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家屋空间是观念结构的具体表达。通过对家屋中的性别、权力、社会关系等文化意义的分析,并从家屋的生命延续和礼制制度,探讨水族社会文化中物质空间与人观、权力等之间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2.
舞蹈作为一种文化,它必须在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的背景下才能产生并进行流变,尽管舞蹈表现出来的是不同人群的不同身体文化,但是这背后是对某区域中某种视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理解。江华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就是长鼓舞,它是瑶族人民抒发情怀和体现瑶族人民生活的精神产物,并且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获得完善和丰富,具有显著的瑶族特色与地方特色。文章在分析江华瑶族长鼓舞传承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瑶族长鼓舞的传承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宗教得以存在的一个因素就是宗教对社会有它的功能和作用。信仰是宗教的核心,研究信仰的社会功能则能了解宗教的社会功能。江华瑶族民间宗教信仰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有助于调适人们的心理状态,从而使人们精神稳定;有助于人们和谐相处,让每个人都能生活安定;要求人们行善施助,受道德约束,有助于社会稳定;要求人们审视言行、反思灵魂,从而实现自我完善;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宗教是社会存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深入而全面地研究江华瑶族民间宗教信仰的社会功能,可以让人们更透彻地认识江华瑶族民间宗教,从而为民间宗教本身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江华瑶族自治县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的瑶族传统服饰文化。瑶族服饰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无声地向人们传递着瑶族人民的文化信息。本文通过对江华瑶族服饰进行解读,让人们了解到瑶族人民的审美观、文化观以及宗教观等,力求探索出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瑶族服饰文化并促使瑶族服饰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江华瑶族自治县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的瑶族传统服饰文化。瑶族服饰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无声地向人们传递着瑶族人民的文化信息。本文通过对江华瑶族服饰进行解读,让人们了解到瑶族人民的审美观、文化观以及宗教观等,力求探索出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瑶族服饰文化并促使瑶族服饰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我国瑶族自治县之一,有着深厚的瑶族文化奠基。它们都是江华瑶族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创造出来的音乐,并通过世代相传,采用口传心授的形式流传至今。但随着瑶族地区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现代化进程地不断加快,瑶族的音乐文化也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机,瑶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面临着严峻之势。  相似文献   

7.
一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素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其历史悠久,文化渊远。瑶民每年都要定期举行“调盘王”的隆重祭祀仪式,唱《盘王歌》,跳长鼓舞。 这一仪式是瑶族聚居地区盛大的节日,淋漓尽致地展现他们古老的民族风情。* 永州是瑶族聚居的地区,而江华、江永又是该地区瑶民最多的县份。世居江华、江永的瑶民每年十月照例开展“调盘王”的活动。“调盘王”或称“跳盘王”,实为“祭盘王”,祀主为其族源始祖神——盘王(亦称槃瓠)。祭盘王是瑶族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瑶族尊槃瓠为自己的祖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乌蒙高地彝族家屋的建房过程和仪式即是一次"家"的生命打造过程。建筑材料的使用及其空间观念,表达了彝族的"洁净与肮脏"、"男人与女人"、"内与外"、"长与幼"等"人观"与社会秩序。彝族将家屋视为具有生命的身体,不同家屋空间是社会化的文化秩序,体现了彝族具体而微的的表征系统和"人观",从而建立社会的根基——"家"。乌蒙高地彝族房屋的建筑过程和空间秩序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具有生命和灵魂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比较江华梧州话、平地瑶话和过山瑶话中的词缀后发现,词汇接触是缓慢、渐进的,过山瑶话既受梧州话、平地瑶话的影响,又有来自江华官话的影响,但是它们并不完全相同,而是同中有异,坚守个性。词汇渗透的主流是汉语土话流向瑶族勉语,但汉语土话仍保留着与瑶族勉语相似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老、少、山、边”教育事业的指示精神,最近、我们对江华、蓝山两县瑶族聚居山区的中小学教育进行了调查。总的来看,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关怀下,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但由于种种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学生的巩固率和合格率低。据江华三个  相似文献   

11.
"身体小宇宙"观念在中西文化中非常普遍,身体与自然空间的象征对应关系是身体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向度。聚居于南岭民族走廊的红瑶以身体为基点营造生活空间和想象宇宙空间,从对身体结构、身体物质的理解和身体的空间感知出发来认知和安排村落空间,并在身体与自然感应相生的风水实践中思考人生完满状态——"富、贵"的获得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客家社会大伯公信仰在东南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客家社会伯公与大伯公信仰谈起,追究其在传统天神、地祗与人鬼的信仰体系中的定位问题。客家社会的信仰化不是单独存在,虽然“伯公”、“大伯公”等词的使用,是客家人特殊的用法,但是在信仰的内涵与意识上,还是整个汉人化的延续与发扬。建构出客家社会大伯公的信仰体系,不是要标举其独特性,实际上也能彰扬出整个汉人社会鬼神崇拜下的深层观念系统。东南亚华人社会的族群结构是多元的,客家族群虽然人数众多,也无法避免与其它族群化的相互融合,大伯公信仰正是族群融合重要的化指针,其发展的趋势值得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华人在东南亚的特殊化生态中,民间信仰一直是主要的精神安顿力量,从大伯公、拿督公到本头公,虽然名称与形态有些出入,但是其消灾祈福的平安心愿是一致的。祭祀圈的形成不只是在共祀的集体活动上,更重要的是对“境”的向往与追求,“境”不是单一的,有神境、祗境与鬼境的形态之分,但是在信仰内涵上又经常的交流合一,有着“三位一体”的思想体系,明了了三境与一境间的互动关系,方能掌握到华人信仰化的整体面貌。在东南亚华人的民族信仰,缺乏精致化教养的环境,加上各国有意或无意的排华政策,压制了华人族群整体化的维护与发扬,随着大传统的逐渐分离,小传统也是残缺不全,不仅外在器物明的亡失,内在精神明的维护也极为困难,上一代留下来的原乡生活体系,从器物层、社会层到精神层实际上都已欲振乏力,这种现象或许是无法避免的。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文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很早就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纯朴生态文明观。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人类文明的进程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并对传统文化产生影响和冲击。在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的落茸社区是传统的藏族村落,其地理位置和传统文化使得社区居民沿袭很多传统的生态文明观,长期和自然和谐相处。社会演进中旅游业的发展给社区传统生态观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其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及依存空间均发生了一定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面孔加工的时间进程特点,运用眼动追踪技术,记录24名4-11岁ASD儿童、21名6-11岁聋哑儿童、32名6-11岁正常儿童观看人类面孔时的加工过程.结果显示,ASD儿童、聋哑儿童觉察面孔的时间明显长于正常儿童,ASD组、聋哑组对面孔的注视时间、观看时间总量和各时程上都明显少于正常儿童,但注意时间分配趋势、加工模式并无差异,表明ASD儿童面孔加工模式与正常儿童无异,但存在数量和次数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桂东北地区属南岭民族走廊中段,受自然地理环境制约,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独特,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传统伦理文化。对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伦理文化的基本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民族村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民健身背景下桂西北瑶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民健身的社会背景下,作为我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桂西北瑶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和发展。文章通过对桂西北地区瑶族少数民族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研析,揭示了桂西北瑶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及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苗族、水族、基诺族、侗族、瑶族、傣族、彝族、佤族等被称之为“温和的民族”,因为其特殊的居住环境、教育方式和社会结构,女性在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基诺族的民族舞蹈的表达方式更是具有男女有别的审美情感,女性主义美学色彩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相似文献   

18.
花山族群认同不是同一族群的认同,而是生活在该区域的汉、壮、瑶各个族群的情感、意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互化、调整、组合、相互适应的动态过程.由于受政府政策和实际利益的驱动,其认同复杂多变,最终认同瑶族成份.这种认同现状,对维护区域和谐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依靠宗祠凝聚的血缘宗族是维护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和谐的核心因素。地方官府通过宗祠强化对宗族的管理、引导、监督,完成政务实施、教化推行、赋税征收以及维持正常社会秩序等工作,降低了行政运行和行政管理成本。尤其不同的是,南岭走廊中段临贺古城的宗祠群,通过同姓联宗的聚合方式,打破了瑶、壮、汉等民族的界限,对消除民族歧视、倡导民族平等、建构和谐的民族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瑶族服饰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内外众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瑶族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及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著述颇丰。但目前多学科综合研究尚不够深入,宏观研究多于微观研究。未来研究重点应在于各学科对瑶族服饰的综合应用研究方面。探索瑶族传统服饰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不断推陈出新,这是繁荣瑶族地区文化和经济,也是瑶族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