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斯特不仅在交响诗中创造出“音乐文学化”的叙事模式,即借助戏剧、诗歌等文学题材来结构音乐,还借助绘画题材开辟出一条“音乐图像叙事”路径,其第十一首交响诗《匈奴之战》即为实践范例。从音乐叙事理论视角来看,作曲家在构建与绘画形象、色彩相一致的音乐主题动机基础上,具体通过主题变形、技法处理、结构布局、音色组合等技术形式,来营造绘画颜色与音色色彩之间的通感效果,从而达到音乐材料与标题文本的契合。  相似文献   

2.
莫里森的作品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渊源而具有丰富的隐喻特征,而其中探讨的文化民主思想理念则与黑人音乐中隐含的自由、开放、动感、民主等思想息息相通。本文从音乐和文学文本相结合的视角评论了莫里森的小说主题和创作技巧,认为《爵士乐》和《最蓝的眼睛》在布鲁斯音乐这一层面上从叙事、语言、结构、主题等方面形成了强烈的互文。  相似文献   

3.
鼓吹乐是中国古代众多艺术形式之一 ,贯穿于中国音乐发展史 ,贯穿于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它自从秦汉之际产生 ,至今依然活跃在人们的音乐生活中。笔者本着弘扬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和“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的方针 ,仅从音乐史的角度、仅从鼓吹乐这一视角 ,对中国传统音乐“华夏正声——鼓吹乐”作番考略 ,以便了解鼓吹乐的起源 ,使人们重新认识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乐种 ,为今后音乐创作研究与演奏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音乐运动”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抗战的始末,对近现代的音乐发展影响颇深。因此,音乐学术界对其有较多关注。笔者通过对国内几部权威音乐辞典的对比查阅发现,“新音乐运动”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在各部辞典中的表述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文尝试对此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5.
追溯现代音乐的根源,纵观现代音乐的历史长河,诞生于美国的布鲁斯(Blues)音乐不仅是现代音乐的鼻祖之一,它的音乐风格也贯穿各类音乐的始终.从20世纪初到现在,放眼整个流行音乐史,布鲁斯音乐的历史地位和对音乐发展的贡献都不可或缺.本文对布鲁斯音乐发展过程中的几个代表人物的生活背景进行探索,研究他们音乐风格的形成,解析他们的吉他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6.
文学与音乐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考察外国音乐史,特别是欧洲音乐史,我们就会发现大量的这样的实例。“文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姻缘’。而且几乎毫无例外地承认,这种姻缘本身就包含着构成分析之基础的对应、影响和互相借鉴。有时候,艺术家本人就意识到自己的主题、布局、技巧、形式安排和思想的发展方式其实属于另一门艺术的范畴……对于比较学者说来,这一点的意义还在于:文学与其它艺术的关系并不是批评家的臆造,而是艺术家自己也承认的事实。”①音乐从文学中汲取营养;文学借鉴音乐的表现形式,二者互相阐发。俄国伟大的音乐家柴科夫斯基从文学中获得过诸多灵感,根据小说、诗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进而说明少数民族音乐史在中国音乐历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并重点阐述了现阶段政府和高校应如何做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教授和学习工作,以期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音乐美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围绕音乐的社会功能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争论,即“百家争鸣”,促成了先秦音乐美学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空前绝后的繁荣。这一时期出身于手工业阶层的墨子提出了他的“非乐”的音乐思想。本文从分析《墨子·非乐篇》入手,从三个方面探讨墨子的“非乐”观,并且肯定了墨子的“非乐”是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非乐”,有其一定的正义性,但同时也指出其“非乐”观点的功利性,有一定的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强雯的小说《重逢》展现出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和艺术追求。在时空设置上以嵌入式回忆的方式在过去与现在、香港与内地之间进行交错比照,展现了中国社会40多年的历史变迁,拓展了历史的纵深面和生活的广角。在情节构思上通过语词、情节和意象的重复叙述,形成了变化丰富的回旋式叙事节奏,将音乐美学与文学想象融为一体。在主题表现上通过反讽的话语方式,实现了主题的反转表达,现实世界的"重逢"成了精神世界的"离散",个人成为亲情世界中的漂泊者和零余人,乡愁成了贯穿全文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在蒋光慈的革命现代性主题小说中,《丽莎的哀怨》作为感性叙述的“典范”与另类叙事的脚本,它的文本情绪是忧郁的,这意味着一种哀怨之结和重要过渡,标示着历史中间物意识的文本显现和叙事焦点的转移,突显了中国普罗文学发难理论与作家自我认同的矛盾纠葛。  相似文献   

11.
“合法性”问题关涉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主题、功能、特征及其发展形态等的深度反思和新的理解,是构成现代哲学深刻的文化-实践转向的实质性内容之一,是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性研究中的一个带有总体性的关键问题。将“合法性”叙事范式运用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前处境的分析,意味着必须反思我们究竟应该以何种新的理论范式,在何种意义上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法性”。合法性概念所蕴涵的“反思”式叙事以及对于“认同感”和“尊严感”的价值诉求,从“检讨”和“建构”两重维度上,提供了一个现代性语境下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合法化危机的有效诠释视域。合法性话语的确立,不是意识形态话语霸权的产物,而是“对话”的结果。立足当下以及未来思想演进的主题,从文化“公共性”视角介入,当是直面并化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合法性困境”的一个重要的学理性资源和正当性、合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应用实践型高校与传统高校的办学定位的不同导致两者在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音乐学专业中的西方音乐史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鉴于此,对于应用实践型高校西方音乐史的课程建设和改革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和思考:一是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大纲中应加大音乐的实践性内容。二是西方音乐史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应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三是西方音乐史课程的考核和评价上应实行期末考卷与现场对音响、音乐事件、音乐现象进行认知和评判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文学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威廉·福克纳具有较为关键的地位和价值,他的作品也被奉为文学史上永恒的经典。从结构关系上分析,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是具有密切关系的两部分内容。其中,伦理叙事的侧重点在于小说的伦理主题。威廉·福克纳的小说体现在南方历史、家族、种族等主题的描写上。叙事伦理则侧重于小说描写中叙事技巧的运用、叙事过程的呈现以及叙事形式的开展,合理的运用叙事伦理能够更加充分地提升作品的表达效果,两者的紧密结合和关照是威廉·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典型特征。因此,在分析和体会小说精神及文化内涵方面,依托宏观上的这一思路,有利于更加全面深刻地分析、理解和体会威廉·福克纳小说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高等艺术教育领域中,流行音乐的高等教育仅有十几年的短暂历史,较之其他高等艺术教育,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其中,西方流行音乐史课程的教学思路和特点,方法和形式,尚有诸多课题值得我们来研究和探索.从西方流行音乐史课程的教学现状、教材使用、教学的“三化”特点等进行分析,既保留一般史论课的基本教学原则,又充分体现流行音乐史课程的新特点、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故乡》以“相隔两千里”、阔别“二十余年”开篇,一举确立了时间与空间并肩前行的叙事构架。整部小说就在空间位移与历史时间的理念中展开叙事:相比“过去”的幻想与“现在”的悲凉,对“未来”的期待更具现实意义。“我”原以为闰土“崇拜偶像”是无可救药,可自己期盼的“希望”不也是“手制的偶像么?”由此突破主客相关的世界认知意识,实现了“自我”的世界观变革。它承接《狂人日记》中寄“希望”于“孩子”的主题,拓展历史时间的认知理念,开启了一系列“归乡”叙事模式的新篇章。同时,以空间的时间性审美叙事为线索,对开辟鲁迅文学不断超越“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哲学命题,具有奠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本分析腾讯新闻“谷雨实验室”的非虚构新闻叙事,发现其立足于当下社会发展的现实语境,在新闻话语社会化转型中叙事题材偏向社会生活领域、关注社会底层民生,叙事原型聚焦社会特殊个体、倾向于典型人物的塑造,形成了“叙事时间上妙用叠合时序方式”“根据文本的叙事需要,采用不同类型的叙事者进行讲述”“采用以放射式和沙漏式为主的表层叙事结构”等叙事伦理上的技巧特色,以及“多元视角丰富长篇叙事呈现,公开叙事者建构公正客观表达”“叠合叙事时序增强叙事起伏感,混合叙事结构提升叙事层次”等叙事伦理上的经验策略。在新闻话语权开始分散化和平民化的社会化生产下,以腾讯新闻“谷雨实验室”为代表的非虚构新闻叙事平台在改革新时代想要更好地讲述中国社会故事,则可以从新闻文本上引入媒介变革技术实现多元化叙事表达等方面,改进叙事模式固化等生产掣肘。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长恨歌》被称为当代的“上海叙事”。在《长恨歌》中,王安忆以环境元素的张力,激活了小说的主题:用一个女人的一生演绎一个城市的历史命运。透过以弄堂为象征的诸多环境描写,我们感悟到了王安忆那挥之不去的“上海情结”,同时也从环境和人物的相互烘托中品味到了一种难以忘怀的“上海精神”。  相似文献   

18.
苏童笔下的"历史叙事"具有较为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种观念的演绎,苏童的"历史叙事"呈现了地域文化时创作的影响,主题构成的多义性,而从艺术表现上,则呈现出循环的结构及其象征意味.关于"历史"的叙事"漂移",最终使苏童的创作进入生存境遇与人性剖析的层面,而这不但是其小说给予读者的启示,同时,也是当代小说从1980年代到1...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关键要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既呈现世界积极关注和高度评价成就的良好态势,也存在因文化差异引起的对性质、影响、特色等认知难点。从跨文化认知角度看,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能力,要讲好科技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全球化的共性逻辑;讲好基于独特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的“中国式”特色;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发展主线;讲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重大成就。在方法上,要通过构建中国特色的基础叙事、历史纵深的比较叙事、智能传播的媒介叙事、展现未来图景的发展叙事,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重大贡献、成长空间和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族群“历史”叙事有三种“结构”,即“范式化情节”、“文类”和“历史心性”。“文本”(text)产生于特定“情境”(context)之中,而“情境”也因此文本而强化;在类似情境下,“文本”常依循既定之叙事模式以产生类似“文本”;叙事符号虽循特定模式构成文本,但不同社会情境与个别作者的情感、意图,皆造成叙事符号及其组合差异,以此反映或造成社会变迁。与一般族群或民族历史一样,作为族群“历史”的“弟兄祖先故事”,其内部蕴含血源、空间与时间等叙事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