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生存哲学是对“生存”的哲学反思。生存哲学不是对“生存”对象及其活动的哲学反思,这一维度不是将“生存”看作“现实性”确定的特征。而是从新的可能性维度解读生存哲学。揭示可能性赖以确立和发展的前提是人及其人的实践分化活动。从当代哲学的研究层面理解生存哲学,这不仅在学理上具有价值.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可以从深层次上来把握时代主题,揭示当代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表达人类在时代水准上所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全部人类学哲学理论赖以出发的存在论基础,是从人的自然存在到人的社会存在,人的社会存在在本质上是人类的生存关系的存在。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存在论基础既不是物质,也不是实践,而是人在物质生产和社会生产关系中通过人的历史运动而实现的社会存在。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在他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上奠定的人类学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学说的核心部分,人的最终价值是实现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哲学是在人的内心深处所呈现的一片精神净土,人的生活与生存对于哲学来讲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所以,我们必须通过人去了解哲学,在哲学中认识到人的本性、本质以及在现实中把握人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从哲学的角度来观照人类的历史进程,研究人的全面发展与哲学的价值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存哲学是对生存的哲学反思。理解生存哲学,不仅在学理上具有价值,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也有重大的意义。从生存哲学所体现的人类的价值意义,可以从更深层次上来把握理解时代主题,理解"生存哲学"在中国的特殊语境,揭示当代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生存是对人生活性状的描述,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生存问题源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和协调及人自身的内在的双重属性之相互影响与制约;生存观念既是对生存现实的反映,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人的本性尤其是其自然属性的作用,由此引发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则使人类不得不寄希望于可持续发展观。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固然是人类活动的基点,但人的生存不应局限于此。只有人的生存观念有所提升,人的生存品质才会有实质性的改进,生存的意义才可能凸显,可持续发展或许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追问哲学     
“世界”概念是理解“哲学之为哲学”的关键。在一般意义上规定“哲学是人对世界系统化、理论化的总的观点和看法”中的“世界”并不是通常认为的客观存在物的总体。在考察不同哲学家的“世界观”后可以发现,“世界”是人理论化的建构人类生存的产物,因此,哲学本质上是人通过不同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诠释“世界”来阐释人类生活的。也正因为哲学是人的自我理解,所以哲学的问题并无确定的结论。无确定的结论恰好体现了哲学是人永恒地追求智慧而不是占有智慧的本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与现实生存境遇脱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调等问题。只有从哲学的本性出发,转变哲学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才能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的权威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曾建国 《中学文科》2009,(12):30-30
和平与发展问题是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全球性问题,只有准确把握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才能正确认识当代国际关系、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的作用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等问题。为此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和把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呢?  相似文献   

9.
传统哲学以追求绝对的终极知识和最高本体作为自己的根本目标。哲学家希望从无限的世界中为有限的世界寻找到一种根据,似乎只有寻找到这一根据才能为人的生存找到一个确定性的根基。哲学家因此也被赋予了众学之王的角色,哲学变成了一种知识之学,哲学学习及哲学素养的提高被视为哲学知识不断积累和增长的过程。这种错误的理解方式和做法,使哲学研究丧失了批判和否定的向度。只有恢复哲学"爱智之学"的本性,将哲学由一种知识之学转变为实践智慧之学,才能有助于解决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家自身角色的定位等诸多问题,进而有助于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走出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其关键问题是对科学理论的理解和对真理及其标准的分析。在这些争论的观点中,后现代科学哲学是违背认识的本性的,而建构主义却有可以利用的价值。可以通过建构主义的启示来建构一种辩证的科学哲学,这种科学哲学是以把握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我们可以这些相互作用关系为基础来理解科学理论并检验科学理论,从而辩证地解决理论的本质、真理以及本体论的承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多元化时代,人们盲目的追求物质条件,却忽视了"真理"的存在,忘却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曲解了人生的意义。哲学作为时代的精华,在缓缓前进中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导致更多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的产生。因此,哲学只有回归到现实中,结合实际才能解决各种矛盾。哲学作为时代的先锋,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纠正社会产生的偏轨现象,才能永保魅力。  相似文献   

12.
只有正确把握现实的人,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现实的人是对传统的人的批判和扬弃的发展;现实的人是自然界中有前提的人;是一定社会关系中有需要的人;是历史发展中的有主体能动性的人。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语境下现实的人,对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走出哲学”是二十世纪哲学所表现出来的趋势,其实质是一方面宣告了知性类型的哲学的终结,另一方面宣告了走向“生活世界”的哲学类型的兴起。本借助于语源学的考察,一些思想家的分析,对早期希腊思想进行了研究,以期通过对早期希腊思想的再次经验,来把握当代“走出哲学”这一趋势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探讨哲学与科学怎样可能.实质上就是追问哲学与科学的惟一可能的基础和源泉.就是论证哲学与科学赖以存在的惟一可能的根据即本体依据.因而也是揭示哲学与科学的本质。按照唯物史观,人首先“必须能够生活”.然后才能研究哲学与科学。因此.人及其生活就是哲学与科学赖以存在的惟一可能的本体依据.因而也是哲学与科学的惟一本质。反之,只要离开人的存在.哲学与科学就会异化.就会神化。哲学与科学作为人脑的产物.本身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就具有认识必然的自由本质。这就决定了哲学与科学的根本目的、根本价值和最高宗旨始终是为了人类的自由和解放。  相似文献   

15.
科学哲学以及相关的自然科学在本质上是关于实在的知识。但这一结论本身只有在先验的视域中才能显示出清晰的含义,一般关于实在论的讨论也只有在先验视域中才能有逻辑的结果。然而在这一视域中的考察也表明,科学哲学的“超验性”问题又是与其实在本质直接相关的,先验哲学在研究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同时又承认这一点。整个20世纪科学哲学进程都表明了一个科学的经验实在(论)的性质,同时这一进程也证实了先验哲学关于先天知识(先验逻辑)的普遍有效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哲学是对人的生存方式的探究,其目的在于确证人自身,并以这种确证来开创人的合理的生存方式的可能性,使人的生命得以观照,价值得以澄明和彰显,最终融入真、善、美的至境。本文以西方哲学发展历程为视域,对哲学本源性情境作了历史性考察,揭示了哲学的属人性、为人确证的根本特征,进而阐明了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韩震 《教学与研究》2005,12(12):51-56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人的发展而言,哲学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它可以提升人的素质,使人变得富有理性,使人有坚实的人生信念和理想,使人能够进行复杂的思维,使人的言行富有条理.努力学习哲学,可以帮助人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论班主任评语的温馨化及其时代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一种基于现实生活,富有人性味的动人而诚挚、透明而亲切、温情而诗意的温馨评语正悄然在教育实践中兴起。温馨评语的情感化、个性化、生活化、生命化的特征,体现了教育、教师对人性的解读、对生命的珍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教育真谛的诗情守望,反映了当代哲学对人的主体间性的呼唤、教育生活化的发展趋势和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  相似文献   

19.
刘汉端 《天中学刊》2012,27(5):23-26
哲学是思想的反思,通过反思能让我们对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冷静的思考,进而用反思的智慧正确处理相互交融的复杂关系,最终使人达于至高的精神境界,并使哲学真正成为"无用之大用"的思想智慧。在这个多数人因崇尚物欲而精神迷失的年代,重提哲学本身的价值,用哲学良方整治人身和社会的精神病态,具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哲学乃时代精神的精华,而主体则是这种精华的浓缩与展现,因此,系统探究主体概念的演进历程对于深入了解和把握哲学主题的历史变迁与时代关照将大有裨益。主体是人类自我意识觉醒与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有别于"他者"的角色确认和符号身份。长期以来,主体的概念几经嬗变,从萌芽、雏形到确立、再经其合法性的危机到遭致批判、解构与重建,主体演变的曲折历程充分印证了哲学始终是一项关照现实的神圣而艰辛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