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次难得的记者访问中,乔伊斯·卡罗尔·奥茨谈她的生活及最新小说。"我看不出自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美国当代赫赫有名的小说家之一,四十五岁的乔伊斯·卡罗尔·奥茨说。"我对待写作郑重其事,可我  相似文献   

2.
亚科夫·阿加姆(Yaacov Agam,1928~):以色列当代极少数享有国际声誉的一位艺术家,惟一入选大卫·派柏(David Piper)编辑的《艺术与艺术家辞典》的以色列艺术家。阿加姆1928年生于以色列的雄莱锡安,1946-1948年在以色列耶路撒冷的贝扎莱尔美术学校学习,1950-1951年在苏黎土学习。1952年,他创作了第一幅可变换作品。次年,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散记     
彭龄 《世界文化》2007,(2):32-34
1998年5月,以色列前总理内塔尼亚胡访华期间,面对长城感慨地说:“以色列也需要这样巨大的墙来保障它的人民的安全。”当时,站在他身旁的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回答说:“能给以色列人真正安全保障的是和平,而不是混凝土墙。”  相似文献   

4.
卡梅里剧团是以色列五大主要专业剧团之一,目前是以色列最活跃和最成功的剧团。该团于1944年由以色列著名戏剧家约瑟夫·米罗等人创建,1970年成为特拉维夫市剧团,现有180多名演职员,其中演员有80名。剧团团长诺埃姆·塞默尔,董事会名誉董事长是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的夫人利尔·拉宾。这是第一个上演描写以色列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的剧团。在其50年的历史中,卡梅里已成为一个国际公认的著名剧团,曾代表以色列参加过世界一些主要戏剧节,应邀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阿根廷等十多个国家演出,均受到好评。卡梅里剧团以演出以色…  相似文献   

5.
从以色列长驻归来将近半年,中东战事愈演愈烈,巴以双方无休止的暴力冲突、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把和平进程抛入漫漫长夜。每当巴以的局势趋向和平或再次陷入冲突,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以色列前总理拉宾,想起他对巴以两国以及中东和平进程的贡献,还想起他作为一位出色的摄影家所摄制的照片。 那是3年前即1999年6月的一天,在以色列南部城市贝尔谢瓦郊外的高科技工业园展厅内,  相似文献   

6.
到以色列不久,我就认识了特拉维夫市文化局局长吉约瑟先生。这位外貌酷似德国总理科尔的犹太人,曾两次访华,为人坦诚,对中国充满友好感情。前两天,他收到一份北京市文化局发来的传真,一筹莫展。急中生智,他打电话说要与我共进午餐。见面后,他给我看了传真的复印件。原来,他97年8月给北京市文化局发去传真,希望邀请一个中国演出小组到以色列访问,并允诺负担往返国际旅费和在以费用。在以色列,能够提供这种不同寻常优厚条件是十分少见的,特别是作为政府部门,一般不愿介入操办具体的演出、展览项目。吉约瑟先生这样做的原因只有…  相似文献   

7.
去年夏季,在巴以冲突日趋升级的以色列特拉维夫国土博物馆雕塑公园里,一个名为“中国康氏绢人彩灯展“的活动隆重开幕,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利数千当地观众出席了开幕式这是继1999年“中国彩灯展”在耶路撒冷以色列国家博物馆和特拉维夫国土博物馆成功举办后,中国在以色列举办的又一次大型民间化活动。  相似文献   

8.
2002年元月6日,以色列总统卡察夫携夫人在潘占林大使陪同下,参观了正在耶路撒冷以色列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百件文物珍宝展》。这是卡察夫总统于百忙之中赶在该展闭幕前的专程参观。以色列汉学家、展览策划人比特曼夫人向卡察夫总统介绍了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卡察夫总统仔细观看兵马俑后问,中国皇帝死后大规模陪葬的习俗与中国的古代哲学有何联系?比特曼夫人略加思索后说,这只是他的个人行为,与哲学没有什么联系;“来世”、“轮回”等观念要到几个世纪以后,佛教传到中国才有。随着文明的发展,皇帝的陪葬由原来的真人发展到仿制的人和祭品。在介绍西汉画像砖时,卡察夫总统对1000多年前居住在四川的中国古人当时就能利用天然气熬制井盐这种不污染环境的工业表示出极大的兴趣,问道,当时我们处于什么年代?随行人告诉,大概是古代罗马统治以色列的时代。参观结束时,卡察夫总统对潘大使说,犹太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历史遗产和传统文化的民族。可惜,多年的战乱和流散,以色列保存下来的实物化的文物不是很多。犹太民族对中国文化素有景仰之情,甚至在《圣经》中都提到过中国。非常感谢中国政府将这么珍贵的文物借给以色列展览,使以色列民众有机会接触古老的中国文明。200...  相似文献   

9.
他也有感受挫折的时候,因为他没法玩篮球,没法滑冰,实际上很多事情他都不能做。不过,他有一套自己的处理办法。他能够在头脑中想象自己在篮球场上奔跑的情景,就像他把乐境痴迷地糅入琴弦一样。这就是世界小提琴大师依萨克·帕尔曼。帕尔曼1945年出生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市,其父母是波兰人。3岁半时,他开始拉小提琴。一年后,他患小儿麻痹症致双腿瘫痪。没人知道,疾病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阻碍或激发了他的音乐天赋。人们看到,9岁的帕尔曼开始在音乐会上演出了。但还是有人认为,对帕尔曼来说,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开独奏音乐会实在…  相似文献   

10.
利比亚小说是富有特色的阿拉伯小说的一部分,利比亚作家群是阿拉伯作家队伍颇具活力的中坚力量之一。本世纪ZO年代,利比亚著名爱国诗人艾·麦海德维(1898196)率先创作了诗小说和散文小说,为民族的解放呐喊。他的有益的尝试,成为利比亚小说创作的前奏。此外,佚名者于1928年12月22日发表的短篇小说(无中生有),阿里·穆萨于次年12月5日发表的小说(你)的精彩片断,亦是利比亚小说的先声。30年代中期,利比亚小说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不仅作品数量增多,质量也逐渐提高。例如佚名者于1975年《月9日发表的小说(文人的生活),描写一…  相似文献   

11.
李丹 《世界文化》2010,(9):43-45
1660—1688年复辟时期,在议会和国王的斗争中,英国的宗教言论极不自由。天主教阴谋案就发生于这一时期。1678年,一位名叫泰特斯?奥茨(1649—1705)的人捏造了一个谣言,  相似文献   

12.
拓展人们视野的作家石巍编译拉尔夫·埃利森以其唯一发表过的一部力著向千万人展示了美国黑人的生活──一个被人们忽视的角落。拉尔夫·埃利森一生只发表了一部小说,但谁也不认为他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作家,却公认他是美国文坛的一位奇才。他1952年发表的小说《看不...  相似文献   

13.
以色列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音乐和舞蹈领域都是硕果累累、成就斐然。以色列出现了一批世界著名的舞蹈家,其中对以色列现代舞蹈影响最大、最具民族特色的是萨拉·莱维—塔奈。萨拉·莱维—塔奈于1911年出生在以色列雅法市。父母是南也门犹太移民。母亲是位职业送葬者,父亲是铁匠。在萨拉七岁时,母亲去世了。由于父亲收入低微,小萨拉不久便离开了家,自谋出路了。后来她被送进了孤儿院。由于受母亲的影响和其天性所致,萨拉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在孤儿院里,她显露出非凡的艺术天才。她常常教小朋友唱歌跳舞,成了儿童们的中心人物。她…  相似文献   

14.
以色列的舞蹈艺术历史不长,但在各种文艺形式中,舞蹈的发展最快,成绩也最大。在以色列这个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人口550多万的小国家里,有6个大型专业舞蹈团和100余个民间舞蹈团;舞蹈还是普及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全国有30多万人定期参加民间舞蹈活动和各类社交舞会。作为一门艺术,舞蹈在以色列是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的。当时以色列出现一批舞蹈开拓者,其中影响最大的是20年代从莫斯科来的女芭蕾舞演员丽娜·尼柯娃。为纪念她对以色列舞蹈的贡献,耶路撒冷至今还保留着丽娜·尼柯娃故居。尼柯娃创建了“也门歌唱芭蕾舞蹈团”,曾于30年…  相似文献   

15.
《废名小说选集》代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废名小说选集》代序汪曾祺冯思纯同志编出了他的父亲废名的小说选集,让我写一篇序,我同意了。我觉得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因为我曾经很喜欢废名的小说,并且受过他的影响。但是我把废名的小说反复看了几遍,就觉得力不从心,无从下笔,我对废名的小说并没有真的看懂。我...  相似文献   

16.
哈谢克是捷克著名的讽刺小说作家,他出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当过银行职员、编辑,后从事专业文学创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就出版了一本诗集和16本小说集,其中以《好兵帅克》最为著名。关于《好兵帅克》的创作经过在捷克流传着两种说法:1921年一个夏天的夜晚,刚从俄国回到捷克不久的哈谢克,出现在布拉格一家啤酒馆里。他只穿了件衬衫,趿着拖鞋,提着裤子,一付邋遢相。他对酒友们说,他的皮鞋、背带和外套全部被老婆锁起来了。朋友们听了哈哈大笑,因为他们太了解这位嗜酒如命落拓不羁的作家朋友了;他们明白,这一定是哈谢克的…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列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国度,以色列人是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民族,以色列的母亲们在孕育这个出色的以色列民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以色列女人的状况又如何呢?现在让我和大家一起到以色列女人的世界,对现代以色列女人做一个初步的了解吧。煞费苦心的“减肥”中东地区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的限制,多以素食为主。这样的饮食结构造就了犹太女子苗条纤细的身材,形成了以瘦为美的流行时尚。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这里的姑娘苗条有余,丰腴不足,一个个都似T型台上的模特儿。迎风飘摇的腰肢、惹人瞩目的“魔鬼身材”,给初来乍到的游人…  相似文献   

18.
五年前,伊恩·汉密尔顿着手为《麦田中的守望者》一书的作者 J·D·塞林格作传。《麦田中的守望者》出版于1951年。大约十年后这部小说才风靡一时,现在每年仍能在世界范围内售出25万册。50年代,汉密尔顿是个十几岁的孩子。那时,他同千百万同龄人一样,感到小说中叙述故事的那个少年霍尔顿·考菲尔德,说出了他的心里话。他被这部小说迷住了。正是这种着迷的劲头使他开始探究该小说作者的身世。人们还真应该感谢他的着迷精神呢。然而,如今  相似文献   

19.
在以色列生活的中国人会发现,犹太民族是一个十分讲究家庭观念的民族,这在多元化的以色列化中,是一个引人瞩目的亮点。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犹太民族从流散走向聚集,来自四面八方并带来各不相同的生活习俗。在以西方犹太人主导的以色列社会,经常可看到欧美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子。  相似文献   

20.
1843年,大仲马和出版商签订了一份合同。按照合同,大仲马要为他们写一部惊险小说,而且小说的情节要使整个巴黎为之倾倒。出版商提出的标准虽然太过分,但大仲马却满有信心把这部惊险小说创作成功,因为他早就掌握了大量的创作素材。果然,不到两年小说就写成了。大体情节是:海员邓蒂斯被嫉妒他的人告密下狱,在囚牢里过了十四年。后来,他设计逃出牢狱,按照狱友提供的线索,找到一个宝库,一下子成了亿万富翁。接着,他改名换姓,对恩人报了恩,对仇人报了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