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幼儿健康教育是学前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幼儿全面、综合发展的关键。因此,幼儿的健康教育应该旨在促进儿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具有良好的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然而,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同时还提出关注和促进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是幼儿阶段保育教育的首要任务。贯彻《指南》精神,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我们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应变能力的培养。一、培养幼儿适应自身心理或生理变化的能力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很容易形成自私、孤立、一切以自我为  相似文献   

3.
<正>广泛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健康教育是幼教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健康教育的开展给幼儿教育提供了值得研究的新课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顾名思义,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谈得上干好自己的工作。那么,好的身体素质从什么时候培养呢?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魄、协调的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儿童出现心理发展偏异、情绪和行为障碍,以及各种心理疾病的比率有所增加,不能不令我们重新认识幼儿心理卫生保健,以提高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健康儿童的健康涵义是什么?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指没有疾病。由此可见,随着人类对自己精神生活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对健康概念认识的  相似文献   

5.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由此可见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涵盖了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等方面,这几个方面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是时时体现有机融合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求老师适时适当给予指导,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下面,谈谈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健康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幼儿自身健康的重要保证。幼儿阶段正是良好行为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根据《指南》的引领及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怎样使刚入园的幼儿尽快学会自己照料自己,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教师和家长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呢?通过了解现状,一年来我们  相似文献   

7.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并不仅仅是身体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适应良好。”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它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理解健康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健康具有整体性,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健康。2.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等诸方面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3.健康有不同的水平。人们往往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因此,不但要消除身体、心理上的疾病,更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积极的心理状态。4.儿童正处于发展阶段,儿童健康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身体的发…  相似文献   

8.
培养"完整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所谓"完整儿童"是指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平衡的儿童,是指其身体的、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和道德的整合性发展。为了培养"完整儿童",幼儿教育应致力于:促进幼儿身体健康;保持幼儿情感健康;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发展幼儿认知能力;发展幼儿道德判断能力等,同时培养幼儿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独  相似文献   

9.
幼儿的身心发展最主要的是先从幼儿的健康开始说起,健康的定义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儿童生活环境及健康状况的改变,托幼机构对幼儿卫生保健重视程度的增加,幼儿卫生保健的观念和实践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一、幼儿健康观念的改变当今世界,人们的健康和疾病的观念(医学模式)发生了变化。"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世界卫生组织(WHO)为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这一观念的产生是对人类认识的深化,不仅把人看作生物学中的自然人,而且从整体的,受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更…  相似文献   

11.
刘英华 《山东教育》2020,(5):101-1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但长期以来,大家对幼儿体质的关注远远胜过对其心理健康的引导。加强幼儿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其一生的幸福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在我市教育和体育局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引领下,我园在幼儿心理健康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多方入手,有效促进幼儿积极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沈琳 《考试周刊》2009,(7):222-223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全状态。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增强幼儿的健康不仅能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有益于多种疾病的早期预防,为其一生的健康赢得时间。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了健康,幼儿就不可能参加各种学习、游戏,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赋予“健康”深刻的含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幼儿健康不仅包括幼儿身体各个器官、各个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没有身体缺陷,而且包括开朗、乐观等健康的心理品质以及对环境的较快  相似文献   

14.
幼儿的健康,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学前教育者和家长不仅要关注学前幼儿的生理健康,还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李萍 《西宁教研》2001,(6):43-45
健康儿童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规定:健康是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仅局限于身体没有疾病,而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由此可见,随着人类对健康概念的全面理解以及对自身精神生活认识不断加深,心理健康问题正在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我国国家教委制定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明确指出:要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也从过去单纯强调幼儿的身体健康、智力因素转而开始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和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健康概念所做的这一阐释,体现出健康观念的基本内涵。而以上两方面又与教师在一日活动中的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孩子良好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和深层的挖掘,从而促使幼儿对生活的向往及自我创新能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福柯曾言,人的身体是一个表达空间,承载着历史的积淀。社会的文明在人类的身体上实现时空凝缩,有什么样的文明进程就会有什么样的身体表达方式。我们的身体成了社会的肉身,社会将其记忆刻画在我们的身体上.并通过我们的身体加以传递。因此.儿童的身体既是一个生理的身体。又是一个社会的、文化的身体,社会的一切规范都体现在幼儿的身体形态之中。儿童的社会化首先是身体的社会化。是使儿童的身体习于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形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身体习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现今社会,大部分家庭为独生子女,不少家庭和幼儿园特别重视孩子身体健康,而对心理健康的培养还不太重视.一个真正健康的儿童,不仅指没有身体上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正常能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成了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观,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完满的适应状态。"由此,健康教育的内涵也得到了扩展,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关注。已有实证研究表明,家庭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1]庞建萍对3~6岁幼儿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也表明,家长的观念及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儿童游戏的大量研究表明:游戏对儿童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在儿童适应社会,从一个自然的人走向一个社会的人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手段不能替代的.幼儿参加游戏活动能够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游戏也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