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讯专递     
两家都市报新领导到任 本刊讯 最近,中南地区两家都市报新的主编、总编辑上任: 程益中担任南方都市报主编,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社委李明英不再兼任南方都市报主编; 湖南日报副总编辑李发美兼任三湘都市报总编辑,湖南日报原副总编辑兼三湘都市报总编辑叶畅因到退休年龄,不再担任原领导职务。两家都市类报纸停办本刊讯 因报业结构调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2001年6月,四川成都将停办两张报纸──《蜀报》和《商务早报》。时讯专递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总编辑是报纸的总设计师、总指挥员、首席记者,意在强调总编辑在办好一张报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确实,文如其人,报如总编。有什么样的总编,就有什么样的报纸。安岗说得好:“枯燥的报纸是由枯燥的总编辑决定的。”总编辑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报纸的方向;报纸办得有无特色,有多大影响、多大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总编辑的素质状况。我们这里所说的总编辑,包括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新闻杂志的台长、社长、主编、编辑部主任等及其副职。就这些人相同、相似、相近的工作性质、任务来说,都应该属于总编辑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新闻战线》2012,(10):6-7
9月26日至10月3日,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杂志社和英国华闻周刊社联合主办,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贾吉商学院协办的2012中英媒体高峰论坛在剑桥大学成功举办,来自中国中央和地方的数十家媒体的近40名代表出席论坛。论坛期间,嘉宾们走访了"英国报纸的老家"舰队街,与英国第一大报泰晤士报的总编辑、执行总编辑、设计主编等报纸高层交流互动,与BBC、金融时报、路透社的资深媒体人以及牛津、剑桥大学的知名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4.
6月12日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联合召开“上海生活服务类报纸工作座谈会”。与会者就上海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达成了一些共识。《申江服务导报》主编徐炯、《生活周刊》主编李世雷、《上海壹周》主编陈保平、《上海星期三》主编裘正义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张子让在座谈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解放日报》总编辑宋超、《文汇报》总编辑吴振标、《新民晚报》总编辑金福安和《新闻报》总编辑裘新也在座谈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上海生活服务类报纸发展势头良好“生活服…  相似文献   

5.
国际新闻界     
英国媒体申诉委员会要各报自律英国12家主要报纸的主编9月17日会见英国媒体申诉委员会主席.一致同意由于王妃戴安娜之死,各从业人员的行为更应该自律。媒体申诉委员会主席洛德·韦克厄姆说,在戴安娜事件中“盯人”摄影记者所起的作用受到指责之后,他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规范自己的行为。《每日邮报》总编辑戴维英格利希代表主编同仁们说:“我们支持洛德·韦克厄姆的号召,进行广泛和严  相似文献   

6.
简讯     
新闻出版署举办的1995年第一期新批报总编辑期刊主编培训班于1月18日在北京结束。81家报纸总编辑和46家期刊主编参加了为期5天的学习。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等给总编辑们讲了课。  相似文献   

7.
《申报》是中国历史上一份很有影响的报纸。这份报纸由英国商人美查1872年在上海创办。那时。外国人在中国办报成风.但外国商人在内地城市办商业报纸.美查还是较早的。美查并不是亲自操办具体报务,这是《申报》与当时其他外国人办报的一个重要不同特点。美查雇佣了一批中国的秀才.由他们担任主编、编辑。于是.这样一份外国人出钱、中国人操办的报纸就在一百多年前的上海滩亮相了。  相似文献   

8.
如何克服长期形成的“重文字轻图片”的倾向?如何充分发挥图片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把报纸办得图文并茂?2月27日首都30家报纸的总编辑、版面主编和摄影记者进行了热烈的探讨。这次会议是由本刊和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新闻出版报、《新闻战线》联合发起,在人民日报召开的。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唐非,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祖禹、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等出席了会议。蒋齐生(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新闻摄影改革,需要报纸领导、编辑和摄影记者进行对话。新  相似文献   

9.
总编室是总编辑办公室的简称,是为总编辑服务、体现总编辑意图的一个重要部门。我国地市党报目前都设有总编室。在地市党报的报社中,管理报纸业务的一般有总编辑一人和副总编辑若干人。一张地市党报的质量如何?除受社长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总编辑的水平也就是这家报纸的水平,足见一个总编辑(副总编辑)对一张报纸的影响力之大。而总编辑的水平能否充分发挥,往往取决于如何给自己的角色定位。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在一次新闻业务的座谈会上认为:总编辑的主要任务一是把关,二是策划。这无疑道出了总编辑的  相似文献   

11.
上推十年,如果新闻摄影学会召开新闻摄影研讨会,报名参加的总编辑恐怕很难超过10人;而现在,几十位报纸总编辑云集银川,同新闻摄影工作者一起研讨新闻摄影问题。这件事的本身就反映了报纸总编辑观念的变化。1985年8月,当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委会首次把“慧眼奖”授给中国日报总编辑冯锡良时,许多报纸的总编辑对新闻摄影工作还比较生疏;如今,《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首都报纸的总编辑直接组织和指挥摄影报道,从这些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令人感奋的好照片。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纸和一些专业报  相似文献   

12.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理念已被绝大多数报纸的编采人员所接受,但要将这一理急转化为新闻生产力,在版面上体现出来,还需要报纸运作机制的改革和深化。华商报总编辑的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深化改革、构建报纸图片新闻运作体系的思路和做法,值得报界的老总们一读。  相似文献   

13.
地市报总编辑如何树立正确的宏观意识和微观意识,对处理好报社内外部各种关系和矛盾,对办好报纸、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总揽全局总揽全局既是总编辑宏观意识的集中体现,又是他的重要职责。总揽全局,就要做到心中有全局,事事想全局,处处为全局。地市党报是党和人...  相似文献   

14.
6月7日至9日,辽宁省18家报纸的总编辑和总编室主任50余人聚会海滨城市大连,研讨如何在新形势下办好党报要闻版。据悉,专题研讨要闻版这在我国新闻界还是第一次。 研讨会认为,要闻版是报纸的眼睛,是报纸的龙头,是报纸的黄金版面,是报纸的旗帜。如何使这双眼睛更动人,使这面旗帜更鲜明,更好地为改革开放、稳定大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是当前报纸工作的重要课题。因为要闻版是报纸的神经中枢,办好要  相似文献   

15.
总编辑简论     
据全国报刊登记的数字,我国有1700多家正式登记的报纸,若再加上内部发行的企业报、专业报,报纸总数不下3000。按每家报纸设3名正副总编辑计算,那末,总编辑的总数应有近万名。这万名老总应该是我国新闻队伍中的骨干,是我国30多万新闻从业大军中的精英。本文想就总编辑这个论题作一简单的论述,并以此求教于诸报的老总们。总编辑:最优秀的编辑和记者总编辑,作为报纸编辑工作的核心,应该是最优秀的编辑和记者。在中外新闻事业史上,我们可以列举出许多有影响、有作为的总编辑。他们首先是个优秀的记者,又是个克尽职守的编辑。我国著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报纸是总编辑的命根子,这话并不过份。总编辑离不开报纸,报纸也离不开总编辑,二者是“自由恋爱”,有不解之缘。总编辑应该有一个强烈的观念,这个观念就是“报纸观念”。总编辑头脑里应该装着“报纸”二字,想报纸,说报纸,干报纸,象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报纸。所谓总编辑的“报纸观念”,是否可以归纳成这样三个方面。热爱报纸。干一行,爱一行,才能干好这一  相似文献   

17.
展江 《青年记者》2016,(10):72-75
如果说美国记者中的暗访鼻祖是内莉·布莱,那么有没有美国以外的记者早于布莱进行暗访呢?其实,一位已经身居知名报纸总编辑高位的英国人,在布莱卧底疯人院之前的两年,开展了一次国际性的新闻揭黑调查,其中所使用的极其复杂的调查手法,就包括记者、主编和外界人士共同参与的暗访. W·T·斯蒂德(W.T.Stead,1849~1912)是英国报业史上的著名人物,也是调查性新闻事业的先驱,他在维多利亚时代因为在新闻手法上多有惊人之举和创新而成为争议性人物.其中他作为报纸主编亲自策划并执行包括暗访在内的新闻采集手法,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令报界同道和保守派人士大为震惊,同时强有力地影响了公众舆论和法治变革.  相似文献   

18.
增强党报可读性湖北日报总编辑杨仁本报纸的对象是读者。报纸是办给读者“读的”。报纸的作用要在读者阅读后才能产生,如果一张报纸没有人读,那就比废纸还不如。因此,提高报纸的可读性是报界同仁努力追求的目标,不少报纸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当今中国报坛,可谓繁...  相似文献   

19.
全国报纸总编辑、摄影记者、图片编辑新闻摄影理论年会,8月6日至12日在呼和浩特召开。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与内蒙古日报杜、内蒙古新闻摄影学会共同举办的这届年会,是中国新闻摄影学会1983年举办的第一次理论年会以来的第6次年会,它与前5次的不同之处,是由报纸总编辑与新闻摄影工作者共同探讨新闻摄影如何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家新闻单位的总编辑、摄影记者、图片编辑、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者共150多人,围绕会议主题以及进一步加强新闻摄影在报纸上的地位和作用、摄影队伍素质提高与培训等问题,进行了认  相似文献   

20.
新闻圈子里的人爱说一句话:脚板底下出新闻。唐亚明的新作《走进英国大报》,是一本用脚板走进英国报业现场,对那里的老板、主管和从业者访谈而写成的书。随着书页的翻动,我们仿佛跟着作者对英国报业进行了一次饶有趣味的考察:听知名大报总裁、主编谈办报方针和经营理念;旁听新闻编前会、评论选题会,观察这些报纸的从业人员如何策划报道;到发行稽核局访谈,了解报业“精英”们如何制造“发行奇迹”和稽核人员如何打假……英国是现代报业的发源地之一,早在300余年前,在著名的舰队街就诞生了一张定期出版的报纸《每日报》。多年来,英国报人谱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