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肖洛霍夫的小说<静静的顿河>受到质疑.他甚至被诬剽窃了一位死人的著作.最近俄罗斯文化双月刊<话语>第4期根据肖洛霍夫邻居的叙述、解密的档案材料以及其他资料,刊文叙述了小说主人公葛利高里原型叶尔马科夫的身世.为作家本人的冤案昭雪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肖洛霍夫是苏联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作家,是现阶段在苏联国内最受推崇、最受爱戴的作家之一。马克·斯洛宁评价“他是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最伟大和最成功的艺术家”。绥拉菲莫维支也称赞他“是一个非同凡响的,同谁都不相象的、具有自己独特风貌”的作家。确实,他的《静静的顿河》和《被开垦的处女地》等名著早已被公认为是开创性的作品了。但是他的《一个人的遭遇》却长时间成为有争议的篇目。然而,这也许正能说明肖洛霍夫的这篇小说有其“独特风貌”,有它的其他作品所不能代替的深刻意蕴吧。这篇“较之许多大部头的作品尤为珍贵”的小说,它饱含着永远有价值的思想,深藏着永远感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静静的顿河》(以下简称《静》)是苏联时代俄罗斯学的杰出代表肖洛霍夫化了十四年时间(1926——1940)写成的史诗性作品。因为作家写《静》的第一卷时还很年轻,以致当时和后来的一些评论家怀疑作家剽窃了一位白匪军官的日记。有关《静》的公案今年才尘埃落定,肖洛霍夫不是“犯罪嫌疑人”,百分之百是《静》的作。这令那些怀疑陷入尴尬境地。遗憾的是,这个“平反昭雪”是在作家逝世多年之后才进行的。但毕竟聊胜于无,肖洛霍夫若地下有知,该可以瞑目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俄罗斯伟大作家肖洛霍夫短篇小说《野小鬼》的分析,并结合其童年与青年时代人生的经历,阐说了作者的观点:肖洛霍夫通过小说《野小鬼》与自己同名的小主人公米什卡表达出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政治信念、审美追求,释放出了自己的心理重荷和压力,是主观情感的表现,实践了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就是情感表达”的伟大理论。  相似文献   

5.
肖洛霍夫是苏联的作家,他曾因写了<静静的顿河>一书而获得了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可是有人对此提出了疑义,认为肖洛霍夫写<静静的顿河>一书时年纪不大,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静静的顿河>一书出版以后,肖洛霍夫再也没有写出有如此文学价值的作品.甚至有人直率地指出,肖洛霍夫抄袭了作家克留柯夫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肖洛霍夫文学要反映生活的真实,反对虚假地表现生活,反对粉饰现实的信念。认为这种信念来自俄罗斯文学的传统,来自托尔斯泰的创作典范。肖洛霍夫从走上文学道路之初,就遵循着托尔斯泰的教诲,正视现实,直面人生。在肖洛霍夫的创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对托尔斯泰文学传统、文学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小说《静静的顿河》明显地表现出他对经典作家的学习和借鉴,特别是托尔斯泰的长篇史诗《战争与和平》,对此欧洲的一些文学评论家已觉察到肖洛霍夫的小说艺术同托尔斯泰艺术成就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米兰·昆德拉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在世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体现了他对小说艺术的理解与创新.其中出现的大量对梦境的描写,成为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从小说结构和主题两个层面入手,结合对文本的细读,阐释了梦 境在小说中的诗学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小说中糅进了诗的特质,形成小说的诗化倾向,这是小说艺术力量最重要的表现因素,是小说形态的文体特征之一。从小说作者来说,小说无疑是他们表意抒情的凭借。司各特说:“成功的小说家都得是诗人,哪怕他一行诗也没写过。”(司各特:《罗比亚斯·斯摩莱评传》,肖洛霍夫不是诗人,但《静静的顿河》这洋洋洒洒的四部八卷却构成了诗意的艺术世界。诗化倾向构成了肖洛霍夫的长篇巨著的多重现代性。在叙述基调上与悲歌相呼应,在传神描写上与幻化的象征世界应答。下文将分别论述。 一、命运的悲歌 原南斯拉夫著名的文艺学家米特罗潘认为,契诃夫的诗化小说《草原》带有哀歌的基调。而《静静的顿河》从开篇就把读者带入一个悲的世界。肖洛霍夫在“国内战争默示录中……为哥萨克苦艾般的命运痛哭伤神。”因此,悲歌是这部小说总的抒情基调。B·古拉在《〈静静的顿河〉是怎样创作出来的》一书中指出:“作者叙述的调子在许多方面都由小说的卷首  相似文献   

9.
米兰·昆德拉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在世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体现了他对小说艺术的理解与创新.其中出现的大量对梦境的描写,成为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从小说结构和主题两个层面入手,结合对文本的细读,阐释了梦 境在小说中的诗学功能.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他写小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我所取法的,大抵是外国的作家”.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现代作家也都著文谈外国作家,西方小说对他们的创作产生的影响.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考察、分析《药》所接受的外来影响.一、叙述的角度和叙事“时间”首先,从叙事角度来看,与中国传统小说的全知叙事不同,《药》采用的是第三人称限制叙事,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视角来构造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11.
巴赫金在他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系统地提出了“复调理论”,而英国作家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则以解构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的写作方式印证了复调理论中的某些观点。本文以复调理论对福尔斯的这部一向被视为“元小说”的作品进行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极富魅力的作家之一,他的魅力就是他的叙述模式的创新性,尤其是他的“叙事视角”的独特运用。这就使他的小说为当代文坛开创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景象,本文主要从“儿童视角”方面来论述莫言小说对传统叙事视角模式的颠覆。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21世纪的时代思维观照并解读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小说对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的真实反映显示了这是一个苦难的历程.人物塑造表现了人物深刻的人性,写出了“人的魅力”。小说的悲剧性结尾表现了作家浓浓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4.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1905-1984)是俄罗斯著名作家。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肖洛霍夫从孩提时代就十分谙熟俄罗斯顿河哥萨克人的生活,并在自己的作品中真实记述了哥萨克人在苏联政权发生急剧性转变初期的生活状态。因此肖洛霍夫被誉为“哥萨克忠实的歌颂者”,并终其一生都无愧于这一美誉。肖洛霍夫的作品真实再现了历史,深层次地刻画了哥萨克人的性格,这也正是本文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蒲宁是俄罗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蒲宁小说中的乡土色彩具有丰富的内涵。他深爱自己的祖国,因此他以平实的风格,朴素的语言来描写自己的故乡——庄园和自己的祖国——俄罗斯的故事。本文将以蒲宁乡土小说中悲剧性的人物形象、矛盾的乡土环境,和爱而不得的乡土情怀三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简要分析,论述蒲宁乡土小说中的乡土母题,以便更好的理解这位在文坛上独树一帜的作家,因自己特殊的人生经历而在作品中对乡土所倾注的别具一格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今年五月二十四日,是苏修文艺界祖师爷肖洛霍夫七十岁生日。苏修叛徒集团把这个奴才的生日当作“节日”,准备大肆“庆祝”一番。早在去年七月,克里姆林宫的主子们就授意拚凑了一个“纪念委员会”,忙着赶印他的言论集,为他的毒草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拍摄电影,打算在莫斯科和各加盟共和国首都以及肖洛霍夫的家乡维申斯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的遭遇》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著名短篇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来自于真实的生活,他自述了自己在二战期间的悲惨遭遇,作家在描写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同时又赋予其新的希望,使读者从中感到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是一位跨越现当代并有着独特风格的作家,思潮的影响又使他的创作观念和创作实践兼具了现代意识,“传统”和“现代”的特色。他的小说充满了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但是西方文学本文将就汪曾祺创作观念和创作实践来论述其小说的  相似文献   

19.
“诗学的梦想”,是在我读了从文先生的绝大部分作品之后,对沈从文的作品及个体人格所作的抽象概括。从文的“诗学的梦想”,是一种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存在。从文先生是一个钟情于抽象,耽于幻想的作家,他自称不想明白道理却永远为现象所倾心,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他面对一派清波做的白日梦。他认为“一切优秀的作品的制作,离不了手与  相似文献   

20.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位重要作家。赵树理的创作主要面向农民阶层,因而他必须不断寻求一种能够让农民喜闻乐见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新评书体”小说便在他手中应运而生。笔者对“新评书体”小说的产生、艺术特色及其影响等进行论述,试图能够对这一小说新文体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