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玉 《青年记者》2007,(10):31-31
许多人认为,中国的近代报纸源于古代社会的“邸报”,称“邸报”为中国近代报纸的萌芽状态。其实,“邸报”不是中国近代报纸的始祖,而是政府公报的始祖。中国近代报纸并非从“邸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虽然曾产生过世界上最早的报纸——“邸报”,但现代意义上的报业萌芽却是近代的事,远远落后于西方。 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指出,“邸报”二字的首次出现始自唐代。唐代宗大历(公元766-779年)年间,诗人王建曾作《赠华州郑大夫诗》,其中“报状拆开知足雨,赦书宣过喜无囚”中的“报状”,就是朝廷发行的官报,主要用于朝廷的事务发布,这是有关中国古代报纸的最早记载。唐人孙樵在其所著的《经纬集》卷三载有《读开元杂报》一文,对唐代朝廷官报有比较详尽的介绍。尽管历代朝廷对报纸管理甚严,禁止民间私自办报,但宋…  相似文献   

3.
谭婧怡 《新闻世界》2014,(8):216-217
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报纸作为思想宣传工具,体现了国人思想方式的转变,它的主要内容是宣传社会变革,思想革新,从本源来讲它就是一张思想纸。本文从《渝报》入手,分析该报在近代的作用和影响,认为报纸是一份独一无二的城市日记,有利于城市身份的塑造。  相似文献   

4.
夏宏图 《历史档案》2001,(2):97-102
清代报纸有官办、民办之分,前者主要包括邸报与清末官报,后者主要有京报和19世纪以后大量创办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报纸。本文拟对这些报纸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5.
孙琳园 《新闻世界》2009,(10):106-107
中国古代报纸的历史,是一部以官方性质的邸报为主线,加有其他报纸形态及性质的发展史。其中,《京报》为民间经营、翻印邸报内容以及具有一定合法地位的明清时期报纸形态。《京报》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报纸由原始形态向近代形态发展的一个过渡。本文探究了《京报》在其演变过程中的特点,揭示了《京报》在我国古代报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报纸与历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历史所记述的,往往就是当时报纸上的新闻。报纸上的新闻,过了一段时期以后,又会衍变为被后人记述的历史。王安石就曾经把孔子撰写的编年史《春秋》比喻为“断烂朝报”。“朝报”在王安石所处的那一时代,是士人们对官办的邸报和民间小报的一种通用的别称。今人也有“报”即“史”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古代是否有“报纸”这一文献类型,学术界历来说法不一。史学界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而报学界则认为“邸报”就是我国古代的报纸,它又名“邸抄”、“条报”、“杂报”、“朝报”、“状报”、“录报”、“塘报”、“驿报”等等,道光以后称为“京报”,因而“一部中国古代报纸史基本上就是一部邸报史。对“邸报”产生的时间,报学界有的人认为产生于先秦或两汉,有的人认为产生于唐代,目前后一种说法占上风。如梁家禄在《中国新闻业史》中称:“最早的报纸是距今一千二百余年出版的《开元杂报》”;郑如斯和萧东发在《中国书史》中也称:“‘邸报’  相似文献   

8.
你想一睹最早报纸《邸报》和最早杂志《旅客》的风采吗?你想欣赏金箔报、银箔报、扇子报、最小报等大量的奇异报纸吗?你想了解古今中外各类特色报刊吗?你想……近日创刊的《苗世明藏报馆画报》如同一座流动的报刊博物馆,将满足你的这一愿望。  相似文献   

9.
倪延年 《传媒观察》2023,(5):114-120
本文依据“中国近代官报是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环境中,由‘官方人员’用‘官方资源’创办并为‘官方利益服务’的新闻媒介”的观点,认为林则徐奉旨到广州禁烟时期主持编译的《澳门新闻纸》具有中国近代官报的主要属性;通过梳理《澳门新闻纸》启迪后人译报活动并在后世中国近代官报留下不同“印记”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中国近代官报起源于《澳门新闻纸》”的基本观点。《澳门新闻纸》编译工作在广州完成,内容围绕“广州禁烟”主题,抄送对象主要是与广东事务相关的朝廷官员,因此具有了近代地方官报的某些特点,因而《澳门新闻纸》也可说是中国近代地方官报“起源”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戈公振著的《中国报学史》,其第二章曾谈到宋朝的“邸报”、“小报”和“新闻”等,但没有系统地说明。兹就所见的宋代史料略加概述,供参考。按宋朝的报纸,有“邸报”、“朝报”、“边报”、“小报”等等名色,“小报”是南宋才有的。“邸报”、“朝报”、“边报”都是政府公报,系由官方发布的政治新闻,  相似文献   

11.
徐新平 《新闻三昧》2006,(10):52-53
王韬(1828——1897)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的开山人物,被誉为中国新闻记者之父。他不仅是中国近代报纸的开创者,而且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奠基人。1874年2月,他在香港创办的《循环日报》是中国第一份完全由华人主编和管理的中文日报。在长达30余年的报馆生涯中,王韬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新闻思想。一、对报刊功能认识王韬认为,报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广见闻、通上下、通内外、辅教化几个方面。第一、广见闻。人们见识的增加、眼界的扩大和认识的提高自然有许多途径,但在当时交通不畅、传播缓慢的时代,最佳的方法就是办报。王韬将中国与…  相似文献   

12.
有关邸报几个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邸报又称邸抄、朝报、条报、杂报、状报、报状、阁抄、塘报、驿报等等,最后改名为京报。被认为中国古代报刊的邸报,远在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初年就已经产生。到了唐玄宗时代(公元712—756年)即被印刷出版,可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报纸。宋朝是邸报的鼎盛时期,到了元代邸报却消声匿迹起来,明朝时又重新出现,它的寿命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叶。道光以后,邸报名称不再被人提起,而代之以京报。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杂志》2021,(2):I0002-I0003
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推出《中国近代报纸数字文献全库》,汇聚1850年至1952年百余年间的4,000余份中英文报纸.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的许多第一是由传教士完成的,报刊业即为其一,名报学史家戈公振云:“我国现代报纸之产生,均出自外人之手”,实非虚言。传教士即是其中重镇,所办中报刊名有《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西闻见录》等,尤以《万围公报》为,外中有Chinese Repository(中国丛报)知名。传教士所办报刊对于输入近代新闻理念,推动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5.
李岚 《历史档案》2006,(1):92-98
《申报》原全称《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是最早的中文报纸之一(晚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经历了清末、民国直至上海解放,历时77年零26天,出版25600(25599)期的《申报》,是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代报纸的源起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林 《新闻界》2005,(5):29-29,28
我国的近代报纸是随着西方的殖民侵略而产生的。古老的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早产生报纸的国家,但无论是唐代的邸报,还是明清的京报,历史发展近千年,始终没有摆脱“官文书”的特征,仅仅满足于抄录宫门钞、谕诣和奏章。马克斯·韦伯(M axW eber)说:“印刷在中国古已有之。但是印刷的文献,即仅为印刷而设计并且仅能通过印刷得到的文献,尤其是报纸和期刊,却只见于西方。”①正如近代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一样,近代报纸也没能在近代中国产生。近代工业革命对近代报纸的催生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工业革命的发展引发了剧烈的社会经济、政治与思想…  相似文献   

17.
报纸视觉化传达的趋势及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报纸自西汉《邸报》诞生起,其表现形式和媒体特征互相依存、互动呈现,这时期的报纸基本上没有图形,主要依靠人工抄写在竹帛或者纸张上,以简单的文字排列形成版面,需要通过阅读后才能进一步理解文字信息的内涵,朴素的视觉、单纯的文字与稚拙的符号是这一时期报纸的主要特征。例如唐玄宗开元年间性质接近《邸报》的《进奏院状》,是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形式为单页的宣  相似文献   

18.
1905年,第一份近代报纸《婴报》在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创办,标志着蒙古地区近代报业的开端。《婴报》现已无存,本文对《婴报》的创办者、办报模式、所用文字、内容与稿源、印刷发行情况及停办时间等问题进行了考辨,描述了内蒙古地区报业起步阶段的基本情况,探讨了民族地区报刊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05,(10):44-44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为了整治化生活类报纸的价格秩序,在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的指导和督促下,云南省《春城晚报》、《都市时报》、《云南信息报》和《生活新报》4张强势报纸形成共识,于8月31日签订了《报纸发行自律协议》,自9月1日起,全省报纸价格将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协议规定,年征订底价为120元,统一印制报刊征订收据,  相似文献   

20.
报纸是传播领域中最古老的手段之一,在我国更有悠久历史。中国的《邸报》约出现在公元前二世纪,它是世界上发行最早、历时最久的报纸。不过,现代报纸在我国出现较晚,直到19世纪末,中国官办、民办的报纸才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