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正社 《报刊之友》2011,(3):119-120
新闻摄影人在新闻报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图文并重"的方针使文字不再枯燥乏味,好的新闻摄影能够使新闻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极具现场感,吸引读者的眼球,这就要求新闻摄影人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而如何做好新闻摄影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摄影人,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以下几点,首先摄影基本功要扎实,其次要掌握新闻摄影的特性,再次要掌握技巧,本文就详细阐述以上几点,从多角度提高新闻摄影人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新闻摄影作品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正社 《今传媒》2011,19(3):119-120
新闻摄影人在新闻报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图文并重"的方针使文字不再枯燥乏味,好的新闻摄影能够使新闻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极具现场感,吸引读者的眼球,这就要求新闻摄影人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而如何做好新闻摄影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摄影人,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以下几点,首先摄影基本功要扎实,其次要掌握新闻摄影的特性,再次要掌握技巧,本文就详细阐述以上几点,从多角度提高新闻摄影人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新闻摄影作品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襄樊日报注重新闻摄影创新,推出《新闻相册》,确立以图片来讲述新闻故事,以有趣、有情、有意来感动吸引读者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读图时代,读者打开一张报纸。吸引他们眼球的,常常是图片新闻;读者首先选择的,也常常是图片新闻。读者对图片新闻的重视和喜爱越来越强烈。如何提供高质量的图片新闻.满足读者对图片新闻的阅读需求。成为摄影人、特别是军事新闻摄影人的不懈追求。数码时代的到来,在速度和内存等技术为我们带来诸多便捷。使我们可以边拍边传的同时,也使图片新闻的造假变得越来越容易。  相似文献   

5.
新闻摄影是新闻体裁的一种,而新闻又常常被称为“易碎品”,很多新闻摄影作者平时背着相机忙里忙外,稿子见报不少,可却留不下几张像样的作品来。而我作为一名编辑,每天收到数十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是“老相识”,抓取的瞬间是“常相见”,连图片说明也是“差不多”,吸引不了读者,更震撼不了读者。那么,新闻摄影怎样才能突破固有的模式,使读者看后“眼前一亮”?在情感上觅新。一幅图片作品能不能拔动读者心弦发生共鸣,重要的是情感。关注摄影对象的情感世界是贴近生活的一种深层次体现,也是摄影作者获取形象价值的关注点。情感的主要显现因素是…  相似文献   

6.
温斌 《今传媒》2016,(10):112-113
新闻摄影记者必须拥有职业的敏感性、独特的新闻摄影视觉和娴熟的摄影技能,这是新闻摄影记者必备的能力。凭借职业的敏感、灵敏的新闻嗅觉,能及时发现新闻,正确分辨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抓住新闻点;独特的新闻摄影视觉,能使摄影作品新颖、独到、有思想、有深度、与众不同,吸引读者眼球,引起读者从视知觉层面产生强烈地期待感和阅读探究的欲望,还能触发读者对新闻图片形有尽而意无穷的丰富联想;娴熟的摄影技巧,使其能迅速发现并凝固住新闻事实生动典型的瞬间。用简洁表现复杂,以形象揭示内涵,凭形象说话,运用艺术手法使新闻图片主体形象生动、鲜明、突出,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的震撼力与感染力,达到“以图揽胜”、“一图胜千言”的效果,引起读者发自内心的共鸣。  相似文献   

7.
“新闻——因人而生动”,而图片新闻因为有不同的人物特征、丰富的表情、生动而感人的瞬间,会更吸引读者的眼球,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新闻摄影要体现“以人为本”,即注重拍好新闻图片中的人——这一新闻主体。  相似文献   

8.
田悦 《新闻前哨》2005,(9):93-93
厚报时代,随着读者对图片信息需求的增大,报纸运用新闻图片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除了把有分量的新闻图片放在一版显要位置吸引读者眼球外,加大了以新闻摄影专题为内容的摄影专版的力度和深度。过去,很多报纸都设了摄影专版,但这类专版新闻性普遍不强,有的片面追求图片的视觉冲击力,有的追求图片的数量,而没有重视其内容是否具有新闻性和信息量,有的甚至以副刊形式出现于版面。在读图时代,新闻摄影专版的重新定位已引起业界的思考。湖北日报摄影部对摄影画刊的探索,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新闻摄影有着“一图胜千言”、“百闻不如一见”的宣传效果。新闻摄影作品作为一个独立的新闻样式,承载着突出主题、增大报刊信息量的作用,一幅幅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摄影作品,不仅能紧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并能给人们留下思考与回味的空间,摄影作品产生的如此效应,完全在于图片背后所隐含的潜在语言,这种语言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境界,它需要摄影工作者不断地挖掘、探索、积累和付出。  相似文献   

10.
新闻摄影有着“一图胜千言”、“百闻不如一见”的宣传效果。新闻摄影作品作为一个独立的新闻样式,承载着突出主题、增大报刊信息量的作用,一幅幅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摄影作品,不仅能紧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并能给人们留下思考与回味的空间。摄影作品产生的如此效应,完全在于图片背后所隐含的潜在语言,这种语言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境界,它需要摄影工作者不断地挖掘、探索、积累和付出。同时,还要注重新闻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摄影报道不同于文字报道,它靠可视形象传递新闻信息,是形象化的新闻报道。如果形象表现不新不美,不能吸引读者,那势必影响报道效果。因此,摄影记者必须破旧立新,顺应社会发展,满足读者视觉上的享受。那么,怎样提高表现新闻形象的能力,让读者喜闻乐见呢?  相似文献   

12.
郎悦 《大观周刊》2012,(28):319-319
目前,现代新闻事业发展日趋成熟,我们已经迎来了全媒体时代。在这样一个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也发生了众多变化:读者对新闻图片要求更高,动态图片更吸引眼球;草极摄影者增多,新闻摄影迎来草根时代;专业摄影记者转变角色,从“一专”走向全能。了解新闻摄影的这些变化,有助于媒体人迎接全媒体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当今报刊早已进入“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时代,图片已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重要手段,大量群众参与摄影,扩大了版面编辑选择好照片的范围,增强了新闻传播效果。在这样的情形下,作为新闻传播队伍中的专业新闻摄影记者,应该准确地定位自身,争当新闻摄影的排头兵,引领新闻摄影,应该努力将自己打造成既可以拍摄出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又可以撰写出文笔犀利的新闻文字报道的“两栖记者”。  相似文献   

14.
让经济新闻充满魅力!越来越多的读者发出这样的呼唤。有读者曾感慨地说:如果看经济新闻能像看社会新闻一样轻松,像看小说一样有趣就好了。当然,经济新闻不同于小说,但是,新闻的重要、及时、新鲜、真实等特性往往比小说更能吸引读者、震动读者,这就是新闻特有的优势。因此,作为一个报道经济新闻的记者,应该学会运用新闻这一优势,认真研究经济,研究生活,研究读者,在经济新闻的判  相似文献   

15.
当前,气象新闻在报纸中的地位逐渐升温,许多报纸通过开辟气象新闻专版吸引读者.经过几年实践,气象专版由简单复制到自主创新,将天气信息与报纸版面艺术相结合,成为读者喜爱的本土化新闻产品.如何突破自身发展困境,利用和借助各种资源与传播手段提升气象专版质量,值得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闻摄影的优势在于对新闻对象的典型瞬间的抓取,对新闻精彩瞬间的定格.新闻照片通过真实、直观、有价值的事实形象来传播新闻信息,具有“一图抵千言”的传播功效,就报纸而言,图片新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吸引读者的目光.  相似文献   

17.
在“读图时代”里,地方党报纷纷拿出较大较多的版面刊登新闻图片,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加卖点。但效果不甚理想。为什么?究其原因,是具有贴近性的精品图片少得可怜,很难引起读者共鸣。那么如何才能使新闻摄影具有贴近性呢?  相似文献   

18.
李磊 《采.写.编》2023,(3):163-165
新闻摄影的艺术性是新闻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摄影的特点之一。新闻摄影的艺术性是读者需求所决定的,是对新闻摄影更高的要求,是新闻摄影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对新闻传播起到重要作用。文中主要对新闻摄影的艺术性进行了探讨,希望给新闻摄影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1842年德国汉堡的火灾废墟图片开始,新闻摄影一直在和灾难题材打着交道。它所拍摄的主题往往是不可预知或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因其题材重大、冲击力强、形象直观,特别吸引读者关注;它可以触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也成为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新闻摄影大赛荷赛上经久不衰的热点。但灾难性新闻摄影报道也存在很多弊端。首先,灾难性新闻摄影报道的传播,存在明显的负面社会影响;其次,在灾难性新闻摄影报道的采编、发表中,极  相似文献   

20.
王聪华 《青年记者》2007,(14):76-77
很多情况下,由于人们对新闻摄影的认识只限于从图片的角度或者图片生成的角度来认识,特别是报纸上的图片在大多数时候没有独立性,它只是报纸整体传播中的一个元素而已。其实,报纸上的新闻图片在承载、传播相应的新闻信息的同时,还有一个客观的功能,就是形成视觉兴趣区,刺激读者的眼球,强化整个版面的视觉张力,从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