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在《荀子》中"与"字词性灵活多样,主要有名词、动词、副词、介词、连词及语气词六种。本文采用专书语法研究使用的穷尽式考察和数据统计的方法,详尽地论述了"与"字的用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瑞 《文教资料》2010,(13):24-26
本文以《荀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章中“舆”字例句的深入分析,归纳了其词性和用法。《苟子》中“舆”字除作介词和连词外,还被用作动词、名词、副词和助词,用法比较广泛,除了有一般用法外,还有字典辞书中所没有的特殊用法,体现出了专书中词语用法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若”是先秦汉语中使用较多的假设连词,偶尔也用作选择连词。选取先秦时期代表性文献《左传》和《国语》,对其中“若”的连词用法进行了全面地描写和比较,附带对性质来源相关的“如”的连词用法进行说明,可以总结其在两部文献乃至在先秦汉语中使用特点和语法功能,并可以为考辨《左传》《国语》的文献关系提供语言学的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孙怀芳 《文教资料》2010,(27):20-22
《醒世姻缘传》是近代汉语末期的一部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重要语料,本文对《醒世姻缘传》中的因果连词进行了穷尽性考察。以了解因果连词在该书中的运用情况。对因果关联词在因果句中的搭配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统计了各关联词语的出现频率,从历时角度进行了分析,以求较清晰地描述出因果连词在近代汉语末期的这一语料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是英语复合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高考中的热点问题。试题主要考查从句中引导从句的关联词的用法,考查意思相近关联词用法的辨析及某些特殊用法。备考时,考生应重点掌握从句中各种连词的用法及区别。本文结合近年来各地高考试题,将最常见的从句考点归纳如下,以便考生能更好地掌握这三种从句的备考要诀。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中的“故”字,有作名词用、作形容词用、作代词用、作副词用等多种情况。它作连词用时,中学语文教材、一般语文工具书和古文选注本大都释为“所以”、“因此”。实际上,这一个义项并不能概括连词“故”的各种常见用法。在古代作品,特别是先秦时期的文章中,连词“故”出现得相当频繁,在不少情况下这个“故”字不能解释为“所以”、“因此”。中学教材中选自《孙子》的《谋攻》(高中语文第三册)用了八个连词“故”和一个“是故”。节选自《荀子》的《劝学》(高中语文第二册)用了两个连词“故”。节选自《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荀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章中"與"字例句的深入分析,归纳了其词性和用法.<荀子>中"與"字除作介词和连词外,还被用作动词、名词、副词和助词,用法比较广泛,除了有一般用法外,还有字典辞书中所没有的特殊用法,体现出了专书中词语用法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中并列连词有“并、和、与、共、同、及”等六个。这些并列连词在分布和用法上存在明显差异:“和、并、与”使用频率很高,尤其是“和”、“并”,竟占总用量的78%强,而“共、同、及”则使用频率较低。除了“并”的用法比较复杂外,其他并列连词的用法均显得比较单一。这些并列连词还可以连用,有的甚至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前80回"和"类连词有"和、并、与、及、以及、同、连"等七个。这些并列连词在分布和用法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和、并、与"使用频率很高,尤其是"和"、"并",竟占总用量的66%强,而"及、以及、同、连"则使用频率较低。除了"并"的用法比较复杂外,其他并列连词的用法均显得比较单一。这些并列连词还可以连用,有的甚至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  相似文献   

10.
《庄子》中的"则"主要有名词、副词、连词三种用法,兼有虚词与实词性质,其中绝大部分是作连词用法。这反映了在《庄子》成书的战国早期,"则"从实词到虚词的虚化进程已经完成。而连词"则"可以作为假设结果连词或顺承连词,其中表假设为其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1.
"克星"连词要会用,用了but不用though,用了because不用so,用了and不用if you。"二者必居其一"要牢记。汉语中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等在英语中只能用单个从属连词或者并列连词,二者必居其一,切忌同时使用。例如:  相似文献   

12.
怎样把句子流畅而连贯地组合在一起呢?这便是关联词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在英语中,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一般都由连词或关联词连接,通过这些词,读者能够很清楚地明白文章前后的逻辑联系.适当使用关联词是四级写作必备的技能,大家要引起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一、关联词关联词又称"连词"或"引导词",是宾语从句的重要组成部分。连词可细分为连接代词(that,who,whom,what,which)、连接副词(when,where,why,how)和从属连词(if,whether。由一般  相似文献   

14.
唐末、宋初的两部禅宗语录《祖堂集》与《景德传灯录》中共使用了10个选择连词,都是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中产生的。其中选取式连词明显多于析取式连词,双音节连词明显多于单音节连词。二书中选择连词基本一致,《景德传灯录》中出现了连词"为是"。在使用频率上,不管是选取式还是析取式,《景德传灯录》均明显高于《祖堂集》。  相似文献   

15.
汉语连词大约有120个,与名动词等类别相比,数量不算多。但其使用频率高、范围广,在篇章结构的衔接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被认为是对外汉语关联词和复句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汉语连词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借助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以英国留学生汉语考试作文中连词的使用情况为统计分析基础,通过对各类连词使用相对正确率的比较,对二语习得者汉语连词的习得过程进行描述并探究连词习得顺序。  相似文献   

16.
《睡虎地秦墓竹简》连词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睡简》共有27个连词,有的连词用法特别。《睡简》连词分工明确,其“及”和“与”、“若”和“如”有明显的互补现象,表假设的连词字形作“节”而非“即”。  相似文献   

17.
《荀子》中的"夫"有名词、代词、助词、语气词四种用法,这几种用法一定程度体现了"夫"的语法化过程。根据"夫"在《荀子》中的分布情况可以试分析它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18.
《孟子》词典归纳出《孟子》正文中“为”字的五种用法,即动词、介词、副词、连词、语气词。本文在进行数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用法作分类研究,总结其句法结构,试图探究每种词性的语法特点和表义功能,以期管窥战国中期“为”字的使用及特点,更好地理解《孟子》文本。  相似文献   

19.
谢奎金 《考试》2010,(2):27-29
高考对三大从句的考查聚焦在关联词的选择上。从句关联词包括从属连词、关系词和连接词三类。  相似文献   

20.
在严格的词类区分和判定标准下,归纳《诗经》中"以"的用法,并重点对"以"的介词用法和连词用法给予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