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地方电视台日渐增多,尤其是有线电视台更如雨后春笋。如此众多的地方电视台对于观众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可选视的范围更大了,从电视上求知求乐的愿望可以得到更大限度的满足。但是,在一些地方,观众对地方电视白却意见纷纷,不屑一顾。据了解,观众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新闻节目新闻价值低。不少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三多:领导人出镜过多,一般公务活动都要作电视报道,而且要反复出,观众极为反感。会议报道过多,地方党政部门的任何会议都要拍电视,观众看腻了。读通知、念文件过多,地方党…  相似文献   

2.
地方电视台常常碰到这样一个难题:会议新闻多,尤其是一些本该避免的小会议新闻难以避免,有时还喧宾夺主。所以有人说,会议新闻是地方电视台的“软肋”。怎样搞好地方电视台的会议新闻,早已是地方电视台新闻工作者的热门话题。 地方电视台作为当地党委、政府的喉舌,应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无庸置疑的。但当各种有关会议的画面充塞荧屏,有关文件内容成为惟一的解说词时,等于我们把新闻节目等同于文件,电视台作为新闻媒体的特性就会削弱,观众也有意见。我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不断加大,加上地方电视台本身存在的许多制约自身发展的因素,导致地方电视台收视率往往不尽如人意。本文从目前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的现状出发,分析目前新闻节目发展的困境,并提出了开发新闻内容、拓宽新闻形式、多元化发展等创新新闻节目的手段,提高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质量,调动观众收看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同质化竞争是当前电视界面临的窘境之一.新闻节目也是如此。近年来.民生类新闻节目在观众美誉度,收视率数据以及市场份额取得了成功.各省市级地方电视台纷纷在新闻节目中打出了民生招牌。民生新闻虽然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同质化的节目.从新闻内容.播出时段到报道形式.都存在大面积的重叠和相似。  相似文献   

5.
新闻是立台之本,是一个台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可是观众普遍反映县级台不好看,主要是新闻节目不好看。笔者认为不好看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种:一、新闻题材受限。领导活动多,会议报道多,有用信息少,报来报去就是报那几个领导。由于地方台人员少,车辆少,有的台根本就没有采访车,全靠采访单位  相似文献   

6.
作为地方电视台,其核心资源就是其所在地域,而新闻节目则是一个地方电视台的核心栏目和收视率大户。可是,相比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质量并不尽如人意。比如,信息覆盖面狭窄;技术手段简单;重宣传轻新闻;多报喜少报忧;重共性轻个性,信息八股化;报道追风式;人物模式化;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7.
张爱杰 《新闻传播》2014,(2):263+265
近些年来,伴随我国传媒业科学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各个地方电视台也面临着激烈的新闻节目的竞争。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属于核心节目,因此,新闻节目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着地方电视台的综合经济效益。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想要在全部的电视新闻节目中获取相对较高的收视率,必然要求有高水平的新闻节目策划,即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能否取得成功直接取决于新闻节目策划的水平。本文重点探讨了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突破以及创新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8.
地市电视台作为地市党委和政府的喉舌,具有上传下达,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新时期各项工作重点的任务。这些任务绝大部分由新闻节目承担,往往造成地市电视新闻会议多、领导活动多、工作总结多的状况,地市领导在新闻节目里成了电视明星。地市台新闻节目如何搞活搞好会议报道和成就报道,怎样围绕观众感兴趣的热点、难点、焦点开展宣传,使之成为精品栏目呢?首先必须时刻把观众放在首位,利用自身接近性的优势,拓宽报道领域,增加新闻信息量,废话少说,多报道老百姓感兴趣的鲜活新闻,主动为群众服务。其次,必须加强新闻策划,突出思想性…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为了迎合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受众的心理需要,地方电视台必须创新新闻采编方式,丰富地方电视台的新闻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当地群众的生活,并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新闻播报,不断拓宽电视新闻的编辑思路,提高电视台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使地方电视新闻节目满足观众的多层次需求。笔者在本文中就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如何创新进行简要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央视和地方卫视这些强势媒体的压力之下,地方台的新闻节目已经被逼到了一个狭小的生存空间。然而齐鲁电视台的《每日新闻》却凭借其鲜明的地域特色获得了美誉度和收视率的双赢。本文将以《每日新闻》为例,从内容选择、叙述风格、报道视角、信息采集、节目编排等方面来分析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1.
影响县级电视台收视率的原因新闻的信息容量较少。一是某些领导把媒体当作自己的喉舌,任何活动都要报道,新闻节目依据领导的职务大小进行编排。会议报道多,反映百姓生活少。二是新闻时间短。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一般每期只有十分钟,除去片头片尾,真正的新闻时段也只不过八九分钟,而且基本上是每周三次首播,三次重播,周日选播。覆盖范围小。由于乡镇联网的差异,加之无线发射覆盖有限,广大农村很难收看到当地电视台的节目。再由于县级台所播新闻大都是会议新闻或领导动态,普通观众失去了收视兴趣。节目单调。目前县级台每天的节目编排基本上…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随着国内电视新闻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尤其在各个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进入白热化竞争时期,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属于核心节目,因此新闻节目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着地方电视台的综合经济效益。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想要在全部电视新闻节目中获取较高的收视率,就必然要求有高水平的新闻节目,也就是说,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能否取得成功,直接取决于新闻节目策划制作的水平。文章重点探讨了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突破以及创新等内容,希望对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栏目一直是地方电视台自办节目的重头戏,但在新媒体以及中央台、省级台、各卫视频道的重重夹击下,地方台新闻节目观众流失严重,收视节节下滑。在新形势下,如何改进和提高地方台电视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如何革新报道内容和形式,做到有声有色有看头,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珠海广播电视台《珠海新闻》栏目为例,从电视新闻中最常见的会议新闻、硬新闻报道和主题宣传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地方电视新闻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观众正在放弃传统媒体,更多地转向了因特网。正如10年前,有线电视的出现导致电视新闻网失去了大量的观众一样。然而电视工业对此所做出的反应却使它走上了一条致命的错误之路。一项针对美国地方电视台新闻的研究揭示出这样一种情况:现在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内容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结构失衡及负效应分析 在地方台大办民生新闻节目的同时,另一个问题却越来越清楚地暴露出来,这就是新闻节目的结构失衡。民生新闻符合社会需求,有高收视率,有的一个频道就办有好几档“民生新闻”,栏目容量动辄半小时、一小时,内容难免琐碎、重复、注水,栏目内容其实多数是社会新闻。  相似文献   

16.
白东亚 《青年记者》2013,(20):126-127
联播新闻与贴近性强、平民化的晚间新闻相比,会给观众生、冷、硬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联播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只有大胆创新,改变联播新闻生、冷、硬的刻板印象,才能让观众喜闻乐见。1.改进会议报道。会议报道能否写好,关键是内容的选择,在众多的会议材料中筛选出最新鲜、政府和老百姓都普遍关心的内容,才能吸引观众。同时,要打破传统写作模式,把人们  相似文献   

17.
沈浴晖 《视听界》2007,(3):91-92
打开地方台的电视新闻,特别是市、县级的电视新闻,一个久冶不愈、久论无效的通病就是“三多三少”:会议新闻多、领导活动报道多、空洞的无新闻由头的成就性报道多;新闻事件、新闻故事少、基层的典型报道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少。“三多三少”使得不少市、县台的电视新闻成了彻头彻尾的“电视政闻”,新闻节目成了名副其实的宣传节目。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时政会议新闻都是地方电视台、特别是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重头戏"。随着电视媒体改进文风的力度不断加大,从中央到地方,时政会议新闻的数量、时长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缩减,质量却有了显著提升,会议新闻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了多种创新。对于电视摄像记者而言,拍好每一条会议新闻,这既是一门必修课,也是摄像基本功的重要体现,作为一名从事摄像整整20年的电视新闻工作者,笔者有如下几点浅薄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节目以反映百姓的诉求和贴近百姓的生活而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这些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方电视台将民生新闻节目当作主要的新闻节目。本文论述了推动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品牌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目前媒体多样化、信息传递多渠道的形势下,传统时政新闻因其存在节目内容、表现手法单一等问题,致使观众大量流失。因此时政新闻如何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工作实际,以《驻马店新闻联播》为例,从深入挖掘题材、做出新闻深度、保证传统优势以及节目形式的创新等多个方面浅谈地方电视台如何把时政新闻节目做出彩,从而吸引受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