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声屏世界》2007,(8):14-14
一直以来,我都不喜欢看国际新闻,因为讨厌那些拗口的国名和人名。但是,工作原因,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去了解这些信息。呵,一接触,才发现外面的世界真是太有意思了。在节目里,战争使我担忧,和平使我安宁,趣闻令我开心。有了种种不一样的新闻,我才有了与别人在一起的更多谈资。真的很感谢我从事的新闻工作,它虽然给我的日常作息带来了晨昏颠倒,但它更给了我一个多彩的世界。我很喜欢它,也愿意在以后的日子里看到它更大的进步与变化。  相似文献   

2.
卖书     
郭沫若  一元 《出版参考》2004,(10):32-32
我平生受苦了文学的纠缠,我想丢掉它也不知道有过多少次了。小的时候便喜欢读《楚辞》、《庄子》、《史记》、《唐诗》,但在一九一三年出省的时候,我便全盘把它们丢了。一九一四年正月我初到日本来的时候,只带着一部《文选》。这是一三年的年底在北京琉璃厂的旧书店里买的。走的时候本来也想丢掉它,是我大哥劝我,没有把它丢掉。但我在日本的起初一两年,它被丢在我的箱里,没有取出来过。  相似文献   

3.
似乎餐巾纸     
方英文 《今传媒》2004,(1):42-42
我最早知道的一份报纸叫《参考消息》,也是我至今读得最多的报纸。我印象里,即使在乱哄哄的“文革”年代,《参考消息》也没有停过刊。我是在我祖父那儿发现《参考消息》的。我祖父是镇上医院里的医生,名闻四方,一旦办公室里没有了病人,他便开始读《参考消息》。我觉得这张报纸并不好看,原因是它上面全是黑压压的文字,没有图片。  相似文献   

4.
凌晨时分从弥漫着显影液怪味的狭小卫生间里出来,看着窗外满天的星斗,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自信。那一年,我大一,与摄影结缘。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扫街"是个没有出息的"营生",尤其是一名地市党报的摄影记者更应关注市委市政府的要事大事,单位部门跑好跑顺,为人圆熟功成名就。然而我不这么看……  相似文献   

5.
《信息系统工程》2007,(12):52-54
“卫生间的IT文化”虽然有些让人看不过眼,但是它所起到的作用却让很多CIO钦佩不已。  相似文献   

6.
画中有话     
"房子里的卫生间是送给女儿最好的嫁妆。"印度过半人口露天大小便。为提倡厕所文化,哈里亚纳邦发起"无厕所无妻子"活动并提出上述口号,鼓励女性拒绝不能提供带卫生间房子的求婚者。  相似文献   

7.
放飞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在集市上看到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鸽子。那是一只黑色的鸽子,全身羽毛发亮,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像在看着我,小小的鼻子,几乎看不见。我拿出仅有的5元钱买下了这只鸽子。鸽子买回来的那一天,正是我弟弟的生日。阿姨买了生日蛋糕,我把生日蛋糕的盒子做成了鸽子的小屋,还拿了很多小米和水来喂它。可是它好像心事重重,大概是想念它的亲人了吧,一天都不吃不喝,还不停地走来走去。第二天我来看鸽子的时候,鸽子一直对着我叫,好像在说:“请放了我吧。”我看到这些,就不由得想到了它也是一个小生命啊。我不能因为…  相似文献   

8.
大棉袍伴我访津西──平津战役天津前线采访生活片断李平我曾经有一件细布做的大棉袍,藏青色的面,银灰色的里子,絮的新棉花,里表三新,开放的地方还缀着一排子母扣几。它又当棉衣穿,又当棉被盖,伴我度过解放战争的三个严冬。平津战役的时侯,我穿着它在天津前线采访...  相似文献   

9.
一截小蜡烛     
一天早晨,我在清理书桌抽屉的时候发现了一截三四厘米长的小蜡烛。“这小小的蜡烛,会有什么用呢?”我走出门去,把它随手丢进装垃圾的簸箕里。 竟有这么巧的一件事:恰恰就在那天晚上,突然停电了!正在埋头写论文的爸爸、在写数学作业的哥哥和在写作文的我,都急得乱吵吵。 忽然,我想起了早晨我扔掉的那截小蜡烛头。我来到门外,幸好,簸箕里的垃圾还没倒。我在簸箕里找了一阵子,终于摸到了一段圆柱体的东西。在月光下一看,我不禁脱口而出:“啊!小蜡烛头,我可把你找到了!” 我把小蜡烛头点着,放在桌子上,一家人借着烛光,继续…  相似文献   

10.
很多年前,有一只鸡从我手中跑掉了。 那是一个阳光很好的秋天早晨,我一觉睡到九点多,起床后到卫生间刷牙、洗脸、剃须。突然,卫生间一角发出的奇怪的扑啦啦的声音吓了我一跳。我扭头一看,原来是一只被捆起来的漂亮的金色大公鸡。我笑了,因为我妈做的白斩鸡我认为全球第一。那时候,我还在写诗。我想像着鸡们从野鸡被训练成家鸡,然后温顺地被人类宰杀、拔毛、烹制、分块、装盘,最终很失败地进入我们肚里的过程。我怀着做人的傲陧怜悯着这只鸡。  相似文献   

11.
在我的书柜里有本橘红色的笔记本,那是我大学时的课堂专业笔记。我常常翻看它用来指导实际播音,有时也忍俊不禁。因为里面除了专业知识外,还有很多当年广播电视明星的手迹像齐越、夏青、沈力、铁成、方明、宋世雄、向东等,它清晰的记录了年轻时的我曾是铁杆追星族的秘密。  相似文献   

12.
一枚邮票     
爸爸是集邮爱好者。他那本厚厚的集邮册里夹满了各式各样的邮票。平时爸爸都把它锁在抽屉里,一次我在那本集邮册里,挑到了我最喜欢的一枚邮票。 你看, 这是一张鸡年的邮票。是一只用夸张手法画成的雄鸡,色彩斑斓,英姿勃勃 翘尾挺胸,正在引颈高歌。 也许你会不解:一枚普通的鸡年纪念邮票,哪值得你那么喜爱?那你就仔细着看──它,像什么?一只正在高歌的雄鸡。噢,它多么像我们祖国那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啊!鸡头,是物产丰富的东三省;鸡背,是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鸡尾,是盛产哈密瓜和葡萄的新疆;鸡腹,是无数的海港和…  相似文献   

13.
奖励自己     
在新世纪的曙光里,我们为自己的生命写下了新的期待。当物质的匮乏已不再困扰我们的今天,心灵的成长便攀升为我们生命的第一需要。记得20多年前,我曾以自己是某地委机关里寥若晨星的女秀才而自我陶醉。直至1983年的一天,我因头疼欲裂没有将一份讲话稿写完而遭到单位领导在全体同事面前的训斥:“身体差、文化低,告诉你,机构改革就改掉你这样的……”一顿羞辱使我的自尊和自信在同事面前崩溃了。人知耻而后勇。我为自己建立了一份荣辱档案,如卧薪尝胆般常去翻阅它、品味它。我想,逆境和顺境是相对的,如果没有逆境的磨难,就培养不出…  相似文献   

14.
这一年     
2006年12月24日——也有人称它为“平安夜”,我却在电脑前耗费了整个夜晚。走出办公室的时候,几个浓妆艳抹的年轻女孩在我面前互相打闹而过,掀起的轻风里带着可乐和巧克力的味道。我想,这个城市今晚一定很热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遍地姻缘     
庄羽  萧枫 《出版参考》2005,(3):10-11
迄今为止,我养过一只狸猫,她在一岁三个月的时候被野猫搞大了肚子,大概没脸回来见我,只在阳台的废纸箱子里留下一窝贼眉鼠眼的后代,从此音讯全无。后来,我又养过一条公狗,叫晃悠,虽然咬牙给它上了户口,但由于它的身形过于庞大,在去年轰轰烈烈的打狗运动从文斗转向武斗之后,最终成了牺牲品,我至今记得那一天当我怀揣着五千块钱哭天抢地的跑到派出所去要狗的时候那个胖子扔给我的白眼,  相似文献   

16.
小记者     
我的书包 河南省实验小学溪流文学社白天惠 我的书包里装着许多书,有知识丰富的语文书,有贯穿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社会书,还有教我动手能力的劳动书…… 打开我最喜欢的语文书,阅读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欣赏海上日出的秀丽景色,朗诵古代诗人的豪迈诗句……每一次打开它,都有新的体会,新的收获。 看那本数学书,一个个数字就像接受检阅的士兵,整齐地排列在每一页上。“O”真是个淘气鬼,。它悄悄地站在了一个数的后面,就把这个数扩大了10倍。小数点更厉害,它随便站在一个多位数的中间,就把它缩小了好多。听数学老师说,在数学…  相似文献   

17.
我是在三联的书上认识陆智昌的。平日里凡是只要拿到三联的书,总喜欢先把它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地浏览一遍,如有护封的,还要把护封掀掉看看没有护封的样子。如果在书店里,看到适合口味的还要买下。时间长了,家里也就放了不少三联的书了。  相似文献   

18.
一提起《解放军报》,我就想起那张通讯员聘书。在学习写作的道路上,它曾给我以亲切的鼓励,使我在灰心动摇之际坚定了信心,增添了勇气。这,也是我至今坚持给军报写稿的一个重要原因:做人为文,都不能忘本啊!虽然已经过去了整整33个春秋,但我却至今记忆犹新。1961年高中毕业,我被保送到军事院校后下放锻炼,成了连队里的“小秀才”。刚到部队,什么都很新鲜,我把第一次风雨夜站岗的感受写成小诗,寄往广州军区的《战士报》,很快就发表了。初次尝试便获成功,使我大受鼓舞,从此一有空我就写起来。谁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寄了四五…  相似文献   

19.
小强     
那小动物就躺在面条里,还差两口我就可以把它解决。整个用膳的过程我都在浏览报纸,《南方都市报》的社论正在说全国新一轮清理整顿淫秽出版物的事,我是在看完评论后才发现的它,它在我的盘子里四仰八叉。  相似文献   

20.
长平 《青年记者》2007,(7):69-69
这个标题并非故作惊人之语,虽然我要说的事情并不血腥,但是我认为它比血腥更为可怕——它谋杀的不是肉体,而是思想;它并非出自恶念,而是源于善意;它并非不同寻常,而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在这个案子里甚至没有坏人,表面上看大家都是受益,但其实人人都是受害。[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