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力学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板块.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对受力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此时,我们就可以借助正交分解法将复杂的力逐步分解.所谓正交分解法就是指将力分解成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力,结合受力物体的状态研究分力,解决问题.掌握正交分解法可以极大化地简化力学问题,提高同学们的解题效率和解题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受力分析在力学中是一个重点内容,它是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学生将来在高中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的基础,但是课本中又很少单独涉及,所以许多学生对这一点掌握得不是很好.受力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而往往摆在我们面前的都不只一个物体,所以受力分析的第一步得先确定目标,也就是对谁进行受力分析.下面重点分析两个物体同时受力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王晓东 《物理教师》2000,21(5):17-17
刚上高中的学生学习力学时最头疼的问题是物体的受力分析,尤其是遇到多个物体在一起的时候要求对某一物体分析受力,心里知道用“隔离法”,但怎么想也隔不开,通过调查,我发现多数学生有这么一个观点──力是可以传递的;有的还形成了定论“液体可以大小不变的传递压强,固体可以大小不变的传递力”.那么,力是不是真的可以传递呢?答案是否定的.但既然该观点被广为接受,也一定有它正确的一面,所以教学时“一棍子打死”并不见得有效,需要逐步分析,让学生自己理解和接受. 首先可以构造如图1所示的物理模型,物体静止在光滑地面上…  相似文献   

4.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内容多、中考所占比例大.学生在解答稍复杂的力学问题时得分率低.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没有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因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它所受诸力作用的结果,而诸力问相互关系也正由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反映.这体现力和运动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许多力学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物体的受力分析.本通过对例题的解析,说明受力分析在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性,并揭示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思维过程,以提高学生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初中阶段主要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包括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浮力等),受力分析主要是分析这些力.初中物理要求研究的力学问题基本上是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应用二力平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准确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排除不易分辨的伪力.只有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才能准确合理地结合物理规律和公式来解决问题,所以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最感困难,许多学生不会判断受力分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力学中的"平衡状态"及"二力平衡条件"是中考命题中的热点,有关这部分知识在平常练习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对这些知识点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高低。本文利用平衡力知识分析、解答有关典型例子进而探讨:1.应用平衡状态来分析物体受力情况;2.应用二力平衡分析物体的受力及运动状态;3.应用平衡力解决压强、浮力与简单机械的综合问题;4.应用平衡力解决连体漂浮或悬浮问题,可以使问题简单化。从而阐明通过应用平衡力的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可以进一步弄清力学中有关的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与力学中用物体势能的空间变化率来计算力的方法相似,假定受力物体在受力方向上发生微小的“虚位移”,根据不同情况下的电源供给系统的能量、系统增加的电磁场能量、静电场力和磁场力做的功之间的关系,就可方便地求出物体受到的静电场力和磁场力。  相似文献   

8.
大家知道,力学是学好整个中学物理的基础,而对物体受力情况的正确分析是学好力学的关键;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最感困难,许多学生不能判断出受力分析中的错误。为此,下面给出两条判断物体受力分析是否正确的原则:一、每个力都能找到施力物体;二、物体的运动状态与物体的受力情况相吻合。 第一条原则可以使学生避免在物体的受力图上多画力,如所谓的下滑力、向心力、回复力等以作用效果命名的力。但是,只掌握第一条原则是不够的。因为有的多画的力也可以找到施力者。  相似文献   

9.
所谓“受力分析”,不外乎是:分析物体(指刚体,以下皆同)的受力的个数、力的性质和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在中学物理和普通物理教材中,进行受力分析时,一般除了分析物体的受力个数、(?)的性质外,仅仅对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分析,而对力的作用点并没有作深入的分析。也就是,研究的“物体”受力分析,其对象通常是指“质点”。正因为研究受力分析的主要对象是质  相似文献   

10.
力学部分是中学物理中最难学的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力与运动、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和功率,这些内容都是以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为基础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第一步,很多学生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因为分析不完全或者错误常常造成解题失误,导致后面的计算都在做无用功。因此这一基本功如果掌握不好,会导致力学上的困难,从而形成对物理学习的畏难情绪,觉得物理是一门难以学好的学科。本文针对中学物理受力分析中常见的一些错误,提出纠正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相似文献   

11.
力与运动关系的习题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其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所受的未知力或与力有关的未知量.在这两类问题中,加速度a都起着桥梁的作用.而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及运动过程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知道力学对于物理如同骨骼之与人体,尤为受力分析方法,能正确和熟练的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是学好力学的关键,更是学好整个物理的关键。当物体所受得力在一个平面内时就可以在一个平面内画出其所受的力,求出未知力。当物体所受的力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时也就是物体受力是空间的,就不能在一个平面内画出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力,这样就为分析受力增添了许多思维障碍,特别是加入了摩擦力方向的判定,就更是容易出错。下面我就以典例为载体,介绍一种受力方法,空间受力、分面分析法。例题一、如图1所示,在倾角为θ=30~0的粗糙斜面上放一物体,重力为G,现在用力与斜面底边  相似文献   

13.
1教材分析 牛顿的三个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力学的核心内容。牛顿第一、二定律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的受力物体,只能解决一个物体的受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而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牛顿第三定律”,是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它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它独立地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物体的受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有密切关系,许多力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主要是分析研究对象(物体或几个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进行物体受力分析,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如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效果,能区别力和惯性;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和浮力的计算;理解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和杠杆平衡,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只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受力分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工程力学》主要是研究力对物体的外效果和内效果 ,理论力学研究的是力对物体的外效果 (即物体的运动效果 ) ,而材料力学研究的是力对物体的内效果 (即物体的变形效果 )。无论是外效果还是内效果都是由物体的受力情况所决定的。因此力的分析是基础 ,而受力图是基础之基础。画受力图其实并不难 ,但由于许多同学对力的基本概念不明确 ,造成稍复杂一点的受力图就无从下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之一 :对研究对象的不明确我们把需要研究的物体 (称为受力体 )从周围的物体 (施力体 )中分离出来 ,单独画出它的简图 ,这个步骤叫做取研究对…  相似文献   

16.
力学的任务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机械运动的规律,因而关于物体受力及其分析就成为力学的关键。在众多的力学教科书中,都是在介绍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特性的基础上采用“隔离物体法”受力分析。本文就这种传统方法在解决动力学问题时的不足提出建议,指出就力的产生和效应将其分类,然后按分类法分析物体受力。期望同广大力学工作者一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功的定义式W=Fscosa中,s表示力的作用点的位移。而力的作用点不是一个仅仅和力矢量起点相关的抽象点,它有具体的物理内涵。当受力物体不能当作质点处理时,力的作用点就不能代表整个受力物体,它只代表受力物体中直接受到力作用的那一部分质点。因此公式W=Fscosa中,s应是指受力物体中直接受力的那部分质点的位移,与物体其它部分的位移无关。  相似文献   

18.
何军 《高中数理化》2014,(13):80-82
牛顿第二定律F=mn揭示了加速度和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和加速度之间时刻对应:①力和加速度方向相同;②力发生变化,加速度同步发生变化.在解决牛顿第二定律的相关问题时,我们要紧扣“力”这一要素,以物体受力分析为主线,根据物体受力变化情况准确划分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9.
力学中,力对物体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要素:一是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必须在该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在具体问题中,由于物体受力情况和移动的距离间关系较为复杂,致使力对物体做功的判断、计算易出错,因而在判断、计算力对物体做功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不少同学对重力、压力、支持力认识不清,在分析相关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常出现"增力""漏力"的错误,要学好这些知识,同学们必须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正确认识三种力的性质与区别重力的性质属于万有引力,它是两个物体相互吸引而产生的。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与地球接触)和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与地球不接触)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因而他们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