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毕婷 《教育》2009,(6):30-30
教育部曾两次对公办学校举办,高考复读班发出禁令。在复读生眼里,这一禁令是不公平的;在应届生眼里,复读生的大量存在挤占了他们的高考机会。高考复读之于教育公平,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教育》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苏君阳。  相似文献   

2.
史欣 《教育》2009,(6):22-23
尽管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曾明确禁止公办高中办复读班,却仍未阻挡住高涨的复读热潮。调查表明,复读生已成为高考的重要参与者。北京每年有2万名左右的复读生,广东每年参加高考复读的学生占全部高考考生总数的15%,而在全国,复读生比例则上升到30%。  相似文献   

3.
史欣 《教育》2009,(16)
愈是名牌,愈有风险,复读生要面对现实,不能因错报志愿而再次遭遇失败——尽管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曾明确禁止公办高中办复读班,却仍未阻挡住高涨的复读热潮。调查表明,复读生已成为高考的重要参与者。北京每年有2万名左右的复读生,广东每年参加高考复读的学生占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复读生大量涌现,复读生已成为重要的高考人群,全国高考复读人数已约占当年考生人数15%的比例。复读现象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研究旨在剖析当前愈演愈烈的复读现象,探究复读生群体数量不断上升的深层原因,查找复读生群体所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复读培训机构举办策略和复读行为的“生存空间”,为教育行政领导部门提供适宜的改革思路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5.
《教育》2008,(9):17-17
一项调查表明,复读生已成为高考的重要参与者。2007年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的1010万人中,有289万为往届生,占28.6%。部分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把有经验的好教师都留在了复读班,同时,  相似文献   

6.
应届生和复读生本来是同一条船上的人,但是面对竞争激烈的高考和日益壮大的复读大军,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某个角度来说,对手大于朋友。  相似文献   

7.
高考复读,是勇敢者的智慧选择!高考复读,是忠于内心、执著理想的有志者的凤凰涅槃、化茧成蝶般的历炼!复读,非勇者不敢踏上此途,非智慧者不能作出此英明决断!——谨以此文献给令人敬佩的高考复读生一、从补习生到复读生高考成绩无论高低,每年都有一部分同学选择复读,于是人们习惯称这类学生为复读生。  相似文献   

8.
激烈的高考竞争,使高中学生复读率直线上升。近四年,我市应届生与复读生的比例已经达到一比一(见下表)。全省也是如此。我省去年参加预考的考生(217401人)中,往届生占39.14%;高考考生(85799人)中,往届生占49.1%。重复教育率高,教育投资的浪费率也必然高。高中毕业生复读一年,实际上是将毕业年限延长到四  相似文献   

9.
在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背景下,涌现出一大批高考复读生,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其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本文以高考复读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复读生的社会支持,关注高考复读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分析得出应从三个不同的阶段给予高考复读生以社会支持:一是高考复读前的决策支持,二是高考复读中的过程支持,三是高考复读后的价值支持。这三种支持无一例外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在心理上给予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10.
复读生管理五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管我们怎样评价,高中复读现象客观存在,并且“复读队伍”还有壮大的趋势。复读生在很多方面都有别于应届生,为了培养好这些复读生,教育工作者理应探讨和研究。笔者根据大量的调查和实践,提出五点建议,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77年高考匆忙恢复,当年超过50%的考生不是应届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此后高考考生才以应届为主。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复读便逐渐成为一种“气候”,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早在2002年教育部便发布通知叫停公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在江西、海南、广东、福建等省公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已被叫停,但事实上,“复读”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复读生已成为重要的高考人群。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北京市2009高考报名的日益临近,近日到高考复读机构咨询报班的往届生大幅增长,其中因考入的高校或专业不理想而选择从大学退学再战高考的复读生比往年有明显增加。虽然从2008年高考起,教育部已取消自主招生只针对应届高中毕业生的限制,但目前北京市只有北大明确允许非应届生参与自主招生竞争,大多数在京高校的自主招生依然向往届生紧闭大门。这主要是因为不少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认为,  相似文献   

13.
正填报志愿期间,身为复读生的小艺、小幂、小薇先后赶来咨询。小艺:我是少数民族考生,也是一名复读生,今年还能享受优惠加分吗?会不会有学校歧视复读生,扣掉一定分数再参加录取呀?俺:首先要说明的是所有考生均可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根本不存在所谓"复读生扣分录取"的问题,这一点请你放心。如果符合享受河北省优惠照顾政策的条件,即使身为复读生,仍可按照优惠照顾后的分数投档。例如,小艺是少数民族考生,复读后再次高考仍可享受加分优惠。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应届生还是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00名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高考学生在强迫、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和情绪波动性5个因子上都普遍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且应届生学习压力显著大于复读生;(2)对于应届高考学生来说,男生的学习压力显著高于女生;对于复读生来说,男生的心理不平衡显著高于女生;(3)在压抑维度上,应届生和复读生存在显著差异,复读生高于应届生;(4)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在改革开放、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围绕高考复读形成了复读生占用国家教育资源、挤占应届生升学指标,复读市场恶性竞争等问题。1999年扩招后,研究者从教育体制、教育思想、就业形势、传统观念等角度对复读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和阐述。2007年8月4日,周济部长提出“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的政策,研究者对新政策及复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大量的分析、预测和评论。随着新政策的实施,将会出现更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记者日前从江西省教育厅获悉,从今年秋季开学起,江西所有的公办高中将不再举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也不得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据统计,今年该省预计有19万名高考考生,其中包括1万多名去年高考高分复读生,他们为了上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主动放弃已经到手的高校录取通知书,重新到高中复读。目前,江西正  相似文献   

17.
正高考复读现象是伴随高考制度产生的,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经三十余年。高考复读教育不属于我国正规学历教育体系行列,是在我国教育制度和社会制度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催生出的,因此天生具有边缘化的特点。由于其边缘化的特点,长期以来缺乏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加之复读生固然存在的学习或心理等方面的不足,使得复读生成为了社会中一类"尴尬的弱势群体"。2007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禁止公立学校开办高考复读补习班。至此,复读教育的"存废"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透过高考复读生社会群体可以洞察我国高考制度的问题及改革方向。高考复读生在某种程度上是不科学的高考制度催生的社会弱势群体,高考复读是考生规避考试风险,追求受教育机会的一种策略。将高考复读视为侵占和浪费教育资源的应试教育病症,采用简单的封堵政策是不可行的;人性化的社会应该将通过不懈努力取得成功的机会平等慷慨地给予每一个公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加入复读队伍的考生有增无减,并且有大规模扩大的趋势.有资料显示,近几年各地上线考生近一半是复读生.无论是因成绩不上线而没被录取,还是因为没有进入理想大学而高分复读的考生,都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2009年高考结束了,许多同学即将踏上复读之路,要在2010年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复读生就必须战胜自卑与尴尬心理.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重新树立起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张小武 《教育》2009,(6):28-29
在教育部三令五申公办高中不.得举办高考复读班的大背景下,显然没有哪个公办高中愿意公开承认和高考复读有干系。“现在提复读的事不合适嘛,你应该高考结束了再来,那时候复读才是个热门话题。”5月6日下午,《教育》旬刊记者在北京海淀区某中学采访时,该校一位负责人如是说。“高考结束了再来”是个推托辞,但这个托辞可以理解。据记者的调查,公办高中“暗渡陈仓”举办高考复读班甚至以“插班生”的方式接收高考复读生的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