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买书,不必货比三家,哪里都是一个价格。这个书价是出版社决定的…… 让我国出版人听来,这是说了一通废话,不过,我说的是日本。在市场经济的日本,图书杂志由出版社随意定书价,经销公司和零售书店都得按它的定价批发、出卖,这可是法律赋与出版社的特权,叫“再版制(再贩卖价格维持制度)”。现在,出版界沸沸扬扬,因为政府可能在几年之后废除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2.
“再销售制度”用日本语的汉字表示,就是“再贩制”。从字面上看,“再”即“二次”之意,“贩”即“销售、零售”之意。出版社通过图书批发公司把图书(出版物)批发给书店,是“第一次销售”;书店把图书卖给读者,是“第二次销售”。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图书零售制度相比,日本图书再销售制度的特点在于,图书的价格由出版社指定;出版社通过批发公司监督书店执行;  相似文献   

3.
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市新华书店,自1984年7月起,对上海人民版图书实行全部寄销。具体做法是:由上海市新华书店直接向上海人民出版社订货,书籍一经出版,出版社优先供应市店,基层书店在一定时间内销不出去的图书,可以退货。存货损失由出版社和市店共同负担。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要实现日本出版流通电脑化时(势必涉及在全国一般书店内销售的出版物流通),必须考虑到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日本特有的书刊发行批发公司(“取次”,以下简称批发公司),就日文“取次”原意而言是出版社和书店之间的中介关系。    相似文献   

5.
日本图书流通零售体制改革在即 在日本的出版物流通方式中,一般批发至书店的图书寄销期为半年,过期滞销书可无偿退货。但是,近年来这种图书流通市场中的寄销制与退货制正在面临新的冲击,将被其他新的体制所取代。目前各种改革方案尚在争论之中,其中之一的“时限零售制”,即发至书店寄销期已过的某些图书——“时限零售本”图书,可以特定的方式降价出售的制度,已为部分企业所实行。  相似文献   

6.
日本出版社图书市场单价通常是由间接定价法与直接定价法确定的。 日本图书间接定价法主要由5大要素构成:1.成本费用 包括图书制作过程中的纸张、制版、印刷和装订等硬件费用,其中纸质、印质、页数和精装等成为制约成本费用的关键。2.版税费用 支付译著者的稿酬依作品形式按图书价位比率和发行册数而计,小说、随笔、评论等文型版税率为书价的10%,即版税额=图书定价×版税率×发行册数。译本基本版税或版权费为书价的5%,随印数增加版税率最高增至8%,此外,支付译者版税率为书价的5%,总之,版权费与翻译费率之和不低于10%。3。编辑费用 包括编校、装帧设计等费用。4.销售费用  相似文献   

7.
书刊由出版社卖给批发公司,为第一次贩卖。由批发公司卖给零售书店、由零售书店卖给消费者在日本称为再贩卖。日本在1914年至1919年之际确立了“再贩卖价格维持契约制度”,以后并作为例外条款载入了《反对垄断法》。按照《反对垄断法》,任何商品不得规定统一定价,商品售价应由零售商自行规定,可高可低,以保护自由竞争。1995年,提出了“再贩卖价格维持契约制度”是否合理的质问,主张予以废除。出版界群起反对。到底废除还是维持好,两种意见相持不下,这就是“再贩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退货困扰的日本出版业 日本的书刊流通一般采用“委托销售制”。大部分图书在各书店销售一定时期,可由书店任意退回,而退货的运费和书刊的成本均由代理商或出版商负担(事先都有规定)。如1997年秋季出现的一次不寻常的退书现象,据统计由书店退回的图书按金额计算高达50%以上,平均按每一种图书的印数合计已有一半的新书报废。当时引起了日本出版业极大的震惊!这是素有“出版大国”之称的日本,书刊每年的总销量已达到了饱和,  相似文献   

9.
日本出版业的市场结构特点是:厂商即出版社多,零售商即书店多,批发商即经销商极少。目前日本在市场上销售的几十万种书籍,有70%左右是通过出版商—经销商—书店—读者的渠道流通的。 1.物流和信息的共有化趋势 出版业市场的长期衰退使下游销售末端退货量大增。面对市场持续衰退的状况,如何减少退货是日本出版业的三个环节——出版社、经销公司和书店共同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日本出版业高层人士都认为:减少退货、提高整个出版流通效率的关键在于物流和信息的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图书经销业吴宁日本全部出版物的半数以上是通过出版社一经销公司一零售书店这一途径流向读者的,这一途径被称作正常渠道,或主要渠道,它使得出版物能够顺畅地流通。在这个渠道中,出版流通部门收取的佣金在世界上也是最便宜的。一、图书经销业的性质与业务日本出...  相似文献   

11.
电子图书应该如何定价,这是一个恼人的问题。亚马逊的"火种"阅读器开辟了电子图书市场之后,美国出版社起初将电子书按纸质书一样定价,批发给电子书店  相似文献   

12.
出版社的性质是事业?还是企业?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有的同志从出版物是商品出发,认为出版社是企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以及其他出版物,通过书店出售,是一种商品,这大概不会有什么争议了。但是,因为出版物是商品,就说出版社是企业,这个意见,值得商榷。有的同志从目前多数出版社实行企业管理(或企业化)出发,认为出版社是企业。然而,出版社的性质和经营管理方式是不是一回事,也值得探讨。要研究出版社的性质,就必须弄清确定出版社性质的根本因素是什么。我认为,确定出版社性质的根本因素不在于出版物是不是商品,也不在于出版社是否实行企业管理,而在于  相似文献   

13.
书价贵,肯定减少销售。但是,书价低,也会减少销售,也不全是好事。何以见得? 书价是由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出版社经营管理费用、税负和利润等项组成。为了压低书价,必须降低各项成本和各项费用,而降低流通费用,就会降低流通部门的积极性,不利于图书销售,不利于文化科学技术的传播。 我国的新华书店是国营的,国家规定非卖书不可,不能改行。但在资本主义国家,有利才卖书,无利就不卖书,因此,出版社千方百计稳住书店队伍,使书店老板愿意经营图书。他们给书店的待遇很优惠。美国,批零差价一般是40—50%,书店还可以  相似文献   

14.
图书高定价的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罔书价格,从80年代中期以来,年年持续上涨,90年代以后涨幅更高。根据国家物价局统计,1991-1995年的5年间,我国书价年均涨幅为17.2%,1996年上半年高达35.6%,而问期其他工业消费品的涨幅均在4%以下,图书定价过高由此可见一斑。1987年以前,我国图书实行的是国家统一定价标准,出版社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仿,书价按照政府规定的分类社档印张标准执行定价,总体上价格相对偏低。1987年12月31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一些出版社出版的科技图书开始参照成本定价。1988年8月4日,新闻出版署转发了国家物价局…  相似文献   

15.
从图书销售角度看,日本和美国出版业的差别很大。 日本自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根据“维护零售价格协议”,几乎所有图书(精装和平装)及杂志,从出版社到全国批发商到零售书店,全都实行委托寄销制,也就是说,只有在图书实际卖出去以后,出版社才能收到货款。同时,根据“协议”,出版社、批发商和书店都必须按书刊上的定价进行销售,不给折扣。未卖掉的书和多印制的存书,如想降价销售,须经出版社的许可。大部  相似文献   

16.
"再销售制度"用日本语的汉字表示,就是"再贩制".从字面上看,"再"即"二次"之意,"贩"即"销售、零售"之意.出版社通过图书批发公司把图书(出版物)批发给书店,是"第一次销售",书店把图书卖给读者,是"第二次销售".  相似文献   

17.
日本出版界1993年回顾重庆大学出版社肖顺杰编译1993年是日本出版业顽强奋斗卓有成效的一年。这其中有书价上涨、新版杂志较多、新开张了一些书店等助其成功的因素。日本1993年的图书销售额到9月底为止,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5%,即增加了7637亿多日元...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委托销售制和定价销售制是日本出版流通体系的两块基石,那么经销公司就是这两项制度得以实行的载体,是维持日本现行出版流通体系的关键环节。 那末 这一体系或经销公司对出版社和书店的经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1)对于出版社而言,这一体系保证了多种多样出版活动的开展。首先经销公司有代理销售的意义。日本的经销公司网罗了全国的书店,开展销售工作。例如,东贩和日贩这两家最大的销售公司分别代理了12000家和11000家书店的进货业务。这样,出版社的销售送货工作,只要交给几家经销公司就可以了。出版社仅付出很低的费用,即可做到低成本的经营。另外,因为有定价销售制,所以不必担心卖不出价,出版  相似文献   

19.
英国在1899年签订“不二价书协定”,所有书店都要加入协定。封面上印的定价就是柜台上应付的书款,一毛不少,决不打折扣,否则算违法。可是,几年以前“黑德国际出版公司”率先退出协定,引起同业关注。去年赫德出版社也决定退出协定,首次将一些仍相当畅销的图书授权书店折价出售,引起了出版界很大震动。赫德公司总裁解释说:“书价居高不下,使读者裹足不前,观望等待平装书上市后再买。这样,不但书籍滞销,书市也跟着萧条,出版跌入谷底。我们希望读者在热头上把书买下来”。赫德出版社这种做法,受到许多英国出版社的围攻,英国出版协会也出面干予。协会主席认为,此风不可长,如果书店竞相打折扣,小书店会被逼得走投无路,并且引起大部份书价不断上涨。他还说:“市场的规律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出版业者因打折扣势必会抬高定价,以免遭受经济上的损失。这样一来,  相似文献   

20.
甄西 《出版参考》2006,(10S):38-38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出版市场“出版物过剩”的现象开始明显,一般读者对图书、杂志的态度是“买了就读,读完就扔”。小林一博在他的《出版大崩溃》中指出,日本年发行图书、杂志60亿册,其中有20亿册要作为退货返回出版社,最后化浆处理。 在这种背景下,专门从事半新半旧出版物收购和销售的有别于传统古旧书店的“新旧书店”(即“二手书书店”)在日本诞生,其中名气最大、规模也最大的是“BOOK-OFF新旧书店”。该书店1990年5月在日本神奈川县开设了第一家店铺;8月,实现了公司化(株式会社化);1991年开始,他们在日本全国展开特许代理经营活动,到2005年底,在日本全国已经发展了1000多家连锁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