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单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务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而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传授给孩子的不只是学科知识,还要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等。家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特别是年幼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湖南和江西两省部分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2.
《中国家庭教育》2004,(4):71-71
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和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两种主要形态。隔代教育一般在三代家庭和隔代家庭中进行。尽管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但有统计表明,我国三代家庭仍占家庭总数的37%,儿童年龄愈小,儿童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三代家庭所占比率愈大。在社会竞争加剧、工作节奏加快,父母需要集中更多精力干事业时,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孩子成长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在如今的社会中年轻的父母面临工作压力、社会竞争等多种因素,隔代教育已经成为家庭教育中一种普遍的现象。但是父辈们教育出现了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4.
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家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进入新世纪,树立幼儿家庭教育新观念,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是每个父母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新世纪幼儿教育新观念包括重塑父母亲角色、正确建构幼儿素质培养新观念、正确对待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唐红娟 《考试周刊》2012,(32):168-169
家庭是教育实施的第一场所,而有效的亲子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是指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的了解、信任和互相合作的过程。父母通过训练和榜样示范塑造了儿童获取规则的能力,并且通过亲子交往实现。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提出 家庭是特殊儿童生活的场所,也是他们接受教育、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对特殊儿童施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特殊儿童存在或潜藏的障碍,挖掘特殊儿童的潜力,促进其身心发展。所谓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对身心异常儿童进行的教育,包括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亲子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个人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儿童早期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社会化最重要的指导者。然而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状况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面临一定的困境,对儿童的价值体系、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使留守儿童更好地实现个人社会化,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家长应强化家庭教育意识,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社区要作好辅助工作。  相似文献   

8.
自尊是一个人成功走向社会的关键,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本文从自尊的内涵谈起,介绍了在家庭教育中对儿童自尊的培养具体方法,为父母更好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儿童早期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社会化最重要的指导者.然而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状况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面临一定的困境,对儿童的价值体系、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使留守儿童更好地实现个人社会化,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家长应强化家庭教育意识,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社区要作好辅助工作.  相似文献   

10.
教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方面组成的。在家庭中,孩子是受教育者,父母、家庭当然是教育者。在学校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起着主导作用,而且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父母的心理面貌,心理水平和教育能力等都会在孩子的品德行为,心理水平上有所反映。因此,家庭教育质量高低对于子女的成才,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关注较多的是学校教育,谈论较多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而对家长和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则普遍认识不足。众所周知,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时间上看,家庭教育是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从空间上看,家庭教育对子女影响的范围和深度也是其他教育所达不到的。血缘关系和经济联系,使家庭成为儿童和青少年最直接、最亲切、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孩子身体的发育,智慧的萌芽,能力的强弱。行为的好坏等等,往往要视家庭教育状况而定。  相似文献   

12.
充分重视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在儿童各方面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儿童心理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心理健康发展的起点和基石.本文从以下三方面系统梳理相关文献,揭示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首先,从心理学的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家庭系统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等相关理论出发,说明家庭是儿童青少年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家庭中父母自身的特征及与孩子的人际互动等等对孩子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其次,揭示家庭因素中诸如家庭环境、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因素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最后,阐释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起着中介与调节作用.这充分说明应重视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并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3.
吴森 《黑河教育》2011,(3):63-6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不断重视,学前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取得较大成绩。但是,在教育实践中,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小学化倾向、教学不规范现象等。为此,笔者从几个角度,针对目前学前英语教育过程中的几点误区,浅谈自己的观点:一、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父母是儿童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儿童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尤其是学前教育。教育幼儿的任务基本上肩负在幼儿园身上,  相似文献   

14.
漫谈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单位,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桥梁。家庭教育是儿童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家长就是儿童的启蒙老师,且儿童个体的社会化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家庭教育又为这种教育连续性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它  相似文献   

15.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相互沟通的桥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孩子从出生第一天起,直到长大成人,都在受着家庭的各种影响,可以说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因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薄弱,缺乏教育知识与教育理论的学习,能承担家庭教师这一责任的家长实在太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难管教,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他成年者在家庭中对青少年施行教育,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的训练过程.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层细胞,是学生除学校以外的另一个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有必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由家长(主要指父母和家庭成员中的成年人)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对培养人的要求,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尽管家庭教育发生在家庭这一生活气息浓厚的场所,不如学校教育那样专业化、系统化,但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绝对不逊色于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儿童个性及思维方式的形成,社会行为的获得,最关键的几年是在家中完成的。当社会热点投诸于探讨反思过去的教育在培养人才的得失时,家庭教育亦在更大范围追溯、寻找人才培养的新契机;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家庭教育走向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时,家长们自身亦在探求完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步。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指导是指有关专业人员或社会机构对实施家庭教育的成员(主要是父母)从理论、方法、内容和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确保家庭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大部分父母关注孩子成长,并增加智力投资,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渗透到子女的教育中。但富裕家庭与非富裕家庭之间、知识分子家庭与非知识分子家庭之间、城市家庭与乡村家庭之间,其家庭教育有相当大的不平衡,并造成了儿童间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家校互动,顾名思义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家庭是构成社会最基层的单位,也是人的第一个自然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