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假设法例1某铜球的体积为8 cm~3,质量是26.7 g,问此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分析求出同体积的实心铜球的质量m宴,再跟题中已知的铜球质量m_球相比较,若m_实=m_球,则球是实心的;m_实>m_球,则球是空心的.解假设铜球是实心的,则铜球的质量m_实=ρ_铜V_球=8.9 g/cm~3×8 cm~3=71.2 g.因为m_实>m_球,所以铜球是空心的.二、列方程组法例2有一件铜、金两种金属做成的工艺品,体积是0.9 dm~3,质量是10 kg,求这件工艺品中铜、金的质量各是多少?分析工艺品的质量是铜、金的质量之和,工艺品的体积是铜、金的体积之和.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师》1988年笫5期有一篇文章题为《对1987年高考试卷中一个选择题的看法》(以下简称《看法》)。高考题原题为:“某同学用一不等臂天平称量物体A的质量M,他先把物体A放在天平的右方托盘上,使天平平衡,左方托盘上所放砝码的质量为m_1;他再把物体A放在天平的左方托盘上,使天平平衡时,右方托盘上所放砝码的质量为m_2,被称物体的质量为MA.等于(m_1m_2)(1/2).B.等于(m_1 m_2)/2.C.等于m_1m_2/(m_1 m_2).D.无法确定”该试题的标准答案是(A)。《看法》说(D)同样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1987年物理高考第二大题的第(2)题是这样一个题目:某同学用一不等臂天平称量物体A的质量M,他先把物体A放在天平的右方托盘上,使天平平衡,左方托盘上所放砝码的质量为m_1;他再把物体A放在天平的左方托盘上,使天平平衡时,右方托盘上所放砝码的质量为m_2,被称物体的质量为M A.等于(m_1m_2)~(1/2) B.等于(m_1+m_2)/2 C.等于m_1m_2/(m_1+m_2) D.无法确定,因为所用天平是不等臂的。该试题的标准答案是(A)。对于本题可作两种情况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道例题:如图所示,质量为 m_1和 m_2的物体用一不会伸长的绳相连绕过滑轮,分别放在直角三棱柱的两个光滑斜面上,三棱柱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物体 m_1下降 h_1=-0.1米时,三棱柱沿水平面滑动多少米?三棱柱的质量 M=4m_1=16m_2,绳及  相似文献   

5.
1.一个质量为m_1的球,碰撞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_2的球,碰撞以后运动如图所示,如果m_1=m_2,m_1与m_2碰撞以后的速度之比为3∶4,求m_1碰撞前后速度比。 2.一个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ucms~(-1)飞来,击穿厚度为tcm的木板,子弹离开木板时速度为vcms~(-1),求阻力是多少克重? 3.如下列图中表示的一些力组成的系统,哪个处在平衡中: 4.一个物体被两根绳子悬挂起来,两绳的位置不同绳中张力也不同,哪种挂法绳中张力最大?  相似文献   

6.
正一、问题的提出题目:质量为m_1的小滑块,沿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滑下,斜面质量为m_2,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设重力加速度为g,斜面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加  相似文献   

7.
例1.如图所示,甲乙两木块质量分别为 m_1和 m_2,用细绳连在一起,中间有被压缩的轻弹簧,木块乙放在地面上,在把细绳烧断的瞬间,木块甲向上运动的加速度为 a,则此时地面对木块乙的支持力为____。解:把甲乙两木块及弹簧看成一个整体,受力分析如图: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有N-(m_1+m_2)g=m_1a N=(m_1+m_2)g+m_1a所以此时地面对木块乙的支持力为(m_1+m_2)g+m_1a例2.如图,质量为 M 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质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拴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当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的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为[ ]。  相似文献   

8.
物理问答     
问题1.如图1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_1和m_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_1的小球和  相似文献   

9.
一、两个孤立质点的万有引力势能设两个质量为m_1,m_2的质点彼此以万有引力作用着,相互作用力F_1、F_2为  相似文献   

10.
例1两块质量分别为m_1、m_2的木块,被一根劲度系数为后的轻弹簧连在一起,并在m_1板上加压力F,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撤去F后,m_1跳起时恰好能带起m_2板,则所加压力F的最小值多少?解析:因为撤去F后,m_1跳起时恰好能带起m_2板,故此时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m_2g,弹簧处于最长伸长状态,即m_1板此时处于最高点.把m_1、m_2两木块看做一个整体,此整体的重力全部用来产生m_1板的加速度,故有:  相似文献   

11.
一、正碰撞的动能损失设发生正碰撞的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_1、m_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_1、v_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_1、v′_2。正碰前,由这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的动能为 E_1=1/2m_1v_1~2 1/2m_2v_2~2=(m_1~2v_1~2 m_1m_2v_1~2)/(2(m_1 m_2)) (m_1m_2v_2~2 m_2~2v_2~2)/(2(m_1 m_2)) =(m_1m_2(v_1~2 v_2~2) (m_1v_1 m_2v_2)~2-2m_1m_2v_1v_2)/(2(m_1 m_2)) =(m_1m_2(v_1-v_2)~2 (m_1v_1 m_2v_2)~2)/(2(m_1 m_2))。参照上式,可得正碰后系统的动能为 E_2=1/2m_1v′_1~2 1/2m_2v′_2~2=(m_1m_2(v′_1-v′_2)~2 (m_1v′_1 m_2v′_2)~2)/(2(m_1 m_2))。于是,正碰撞过程中损失的动能可用下式表示:  相似文献   

12.
将质量为m_1、温度为t_1的水,与质量为m_2、温度为t_2的冰,一同放入绝热容器内,如果容器的热容量不计,那水和冰热平衡时的温度是多少? 求解这类冰、水混合最终状态的问题很容易出错,如果直接设共同温度为t,通过热平衡方程式求解,往往会得出荒谬的结果,冰、水混合最终状态的确定对学生并非易事。下面介绍这类问题的一种解答方法。设冰的熔解热为λ,水的比热为c_1,质量为m_1的水  相似文献   

13.
一细软且不会伸长的绳,跨过一摩擦可忽略的定滑轮,绳的两端各悬质量为m_1和m_2的物体(m_2>m_1),如图1所示。求物体的加速度及绳中的张力。这是最简单的跨过滑轮的连接体问题。隔离物体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相似文献   

14.
不定式求值问题,虽已超出目前中学数学所讨论的范围,但它在高中物理中却偶有出现,一般都采用避开“障碍”,绕道前进的方法,使之得到解决。 例如,我们在力学和电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两个极为一般的问题: 1.质量为m_1的钢球,以速度V_1和质量为m_2的静止钢球发生弹性正碰撞,若m_2≥m_1试求碰撞后大钢球m_2所获得的动量△P_2?  相似文献   

15.
题型一质量为 m_1的物体 A 以速度 v_0与另一静止的质量为 m_2物体 B 发生弹性正碰,求碰后 A、B的速度 v_1、v_2.解析由于 A 与 B 发生弹性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守恒,碰撞前后动能相等,设 v_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  相似文献   

16.
质量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通常被定义为“物质的一种属性。是物质的量的量度,它是一个正的标量”。牛顿从他的第二定律出发引入惯性质量m=f/a,式中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而a是力引起的物体的加速度。同时,他又在万有引力定律中引入引力质量,当两个质量m_1和m_2相距r时,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G(m_1m_2/r_2),式中G为引力常数.以上引入的两种质量是相互独立的,后来证明采用适当的单  相似文献   

17.
<正>高三物理复习主要是习题训练,将部分习题实验化,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切入点,不单能激发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深刻体验场景、准确理解概念规律,从而提高物理复习效率。一、力学习题实验化例1如图1,假设大球的半径R=10cm,小球的半径r=2.5cm。开始下落时大球球心O_1距地面的高度h=0.90m,大球的质量为m_1,小球的质量为m_2,且m_1=19m_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两球的球心始终  相似文献   

18.
推导弹性碰撞的几个二级结论.在一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_1、m_2的刚性小球A和B,以初速度v_1、v_2运动,若它们能发生碰撞(为一维弹性碰撞),碰撞后它  相似文献   

19.
桑芝芳 《物理教师》2002,23(10):33-34
1 问题的提出 如图1所示,有两个半径为R的小球A、B放在一粗糙斜面上,A、B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_1和m_2,且m_1>m_2,如图1放置,当A球位于B球的上方,满足一定条件时A、B可处于静止状态,若两球交换位置,无论θ如何变化,它们将不能保持平衡,这是为什么呢?许多学生感到奇怪并难以理解,下面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若研究对象是质点系,牛顿第二定律的形式可以表述为:在任意的x方向上,设质点系受到的合外力为F,质点系中的n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_1、m_2…m_n,x方向上的加速度分别有ɑ_1、ɑ_2、…ɑ_n,则F_x=m_1ɑ_1+m_2ɑ_2+…+m_nɑ_n,上式在任意方向上的质点系的牛顿第二定律公式。讨论一:质量为m的物块恰好沿斜面匀速下滑,斜面体M静止不动,分析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分析:对由M和m组成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并建立如图1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