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踏飞燕》是人教社新编小语教材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是一篇介绍珍贵文物“马踏飞燕”的说明文。教学时,要紧紧抓住“马踏飞燕”所体现的奇特的艺术想象力和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抓  相似文献   

2.
《马踏飞燕》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首篇课文。这是一篇介绍珍贵文物“马踏飞燕”的说明文。课文以简短的篇幅、精练的文字 ,配合一幅精美的照片 ,介绍了1969年于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马踏飞燕”的造型特点 ,表现了设计者巧妙的构思 ,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在本组教材中 ,这篇课文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的任务。因此 ,教师可确定如下教学目的 :一是思想方面 ,了解铜奔马所显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二…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由两篇看图学文和两首古诗组成。 《马踏飞燕》这篇看图学文的图画是一幅出土的铜奔马照片。全文有五个自然段,大致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有两句,第一句说明铜奔马产生的时间和它的历史价值;第二句说明出土的时间及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名闻天下”与第  相似文献   

4.
1 马踏飞燕艺术珍品闻名天下外形奔跑原理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马踏飞燕匠心独运重心平衡造型优美卓越的创造才能这篇看图学文通过对出土文物“马踏飞燕”照片的介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板书紧扣图文,从铜奔马的外形特点、奔跑姿势、制作原理等内容,突出它的艺术成就。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文,观察事物,学习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重点,从而使他们感受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之一任知初编辑: 您写的刊登于1993年第7期(历史教学》上的教材图画解释《东汉铜奔马》一文,我仔细拜读后,感觉意犹未尽,故在此再作一点补充。关于奔马右后足所踏究属何种飞鸟,在国内考古界曾展开过热烈的讨论,前些年颇为流行“马踏飞燕”与“马超龙雀”两说。1986年9月,在英国南安普敦市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考古学大会上,中国考古学家周本雄公布了他的一项研究新成果——东汉铜奔马的正确名称应当是“马踏飞隼”,从而,为这一艺  相似文献   

6.
一、紧扣说明对象,理解主旨紧扣说明对象,理解文章主旨是科学、高效阅读社科说明文最有效的手段,抓住了说明的对象,就掌握了文章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就把握了作者的观点。例如,2001年高考第17题,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A.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纭。B.“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C.“铜奔马”一名中虽有奔马,但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看 图学文《马踏飞燕》 ,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新选篇目之一 ,它一在篇首定位 ,便以一种大气磅礴的震撼力 ,再现历史辉煌的厚重感 ,显示出其弘扬民族精神、启迪创新意识的极好范文的独特魅力。这篇看图学文的图画 ,是一帧出土文物的照片。图上印制的是距今已有1800多年东汉时期精美的铜奔马 ,课文用500余字对这帧珍贵文物“马踏飞燕”作以说明。图文相辅相成 ,捧出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一颗灿烂的智慧明珠 ,以洞开学生的知识视野 ,启迪学生的创造才能 ,提高学生的鉴赏品味 ,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看图学文 …  相似文献   

8.
《马踏飞燕》一文讲述的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铜奔马,以它巧妙的构思和它所包含的科学原理闻名天下,表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文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了解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我借助微机这样处理这一难点:文中涉及到的“重心”“支撑点”两个概念学生都很陌生,而这两个概念恰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我首先在微机上显示出一匹静止的马,用箭头标出马的重心所在位置。(让学生明白重心就在匀称物体的正中心。)接着,演示当用一物体将马托起时,要让马保持平衡,物体的一…  相似文献   

9.
今春,“九义”小语第十二册教材将首次使用。为了让教师从整体上尽快把握此册教材,现就此做一简略分析,供参考。该教材共选入18篇课文,其中讲读课文13篇,包括2篇看图学文,阅读课文5篇,还有读写例话4篇,基础训练6个。教学着图学文时,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本册安排2篇看图学文,一篇是(马踏飞燕),另一篇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马踏飞燕)是一顿出土文物的照片,看图时重点辅导学生了解铜制骏马的外形及奔马生动的造型及保持平衡的科学原理,从而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伏尔加…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六九年,武威蕾台汉墓出士的一匹铜马俑,凌空飞举,神态极生动,是一件希世艺术珍品。经郭沫若先生鉴定,命名为“铜奔马”。因其三足腾空,右后足踏在一只飞鸟的背上,又有人称之为“马踏飞燕”,后来常书鸿先生说是“天马”,但未作论证。去年八月在兰州召开的敦煌学术讨论会上,兰州大学的牛龙菲同志作了新的解说,肯定铜马俑是“天马”,马蹄下踏的那只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禽——龙雀,亦即飞廉风神。《兰州报》、《光明日报》均有报导,本年一月五日《少年文史报》上唐凌同志的答读者问亦引用此说。因汉代“天马”自西北来,而铜马俑又出自武威,“天马、龙雀”之说易为人所接受,其实仍有不少问题,值得商榷。故不揣浅陋,提出下面几点看法,请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11.
教法一抓住题目看图学文□广东 朱景语文·一课多式教例一、整体观察图画 ,揭示题目。1 出示“马踏飞燕”的挂图 ,向学生介绍这是一件铜制的实物艺术品的照片。2 指导学生观察图画 ,感知图意。(1)这一件艺术品是由哪几件东西构成的?(2)骏马与燕子有什么联系?(马踏飞燕)3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二、抓住题目 ,了解“马踏飞燕”的产生。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一段 ,边读边想。1 “马踏飞燕”这一艺术品是我国什么时候产生的?2 “马踏飞燕”为什么被视为艺术珍品?三、抓住题目 ,体会“马踏飞燕”构思奇妙。(一)抓住题目中的“马…  相似文献   

12.
丝路物质文化是丝绸之路诸民族的政治、文化等多向度交流的产物“,马踏飞燕”作为丝路物质文化的代表物,成为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象征符号,“马踏飞燕”即中国。从“马踏飞燕”的发现到发明经历了一个建构过程,对“马踏飞燕”的物质性诠释学总体体现出物的历史性、物的政治性与物的符号性与复制性三个特征。物的历史性指“马踏飞燕”作为物,是文化记忆的媒介与储存器,其承载着传统墓葬文化记忆、地方性文化记忆、丝路文化交流记忆与中国神话记忆,呈现出人们的审美认同与情感认同。物的政治性指“马踏飞燕”既是微观权力与宏观权力合谋的产物,同时也是语境转换中虚构与重构的结果,物作为身份与权力的象征。物的符号性与复制性指经过权力话语表征的“马踏飞燕”成为一种“文化资本”,借助图像、雕像、声像、戏剧及文创产业等新媒介与艺术形式,在将马踏飞燕作为一个物机械复制生产的同时,也将其作为一个概念进行生产复制,通过意义重构与变形生产,形成马踏飞燕“表征群”,生成新的价值与意义,成为具有多元意义的文化符号。对“马踏飞燕”这一历史流传物的物质性诠释学分析与考察为丝路物质文化的研究提供一条可鉴之路。  相似文献   

13.
《马踏飞燕》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的课文,因为是新课文,我特别认真地钻研了教材,仔细考虑了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令我难以预料的情况。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仔细看图后,说一说这座铜奔马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有疑问?”有的学生怀疑:  相似文献   

14.
《马踏飞燕》是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在学生预习并初步感知了课文大意后的一个教学片断为:师:看了课题后,大家想到了哪些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生:“马踏飞燕”作课题不确切,因为从课文配图看,马是飞奔的,而燕子的“飞”却看不出来。生:我认为用“飞马踏燕”为课题好,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图意,突出马在“风驰电掣般地飞奔”。生:如果燕子停着不动,肯定会被马踏烂,只有燕子在飞,马也在飞,才会有书上的画面。师:多好的问题,会读书,会思考。那么课题叫“飞马踏飞燕”不是更好吗?(…  相似文献   

15.
《马踏飞燕》的教学设计○西吉县教研室周金仓○西吉城关二小辛立基《马踏飞燕》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第十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看图学文。图画是一幅出土文物的照片。课文介绍了出土文物铜马的造型和马的奔跑之快,以及它在设计上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高年级看图学文...  相似文献   

16.
《马踏飞燕》(第12册第1课)这篇看图学文,介绍了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马踏飞燕”这尊铜制的骏马在雕塑、造型、构思等方面的艺术特色,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在1800多年前就已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具有卓越的创造才能。本课是向学生进...  相似文献   

17.
《瞭望》(海外版)1992年第13期《揭开天马之谜》、《甘肃日报》1992年5月3日第1版《铜奔马之谜》和《金星》1992年第5期《“马超龙雀”之谜一解》诸文,介绍了董红、白明两同志撰写武威铜奔马(即“马踏飞革”)制造者一文的情况。这篇文章虽然至今未见发表,但以上三种报刊上的文章已介绍了它的内容,即武威雷台东汉墓主张君就是《华阳国志》上的武威太守张江,铜奔马就是洛阳上西门外平乐馆中的铜飞廉和铜马,张江就是铜奔马的制造者。对此我有不同意见,现在写出来作为商榷。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马踏飞燕》,又称《马超龙雀》或《飞燕骝》,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一座东汉灵帝时期的张姓将军墓。它充分体现了我国祖先想象力之卓越、构思之新颖以及铜铸工艺之巧妙。《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这匹正撒开四蹄飞奔的骏马体态矫健,昂首甩尾,头微微左侧,三足腾空,只有右后足落在一只展翼疾飞的龙雀背上。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小燕  相似文献   

19.
东汉铜奔马     
1969年在甘肃武威雷台的东汉墓中出土了39匹铜马,其中以这匹足踏飞燕的奔马最为著名。此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其造型巧妙地利用了力学支点,铸造了风驰电掣的千里马形象。马作飞驰状,高昂首,尾上扬,口张作喘息状,3足腾空,右后足正巧踏在一只疾飞的燕背。那只奋飞的燕子在翱翔中突遭马蹄踏中脊背上,霎那间吃惊地回首反顾,似要看清那比它还快的庞然大物,而奔马也头稍左顾,好皋也要弄清踩着了什么东西。奔马与飞燕在这一瞬间的动作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古代的艺术家设想出如此浪漫、巧妙、引人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武威市中心文化广场的城楼上,有一匹凌空飞驰,英姿骄健,三足高举,一足踏燕的“天马”。那,就是蜚声中外的银武威的城标——“马踏飞燕”。这件具有高超艺术形象的瑰丽“真宝”,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墓。据考证,它铸造于东汉,至于出自何人之手,至今尚无定论。而同时期,在河西其它地方也发现了许多铜马造型的艺术珍品,而且大多是东汉时代铸造的。如:郭家沙滩铜马、葫芦墩铜马、三闸山北坡铜马驹,四角墩铜马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