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A:B”式报纸标题及其研究概况“A:B”式报纸标题指的是带有冒号的报纸标题,A、B分别代表冒号前后的内容。在“A:B”式报纸标题中,A既可能是体词性成分也可能是谓词性成分。例如:(1)斯里兰卡:“狮子国”的遗产(《文汇报》2006年5月4日第8版)(2)黄霜:笑傲文化江湖的不羁才子(《参考消息》2004年11月30日第13版)(3)贷款利率上调:2006年宏观调控第一炮(《中国青年报》2006年4月28日第7版)(4)国资委出新规:国有大型企业管理层持股解禁(《南方周末》2006年1月19日C17例(1)一(2)中的“A”是体词性成分,例(3)一(4)中的“A”是谓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评论文章(包括杂谈与杂文)的标题更是如此。一篇评论文章是否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题制作是否精巧、含蓄、隽永。在各类评论标题中,数字式标题魅力独具,如: 1988年9月8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刊登了两条消息:一度销声匿迹的浮夸风又在抬头——沈阳市一些企业弄虚作假上报利润,其它省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问题;厂长有完成利润指标的奇特  相似文献   

3.
无谓的同义重复是一种很讨厌的语病。经常遇到的是“报刊杂志”这种说法。例如,《人民日报》1981年11月6日第4版和第8版出现过3次,《光明日报》1981年12月2日第2版有篇文章,其标题是“订阅报刊杂志的苦恼”。此外,也有说“书刊杂志”(本刊1981年第3期第48页)和“杂志刊物”(《人民日报》1982年1  相似文献   

4.
北京一家报纸在2005年11月30日第三版登出一则消息,标题是《联大设立“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令人匪夷所思。无独有偶,北京一家都市报在11月11日A39版刊发一则消息的标题是:《国足参观大屠杀纪念馆》。还有一家地方日报12月14日B1版头条通版醒目的标题是:《南京拉响警报纪念南京大屠杀68周年》。第一个例子的消息在最后一段写道:“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波兰南部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一天被英国、意大利和德国等许多国家定为纳粹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日。”第二例标题中的“大屠杀纪念馆”,大家也都知道其全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相似文献   

5.
赵雪峰 《新闻三昧》2008,(1):105-105
先从报上拎出两则标题:“点击高不高标题很重要”(《中国青年报》2007年11月27日);“网络新闻标题夸张化面临法律阻击”(《中国青年报》2007年12月11日)。  相似文献   

6.
2004年1月2日至9日,《深圳特区报》在一版显著位置连续发表了8篇编辑部文章,统称“新年八论”。它们的标题是《紧紧咬住“国际化”》、《悠悠万事人为本》、《力筑政治文明城》、《“深圳文化”不是梦》、《产业升级觅新机》、《建立共生经济圈》、《志存高远气自豪》、《千里之行始足下》。这组文章是《深圳特区报》为宣传深圳市委三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建设国际化城市这一重要题材而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撰写的重要评论。  相似文献   

7.
《新闻知识》今年第3期上,发表了几篇各有特色的文章。试简评如下:一、首篇作为言论而发的本刊评论员文章——《警惕两个危险,提高基本素质》就是篇好文章。它不仅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击中要害,一语破的,而且用的《警惕两个危险提高基本素质》的标题也很好。专业和业余新闻工作者看到这个标题,不仅感到醒目,还会受到震惊!评论文章要我们警惕的是哪  相似文献   

8.
中央电视台著名足球解说员黄健翔在2006年11月16日正式辞职,《南方周末》于11月23日在其第九版发表了独家专访黄健翔的文章《狷狂黄健翔》,引起媒体界极大的反响:全国各大网站有关黄健翔的消息连续几天充斥页面,报纸对其报道也蜂拥而至,网友的评论更是如雪片般漫天飞舞。一时间,“黄健翔事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张口必谈的话题。很快,黄健翔和其好友董路分别在其博客中发表声明说“《狷狂黄健翔》的报道不够中性客观,带有记者的个人主观色彩”。7天后的11月30日,新浪网转载了《南方网》的《南方周末职业规范委员会:  相似文献   

9.
1.进口贸易下降是好是坏一枚硬币两面看《中国资产新闻》9月2日六版点评:以比喻做标题,形象易懂,同时可以在意思上留有余地。在大多数情况下,比喻只是同义反复,如果版面紧张,省掉也不影响表达内容。2.莫种“甜瓜”尝“苦果(评论)《河南科技报》 9月3日一版点评:类似的评论题目很多,都是同一套路,只要随文章主题翻新即可。新闻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程式化的,最极端的例子是倒金字塔,它的好处是便于很快成篇,不必费心在谋篇布局上构思。制作标题时,如果能总结概括出一些基本格式,在编辑工作中可以省不少力气。  相似文献   

10.
看报求疵     
山巷 《今传媒》2003,(5):79
眉县出土的青铜器 是“窖藏”不是“窑藏” 《中国青年报》2003年2月22日3版,文章标题为《宝鸡眉县窑藏青铜器研究又有新进展》,标题中的“窑藏”当是“窖藏”之误。 据其他报载:2003年1月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马家镇杨家村村民王宁贤等5人在村北一砖场边的  相似文献   

11.
评论的遗憾     
打开报纸,读者看到一条好新闻,同时又看到为这篇新闻写的评论,既有新知,又有新悟。那是一种享受。略举几例:人民日报1983年9月28日第一版为郴州市有人蛮横敲重点工程的竹杠的消息配本报评论员文章《群众的背后》,11月18日在第一版为通讯《精明强干的工业指挥员——王泽普》配短评《厂长要有“将才”》,11月21日为黑龙江省养蚕专业户霍长林反映自己的困难,省长陈雷及时处理来信的消息配本报评  相似文献   

12.
去年九月十四日《参考消息》一版所载介绍苏联《新闻记者》的文章,标题是《怎样办好当天的报纸?》。但是,文内除列举了苏联报纸的弊端外,却无“怎样办好报纸”的内容,使人莫名其妙。九月十八日一版登的一则消息的标题《苏导弹  相似文献   

13.
一、制作一个好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标题最需要出彩,它是文章的第一个亮点。新闻评论标题更是忌平、忌俗。“从……谈起”、“由……想到的”这样的标题是够平易近人,但读后给人留不下什么。好的标题或者新奇,如《当面我的妈,背后他妈的》、《美苏开始跳探戈舞了吗?》;或者警醒.如《浪费也是犯罪》、《谨防“精神贿赂”》;或者意蕴绵长,如《在战争与和平的翘翘板上》。新闻评论标题要出采,不妨借鉴一下杂文标题制作。要大胆创新,不固旧观,注意运用谐音、夸张、仿同等修辞格。当然,标题重“巧”,…  相似文献   

14.
在编校国际新闻稿件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个地区与时差错位的问题。2006年11月30日晚我值夜班时,对一个已上版的新闻标题《“发现”号航天飞机将于12月7日升空》的准确性产生了疑问。消息来自新华社的通稿,标题是本报制作的,主要的新闻要素(何事、何时、何人、何因)都具备,但我仔细琢磨,发现“何时”和“何地”上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工人日报》2000年11月30日第3版,即《新闻评论》版头条“社评”文章《我们能守住道德底线吗?》,在论述“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无不与道德伦理的沦丧密切相关”时有这么一句:“卖淫、嫖娼,即便在历史上,也为人民所不耻,今天却又在各地悄然登场,这还称不上是道德伦理的沦丧吗?”这里的“不耻”一词,笔者以为“本报评论员”的理解有误。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并无“不耻”一词,却有“不齿”条目。时“不齿”一词的解释是“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人所~”。这个意义,恰好符合《我们能守住道德底线吗?》一文所论之意,即“卖淫、嫖娼,即便在历史上,也为人们所‘不愿提到(鄙视)’”。  相似文献   

16.
平时阅读报刊,常常发现文章的内容尚好,可就是标题上出现了醒目的错别字。这些标题大都出自美术工作者之手的美术标题。如:1、去年11月10日健康报:《发声器官——象把小提(?)》,其中的“(?)”字应为“琴”。2、去年11月29日健康报:《歌(口候)之所以美》,其中的“(口候)”字应为“喉”。3、今年1月11日上海少年报:《倒(?)法的应用》,其中的“(?)”字应为“序”。  相似文献   

17.
去年10月上旬,在一次座谈会上,人民日报第一副总编辑张云声高兴地说:“《市场报》最近发表了一篇好文章。”他所称赞的那篇“好文章”,指的是我们共同采写的《道是反常却正常,渡过难关是阳关》(见《市场报》1989年10月5日一版)分析市场疲软的经济述评。文章发表的当天,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头条位置以三行大字标题作了转载。这篇述评发表后,引起了经济界人士和工商企业决策者的重视。他们说:“这是今年以来对市场分析最为权威的报道。”同行们评论:“这篇述评高明之处,在于不是人云亦云,而是通过大量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提出独自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去年10月上旬,在一次座谈会上,人民日报第一副总编辑张云声高兴地说:“《市场报》最近发表了一篇好文章。”他所称赞的那篇“好文章”,指的是我们共同采写的《道是反常却正常,渡过难关是阳关》(见《市场报》1989年10月5日一版)分析市场疲软的经济述评。文章发表的当天,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头条位置以三行大字标题作了转载。这篇述评发表后,引起了经济界人士和工商企业决策者的重视。他们说:“这是今年以来对市场分析最为权威的报道。”同行们评论:“这篇述评高明之处,在于不是人云亦云,而是通过大量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提出独自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拿起2006年5月17日某报,横在头版报肚子上的大标题赫然人目——《破坏天池植被(无极)面临10万罚款》,并注明“详见34版”。  相似文献   

20.
李林 《新闻三昧》2003,(1):49-49
2000年11月中旬,《工人日报》第三刊登了一则消息:68万脱下路服,905亿资产剥离,五大直属企业11月底与铁道部彻底脱钩。看完这则消息,我立即记下了《脱掉路服,按需裁“衣”》的评论题目,并以半个上午时间,写出了这篇不足800字的新闻评论,发表于《铁路建设报》的2000年12月1日第一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