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谁的文章长     
谁的文章长赵振宇要把文章写得短些,短些,再短些,这在新闻界已不是什么新闻了,隔几年就会有位大人物出面强调一番;短新闻,短文章的竞赛要不了多久就会组织一次。人们见长不怪,好似一个顽疾谁也无法解决,尽管目前还在做这方面的努力。问题为什么一直得不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2.
1942年,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就讲到:"应当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1946年,胡乔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题为《短些再短些》的文章,倡导写短新闻、短通讯。上世纪50年代,新闻界前辈赵超构进一步呼吁文章要"短些、短些、再短些"。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内新闻业内,新闻要短,  相似文献   

3.
要将同题新闻做得足些足些再足些。新闻的传统法则是“短些、短些、再短些”,在报纸只有四个版的“薄报时代”,这是没错的。但在版面空间扩张了无数倍的“厚报时代”的今天,对那些读者关注、主题重大、新闻价值含量高的新闻,则需要做得足些、足些、再足些。这既是满足读者新闻欲、知情权的需要,也是同题竞争之必需。要将新闻做得不留空档、不留死角,做得读者想知道什么,我这里就有什么,  相似文献   

4.
多发多写短新闻,新闻界已经倡导多少年了:可是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在我们许多报刊上.长而空、令人发怵的所谓“大作”长期占据版面。而精巧、新鲜、活泼的短新闻还是少。早在四十年代,胡乔木同志就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提出“短些,再短些”。他认为,这“对读者大有益处,都是大解放”?今年,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也提出.新闻要“短些,短些,再短些”?可是,我们许多人并没有真正地刹住长风.倡导好短文。  相似文献   

5.
报纸是新闻纸,报纸的个性是新闻性,报纸应以发表新闻为主,新闻应以短新闻为主。短小精练,是各种新闻文体共同的写作规律。列宁把新闻称为“电报文体”、“电讯体裁”,认为“不要重复,只须用几行”。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稿件长了,读者就会把视线移开,去寻找那些简短而生动的文章看。因此,你动笔时就要想到读者,写得短些、短些、再短些! 短,并非易事,把新闻写得短而好,需要有真本  相似文献   

6.
漫谈短新闻     
在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的新闻广播工作也应该跟上这个伟大的转变。形势要求我们多发、快发新闻,特别是多发受群众欢迎的短新闻。1942年,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提出:“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1946年,胡乔木同志就呼吁新闻写得“短些再短些”。可是,时至今日,新闻的长风没有多少改变,短新闻并没有引起新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精粹的短新  相似文献   

7.
(一) 《短些再短些》,胡乔木同志的这篇短文,发表至今已近半个世纪,新闻界的同志还在不断发出多写短文的呼吁。然而在新闻写作实践中,怎样做到短些再短些,任务依然艰巨,同志仍须努力。 我们提倡多写短文章,但又不要短而空。毛泽东同志说:“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他提出:“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反对党八股》)“短些”,“精粹些”,也就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短而精。 新闻作品怎样做到短而精?古代优秀短篇传记文在写作上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华日报》在今年第一季度发起短新闻竞赛活动,从奖励写短新闻入手,大力改革新闻报道,这是值得称道的。早在三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要求我们“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列宁把新闻称作“电报文体”、“电讯体裁”,并且毫不掩饰地说:“写长了我根本不看,一定不看。”胡乔木同志在一九四六年曾建议。报纸上的新闻要有五分之四是五百字左右的。《新华日报》举  相似文献   

9.
消息(狭义的新闻)应当在报纸上唱主角,这是不言而喻的事。然而,和新闻(文章)“短些、短些、再短些”一样,呼吁一下,好一阵子,风声一过,报面上消息又少了,文章又长了。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个人认为,除提高思想认识,改进文风以外,关键一招,要用正确的政策来指引。我们知道,政策是执行一条路线,完成一项任务,达到一定目标的行动准则,大家都按统一的政策条文去执行,事情就好办多了。 那末,对于解决让消息唱主角这一问题,要做些什么政策规定呢?我想到以下五条: 其一,报纸的稿酬,应当以按条款计付为主。每  相似文献   

10.
巩向红 《青年记者》2007,(12):73-73
一篇新闻稿件,如何找出自己的卖点,激起读者的兴奋点,把读者牢牢地抓住?这就需要记者写的稿件,编辑编的稿件,要“短下来、活起来、亮出来。” “短下来”。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早就提出,新闻要“短些,再短些”,而现在有些人步人一个误区——喜欢长。这一方面来自作者本身,认为写短了显得自己没水平,还生怕读者看不明白,一句话分成三句话,文风不正;  相似文献   

11.
“删繁就简三秋树”,这是郑板桥关于写文章的一句诗,意思是作文不能主次不分,枝蔓芜杂,而应删繁就简,像“三秋树”那样主干突出,洗炼精当。写一般文章是这样,写新闻作品更应该这样。胡乔木同志在《短些、再短些》一文中说:“任何作品,特别是新闻作品,段落要短,句子要短。”这实际上是对新闻作品德语言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短,是新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胡乔木同志1946年提出“短些,再短些”,这一号召时,要求新闻五分之四是五百字左右的,目前各家报纸也一直大力提倡写短新闻,那么,怎样才能将新闻写短,写好呢?笔认为,采写一篇好的短消息,当然在认识事物,提炼主题,取舍,结构谋篇等方面都是很有考究的,但语言的运用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本便从这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闻要短些短些再短些,可以说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就强调的话题。然而,时至今日,新闻要短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要么是短不下来,要么是一短就无味。虽然新中国诞生五十多年来,也出了不少的短而好的新闻作品,但从近几来的情况看,倒是短而不好的新闻作品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新民晚报》早期提出新闻要“广些广些再广些,短些短些再短些,软些软些再软些。”这与当前强调的新闻三贴近要求,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新闻题材来看,报纸不仅要有“硬新闻”,即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还要有“软新闻”,即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服务性新闻等)。  相似文献   

15.
刊林漫步     
胡乔木同志谈短新闻新闻一定要短,这样可以多登一些。读者希望多知道一些消息,多知道一些消息比单纯说道理好。如果每条新闻拉得太长,新闻就会减少。此外,把些废话、空话减少,有些是啰嗦的话,也不一定是空话,是些不必要的枝节。说话说得不干净,读者看起来不舒服。新闻短些是民主的要求。对读者来说是民主,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事实;对作者来说也民主,大家来写新闻,不叫少数人垄断。尊重读者也是民  相似文献   

16.
李瑞环同志在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上强调:“新闻报道要增加信息量,就必须多写短新闻,使我们的新闻短些、短些、再短些,改变目前大块文章,长篇讲话过多,专版过多,会议报道过多的状况。”这话很有道理,指出了我国当前新闻报道中的通病。短,的确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了。那么,新闻为什么要短?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17.
解放军报2001年12月4日第六版《群策集》专栏刊登的《要有学习生存观念》一文,是一篇短而精的好文章。作者李金宇从理论上一般地阐述学习的重要性讲到当前重视学习的特殊必要性,从经济领域讲到军事领域,从国外讲到国内,既引经据典,又联系实际,说理透彻,阐述独到,全文只有四百余字,读来令人茅塞顿开、受益匪浅。此类短而精的好文,我们常见于报端,且有蔚成风气之势。新闻短而好、短而精,这是我党我军新闻工作的老传统、好传统。毛主席曾多次要求我们的新闻写作要短些、再短些, 灯下拾零树立无产阶级的良好文风;邓小平…  相似文献   

18.
“新闻求短”,说来已成“耳茧”之谈。早在1946年,胡乔木同志就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呼吁“作文要短些、再短些!”他认为:新闻的五分之四要在500字左右,这对读者、作者都是大解放。这个观点提倡了几十年,到了八十年代的今  相似文献   

19.
李瑞环同志在1989年11月全国党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上强调:“新闻报道要增加信息量,就必须多写短新闻,使我们的新闻短些、短些、再短些,改变目前大块文章、长篇讲话过多,专版过多,会议报道过多的状况。”这段话指出了我国当前新闻报道中的弊病。短,的确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了。  相似文献   

20.
李喜 《军事记者》2004,(2):18-18
新闻“求短”不是新话题.但却是个难题。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中央党报就带头倡导“短些,再短些!”如今看来.“求短”之路,仍显艰难。新闻写短好处多,这个“理”大家都懂;求短之“术”.也有不少专论成书。这里“老生常谈”几点,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