对永恒无望的等待的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