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美国课程理论专家小威廉E·多尔教授的名言:“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走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了走出道路的人,也改变着目的地本身.”  相似文献   

2.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未来之路不是找到的而是走出来的,走出这些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这些道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  相似文献   

3.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道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  相似文献   

4.
题记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道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美国课程论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导读] "未来不是一个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路的过程既改变着出路的人,也改变着目的地本身."身为一线教师,一旦具备了强烈的激情、愿望、使命感和责任感,他就能随时随地"向快乐出发",即使"戴着镣铐跳舞",也会风雨兼程.  相似文献   

6.
未来是什么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去创造的地方。通向未来的路不是找到的,而是走出来的,走出这些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这条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美国学者阿依  相似文献   

7.
走向未来     
澳大利亚未来研究委员会主席埃利雅德博士曾经说过:“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未来的路不是找到的,而是走出来的;走出这些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来地。”惠州市新城中学文学社的小才子小才女们,对埃利雅德的这一至理名言特别推崇,分别释放自己的“名言效能”,各抒己见。王新同学说:“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那是谁要去的地方呢?”阿强则认为:“通向未来的路虽说不是找到的,但也不是由筑路工人修建的!”西西一脸看不起人的神态令人气愤,不过他说的话还是蛮有道理的:“你们别胡说,埃利雅德…  相似文献   

8.
走向未来     
A 澳大利亚未来研究委员会主席埃利雅德博士曾经说过:"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未来的路不是找到的,而是走出来的;走出这些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  相似文献   

9.
<正>"未来并不是一个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这是澳大利亚未来学家埃利雅德博士的座右铭,这段话对于语文课程的未来化改造来说也同样适用。理想的语文课程必须直面未来,为儿童的未来语文生活负责。如此,更新教育观念,以响应未来的召唤,成为语文课改的迫切需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以未来学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是一个曲折、艰难的旅程,课程改革不可能都在既定理论框架和模式中进行,它往往要冲破原有的理论和思想的限制,这也正是课程发展的契机和标志。未来并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海南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出了一条既改变着走出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的辉煌道路,其经验值得研究与推广。为此,本刊刊发该省部分市、县(局)有关课程改革的系列探索文章,供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1.
正题记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道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美国课程论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人物小传:葛海丰,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任沈阳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沈阳市实验学校校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创新方法与人才培养研究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中学课改实验基地联合协作体副理事长、沈河区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等职。曾  相似文献   

12.
“未来并不是我们想要去的某一个地方,未来就存在于我们今天的创造之中。并不既存着通向未来之路,通向未来的路在我们今天的创设之中。这个创造性的活动既改变着创造自身,也改变着我们的目的地。”(澳大利亚未来委员会)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未来也是由我们今天创造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想象未来并表达我们内心真实愿望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客车缓缓驶出团部正门,窗外一位值勤军官给我们一个十分标准的军礼,这时车上几乎所有营员都站起来,回过头,挥舞着手臂,高喊着“再见啦!”与此人、此地依依惜别.对我们这群教师而言,这里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军营,更不是十几天前有些人所说的“鬼地方”,而是“正衣镜”、“消毒柜”、“健身房”.……  相似文献   

14.
成功法则     
一个人在晚上把钥匙丢了,跪在地上寻找。另一个人也在帮他找,但一无所获。帮他找的人问道:“你把钥匙丢在哪儿了?”那人指指黑暗处。帮他找的人说:“那你为什么要在灯光下寻找?”丢钥匙的人说:“因为这里灯光要亮些。”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心理,宁肯待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也不愿意接受挑战,害怕冒险。成功没有什么秘诀可言,试着走出那些“安全可靠”的地方,这是一个简单而通用的法则。成功法则@陆地行  相似文献   

15.
一线心声     
《广西教育》2013,(12):67-67
美国课程论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说:"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未来,就在你灵巧的双手里,就在你坚定的脚步声里!广西教育杂志社教研群:114795385;市县教育动态资讯群:179687145。欢迎入群交流与讨论!记得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唱歌,面对台下的老师,我头脑一片空白,听不见老师伴奏的琴声,记不得歌词,双腿抖得  相似文献   

16.
陈华丽 《课外阅读》2010,(10):91-91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榜样的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动力。可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走进一种“爱”的误区。是啊,多少次,我对学生产生了很铁不成钢的心态。“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相似文献   

17.
肖川 《青年教师》2005,(5):50-50
“未来并不是我们想要去的某一个地方,未来存在于我们今天的创造之中。并不既存在着通向未来之路,通向未来的路在我们今天的创设之中。这个创造性的活动既改变着创造者自身,也改变着我们的目的地。”(澳大利亚未来委员会)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未来也是由我们今天创造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想象未来并表达我们内心真实愿望的权利。思考未来并筹划未来,对未来负责,并进而未雨绸缪,是一个有良知的公民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对民主观念的理解我们要走出以下五大误区:民主不是“为民求主”、“为民作主”,而是人民作主;民主不是多数压制少数,而是多数尊重和保护少数;民主不是否定个人,而是弘扬个人;民主不是只讲权利,而是也讲义务,民主不是追求最优的求全机制,而是保证满意的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19.
对民主观念的理解我们要走出以下五大误区:民主不是“为民求主”、“为民作主”,而是人民作主;民主不是多数压制少数,而是多数尊重和保护少数;民主不是否定个人,而是弘扬个人;民主不是只讲权利,而是也讲义务;民主不是追求最优的求全机制,而是保证满意的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20.
(五 )“巨人世界的来客 ,欢迎你们到夸克世界来做客 .”一个声音在我的脑际响起 .从白雪和张小开脸上惊讶的神情可以看出 ,他们也听见了那个神秘的声音 .“你们是谁 ?”我们三人异口同声地喊道 .“我们是和你们一样的具有文明的生物 .欢迎你们的到来 .”脑中的声音回答道 .微缩飞船外面的飞碟着陆了 ,一个小小的梯子伸了出来 ,三个穿着银色衣服 ,也长着两条胳膊两条腿的生物从飞碟里缓缓地走了下来 .当我们走出微缩飞船 ,与夸克人面对面的时候 ,我们才发现他们还是有许多不同于我们的地方 :夸克人只长着一只眼睛 ,位于脸部的中央 ,鼻子下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