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4月24日石家庄市平山实施了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全程指挥、监测了此次人工增雨全过程.通过分析此次人工增雨前后雷达回波演变情况,发现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后,雷达回波强度增强、液态含水量增加、回波顶高向上扩展,作业影响区降水增多,说明增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对锡林郭勒盟(简称锡盟)2014年5月9日~11日降水天气过程的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及降水天气系统对人工增雨作业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增雨作业必须在一定的天气系统条件下进行,合理把握时机和科学作业是提高增雨效益的关键。此次降水过程,高空环流形势有利于增雨作业的实施;同时从探空资料和云图来看:0℃层高度、低层适宜的风速风向、大范围中低云层的覆盖也是有利于飞机增雨作业的开展。自动雨量站实时雨量资料对作业过程的监测、指挥、效果检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充分了解和掌握降水天气系统发生发展是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基础,有助于人工增雨作业时机、地点以及增雨方式的选择并有效实施作业。在人工增雨作业过程中根据天气条件选择正确有利的作业时机取得好的人工增雨效果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几种降水天气系统背景下,对如何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进行讨论,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基于通辽市2012年-2016年五年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个例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了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时天气系统条件、水汽条件、雷达回波结构特点,总结出了适合通辽地区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指标。  相似文献   

5.
拉萨地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有利条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汉武  李春 《西藏科技》2002,(12):53-55
本文根据我们两年(2000~2001年)来在拉萨地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试验研究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对有利于拉萨地区人工增雨作业开展的天气系统类型、积状云和层状云作业天气条件、增雨作业时机及相关的组织管理措施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总结,以供在拉萨地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江瑶  冯爽  程莹 《科技通报》2021,37(4):23-27,32
2019年10~12月,浙江人工增雨作业共227次,为历年来最多且远超其它月份.利用10~12月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及探空反演资料进行分析,将适宜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类型分为五类,分别是冷空气型、切变线型、高空槽型、台风型和低空急流型,其中冷空气是最宜开展人工增雨的影响系统.根据各天气系统的特征建立了相应的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7.
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是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理想工具,通过对火箭增雨防雹作业相关工作进行系统的梳理,将有效规范火箭增雨防雹作业,从而提高作业效率,保证作业安全,充分达到增雨防雹目的。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北斗地空通信指挥系统的系统功能、框架结构以及系统工作原理,结合相关案例,浅析了北斗地空通信指挥系统在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切实可行的人工增雨科学技术体系和人工增雨规范化作业流程,以提高人工增雨实际效益。  相似文献   

10.
冷云人工增雨作业,通常是通过向冷云中加入制冷剂或人工冰核,使冷云中产生冰晶,从而达到人工激发降水的目的,也就是利用云的微物理敏感性对自然云系进行较小人为扰动,从而改变云和降水自然演变发展的过程,实现人工增雨。青海省大规模的地面人工增雨和飞机人工增雨对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干旱、增加江河径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在青海省人工增雨工作中常用的催化剂和催化工具,分析了不同设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了NCEP(2.5×2.5)和常规观测资料来分析人工消减雨作业的必要性及人工消减雨作业后对定点区域相关要素的变化情况.得出在天气系统明确,出现合适的时机、云和环境条件下,上游地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改变降雨分布,能减弱下游地区的降水强度,从而达到定点区域的人工消减雨目的.同时天气系统来向的上游地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后,下游定点区域上空的垂直速度及云量等方面向着不利于降水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2001年5月18日拉萨市气象局《人工增雨试验研究》课题组在达孜县德庆镇成功实施的一次人工增雨作业为例,对课题研究提出的一系列规范作业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实践检验,旨在为今后拉萨地区乃至全区人工增雨作业的规范化开展和实践动作提供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GIS平台设计开发了西藏人工影响天气空域作业自动化申请系统,提出了利用该系统实现实时信息交互及GIS地理信息显示功能,实现了电子化处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空域申请和批复等实时信息构架了全新的人工影响天气空域自动化申请与管理系统,提高了西藏地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空域申请的安全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火箭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的现状,从防灾减灾抗灾和保障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制定火箭人工增雨防雹作业规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1,(3)
人工影响天气是防灾减灾、社会重大活动保障的关键技术手段,在中国北方地区春秋农作物生长期期间,人工增雨技术应用的最为普遍。近年来,人工增雨作业中的飞机增雨技术不断完善,增雨效果的社会认可度得以提升,基于该项工作实际操作的特殊性要求,安全生产逐渐成为决定其能否进一步发展与应用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对飞机增雨作业进行现状分析与风险研判,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最大限度地规避作业风险,为社会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同时促进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怀志 《科技风》2014,(10):73-73
经济的发展推动科技的进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气象灾害的防治中,通过合理的气候资源利用,满足地区需求情况。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增雨效果能够为有需求地区达到良好的抗旱作用。在贵州省部分地区容易出现干旱灾害,通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有效降低灾害损失。本文将就贵州的飞机人工增雨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人工增雨作业带来的效益,以及提出为了更好的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瑶  冯爽  付远 《科技通报》2022,(6):24-29
利用云降水显式预报系统(CPEFS)、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及探空反演资料等观测资料,采用水汽特征分析,对浙江夏季1次降水过程的增雨潜力进行研究。其中模式预报的降水落区和云带产品与实况的降水分布、云系特征及移动方向基本一致。利用该时段模式预报产品,结合平行时间的观测资料,对强降水云团和人工增雨作业目标云团的结构及物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况强降水落区与具有较高的冰相和液相物质的云团相对应;在实况弱降水区域,可以通过水汽条件、上升气流、冰晶及云水混合比等气象指标判别出该区域因缺乏冰晶而导致的低降水效率;作业目标云系的发展增强与增雨作业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且在作业后1小时内增雨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前,部分省份人工影响天气部门已经小规模试点手动37mm高炮自动化改装工作,实现37mm高炮的自动化控制。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自动化37mm高炮和传统手动37mm高炮的控制结构、安全作业、实际作业效率与信息采集上报、指挥中心远程指令控制等方面,得出自动化37mm高炮在作业人员配置、安全性、作业效率、信息采集上报、地面作业实时指挥拓展性等方面较传统手动37mm高炮有明显优势,科技含量高,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地面装备的下一阶段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工业的繁荣发展使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雾霾天气频发给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都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为了减少雾霾天气出现的频率,必须通过一定的人工手段来提高空气的质量,人工增雨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雾霾的成因,分析雾霾的危害,进而探究人工增雨的流程,接着论述人工增雨作业对雾霾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最后思考人工增雨作业如何更好的改善空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7,(7)
肇庆市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管理平台将肇庆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有机结合,将人工影响天气需要的多种气象和地理背景信息集成于一个平台,建立成具有火箭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实时监测、气象信息资料收集、制度标准化、人员装备管理、作业流程标准化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